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专利,仅20年的许可使用权就卖了5亿元,这是山东理工大学化学院毕玉遂教授科研团队创造的新纪录。4月10日,淄博市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了这个消息。淄博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总计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获得了毕玉遂教授团队研发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专利独占许可使用权,创造了山东省转让专利独占许可使用费额度的最高纪录。
5亿买独占许可使用权年产量有望达10万吨
近日,淄博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与山东理工大学正式签订“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专利技术独占许可协议,该公司以总计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获得了除美国、加拿大市场以外的专利独占许可使用权,时限为20年。这也意味着,中国首次发明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将进入项目转化实施阶段。
该发明已于2016年6月申报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组审查和国内外检索后确认:“无氯氟聚氨脂化学发泡剂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发明,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需求量为570万吨,2014~2020年期间,需求量预计将以4 . 5%的复合年增长率上涨。聚氨酯发泡剂作为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重要生产原料之一,也将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未来几年,聚氨酯发泡剂的用量将达60万吨。
据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连中介绍,为加快项目转化实施,该公司规划投资6 . 7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项目。该项目的规模化转化实施,可加快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的产业化生产和应用推广。
该发泡剂可用于聚氨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发泡。其软质泡沫可应用于床垫、沙发等;硬质泡沫可应用于冰箱、冰柜等制冷装置和设备等;半硬质泡沫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内装饰和吸能缓冲材料等。
天天泡在实验室六年做十几万次实验
从2003年,毕玉遂教授的科研团队就开始了艰难研究,2011年突破了关键性技术,发明了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解决了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不涉及氯氟元素的世界性难题。此后多年,毕教授团队又对其进行优化,研发了更多种类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
研发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资金短缺问题。“刚开始对这个项目了解的人很少,资金来源有限。研究一段时间后,购买原材料的钱又没了。我的一些朋友比较了解我们这个项目,多次伸出援手,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毕教授说。
在有限的资金支持下,毕玉遂科研团队顶着压力、埋头研发。“我们每天除了研究外,连吃饭、睡觉想的都是怎么破解难题。”因为全身心都投入到想解决难题的办法中,毕玉遂教授的学生、研发团队成员魏伟有一两次还在睡梦中想出了一点线索。
“我2009年进入团队,那时候毕教授还是满头乌发,这八年呕心沥血的研发消耗了他太多心力,现在都满头华发了。一年365天,除了出差和大年初一那天,毕教授都在实验室工作。”魏伟说。
为了攻克难题,毕玉遂教授和他的团队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天我们都进行无数次的实验,仅仅从2011年到现在,我们就进行了至少12万次实验。实验发泡出来的泡沫每天都有好几麻袋。这些废弃的泡沫我们都固定投放到一个垃圾投放点。但泡沫体积大,占空又多,给学校的清洁工人增加了工作量。长此以往,连清洁工人都对我们有意见了。”毕玉遂教授说。
绿色环保成本低可减少数十亿吨排放
在此之前,国内外还没有开发出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不涉及氯氟元素的新一代发泡剂,解决这一难题是摆在世界各国化学家面前的重大技术难题。而该发泡剂的应用可彻底淘汰氯氟烃和氢氟碳物质,保护臭氧层,降低碳排放,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据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介绍,目前社会上大量使用的氟烃类物质,例如氟利昂等,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不但会加剧温室效应,还可使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另外,臭氧层被破坏及温室效应也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
按照世界各国通过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到2030年以前,世界各国将完全禁止使用现有的各种含氯氟烃的化学物质。
毕教授说,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本身均不含氯氟元素,且成本更低。目前,该发明已成功应用于外墙保温和板材生产,既清洁又环保。预计每年可创造百亿产值的出口,涉及上下游产业上万亿产值,经济价值巨大。而且,该发泡剂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将减少数十亿吨当量二氧化碳排放。
攻克技术难题后,毕玉遂教授又有了新的愿望和努力方向,“在我有生之年,必定让有机泡沫材料中的发泡剂换成中国制造。
4100万元首付款已经到账
这一专利技术被淄博市临淄区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5亿元人民币买断20年独占许可使用权,并已拨付4100万元首付款。据悉,淄博正加快推进10万吨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项目建设,并以此为主导产品,推动上下游产业聚集,重点发展新型聚醚、白料、聚氨酯版板材、集装箱等高附加值产品。(来源: 齐鲁晚报网 记者:罗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