为什么这一系列爱情电影开头都要加一个恐怖故事?被问及这个问题,彭浩翔反问:为什么不可以呢?爱情电影一定要遵循一个规律吗
2017年5月11日,导演彭浩翔携新书《彭浩翔电影剧本集》来到北京言几又书店,与读者分享了剧本写作心得及《志明与春娇》系列电影的创作故事。
这套电影剧本集收录了《买凶拍人》(2001)、《大丈夫》(2003)、《青春梦工场》(2005)及《志明与春娇》系列等十个剧本,包括场景、对白、故事分镜、幕后花絮等。
他的剧本对白,许多一开始是用广东口语写的,因为电影角色都说广东话,用粤语方言去写,能更准确地诠释个中意思。但因为剧组里也有不少不懂粤语的朋友,所以在拍摄过程中,许多时候他也会把普通话的对白翻译出来。
在结集成书时,考虑到既要保留对白上微细语调的精准度,也要照顾到粤语地区以外的观众理解,所以除少数一开始就是以普通话撰写对白的剧本外,其余的都是粤语及普通话两个版本一并收录。
他的电影也常有粤语、国语两个版本。其实导演本人并没有对某一版本的偏好,他坚持的是原音,配音版难免会损失许多精华。当初香港的发行方要为《撒娇女人最好命》重新做一个粤语配音,他特别生气。后来他也表示了理解,“很多年轻人早就习惯了看原音的英剧美剧,但发行商可能要考虑更广的观众人群。”
一个剧本涉及很多东西,彭浩翔认为最重要的是主题。他引用海明威的话,“当你写了一个故事后,把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去掉,如果这个故事依然吸引人,那就是好故事”。剧本也是如此,去掉一些最精彩的台词、戏剧冲突和场景,如果这个主题动人,剧本便不会太差。
彭浩翔在许多场合被年轻人问到剧本问题,“怎么写剧本,这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讲清楚的。”所以他决定把自己的剧本公开,希望可以为有志于投身电影行业的年轻人提供参考。
剧本毕竟是写给业内人士的文本,普通读者怎样跨越这一障碍?彭浩翔解释,“因为剧本很多时候是给投资人看,你可以理解为‘煤老板’,他们没有那么专业。所以我写的时候也比较照顾这些人,让不懂看剧本的人看得懂。你可以把我的剧本当做小说,没有那么高的门槛。”
《彭浩翔电影剧本集》
彭浩翔1973年出生于香港,曾在香港美术专科学院就读,后前往台湾大学先修班学习。在成为电影导演前,他曾在亚洲电视担任喜剧综艺科的节目主持、编剧,并在报刊杂志开设专栏,出版小说《进攻女生宿舍》《全职杀手》等。2001年,他首执导筒,拍摄了第一部电影长片《买凶杀人》,获得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编剧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2004年,他凭借第二部电影《大丈夫》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晋导演。之后,彭浩翔又拍了《公主复仇记》《伊莎贝拉》《出埃及记》等。
2010年的《志明与春娇》,讲述香港禁烟条例实施后许多年轻人因在户外吸烟结识,张志明与余春娇也因此开始了一段段情感纠葛。彭浩翔与麦曦茵凭借该片获得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彭浩翔也因此叩开了内地的电影市场之门。
该系列第三部电影《春娇救志明》(2017年4月28日)上映之初,网上流行一个段子:一对情侣听说这是个爱情片于是买票入场,电影开场不久,男生站起来喊,“放映员,你是不是放错片了?”女生说:“你坐下吧,这个导演就是这样的。”
彭浩翔喜欢到不同的电影院去看自己的电影,可以收获比首映礼更真实的观众反馈。他讲在香港一家影院看《春娇救志明》时,开场前五分钟,他不看电影,专门观察观众反应。几分钟后,陆续有女生掏出手机照自己的电影票——她们怀疑自己进错了厅。彭浩翔在旁边笑得不行。
彭浩翔与读者探讨剧本创作
为什么《志明与春娇》系列爱情电影开头都要加一个恐怖故事?
“为什么不可以呢?”彭浩翔反问。他讲起,小时候跟着父母去吃自助餐,大人总是骂他,“你要记住,拿餐的顺序是头盘、汤、主菜、甜品。你不能先拿甜品再拿主菜,也不能一个盘子既放甜点又放主菜。”
“为什么不行?”彭浩翔觉得很奇怪。如果非要遵循这个顺序,为什么不干脆去西餐店?自助餐就是要打破这个顺序的。“电影也是这样,爱情电影一定要遵循一个规律吗?为什么不能有一点恐怖故事?”
彭浩翔的电影常有奇思妙想。《志明与春娇》里,张志明喜欢把干冰放进马桶,拉着女友看卫生间云雾蒸腾。《春娇救志明》里,余春娇在迷茫时甚至遇到了外星人,向其询问爱情的答案。
很多人称其为怪才导演。彭浩翔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怪,“我是一个蛮传统的人。”他觉得,无论剧情多么天马行空,电影的情感都要和观众有共鸣,具有普世价值。“你虽然在创造一个世界,但一定要让观众相信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很多看似古怪的创意也都来自我的日常生活。”
不过,他也觉得,华语片现在真的有很多“怪才”。“很多导演可以拍出两个小时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的片子,台词和剧情完全没有来由。直到电影散场,我都不知道哪一个是主角,也不知道这个片子要告诉我什么,结果还卖得不错。所以,我还是蛮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