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饭爷的江湖
这是个小号,主要说投资故事,讲人生道理。大号:炒股拌饭 通过历史经济大视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今起申请!最高补贴15000元 ·  昨天  
直播海南  ·  乐东深夜通报:涉事司机李某已被抓获 ·  昨天  
直播海南  ·  乐东发布情况通报→ ·  2 天前  
国际旅游岛商报  ·  海口最新通知!水管道抢修路段,已实施全封闭交 ...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首批200名嫌犯,被押解回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饭爷的江湖

规律失效了么。。

饭爷的江湖  · 公众号  ·  · 2024-09-23 20:5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基于FTSE China 50 Index的国内资本市场历史估值的统计图,包括蓝色线代表国内市场的估值和黑色线代表五年平均滚动的估值。文章总结了历史数据中的市场估值高低点,以及当前市场估值与历史的对比。同时,也讨论了市场趋势、波动和总市值与M2的比值等指标,并提到了市场在历史低位附近的情况。最后提到了市场可能已经处于底部区域,但具体走出来的时间和契机不确定。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历史数据看点

文章通过历史数据分析了国内资本市场估值的高低点,包括富时中国50指数历史估值的高点和低点。

关键观点2: 当前市场估值与历史对比

目前市场估值接近历史低位极限,五年平均滚动的估值也显示这轮杀估值仍在历史规律中。

关键观点3: 市场趋势与波动

市场趋势呈现涨跌循环,每次市场接近最下沿时,往往会开始相反方向的波动。

关键观点4: 总市值与M2的比值观察

这个比值可以作为观察市场走势的一个指标,历史上的高低点与之有一定关联。

关键观点5: 市场位置与机会

当前市场可能已经处于底部区域,但未来走向和时间长短不确定。作者提到未来一两年时间机会可能大于风险。


正文

昨天有小伙伴发了张基于FTSE China 50 Index的国内资本市场的历史估值的统计图。

认真看了看里面标注的时间点和数据,感觉基于历史数据看国内市场还是挺有意思的。

下图里面蓝色这条线是国内市场的估值,黑色这条线是五年平均滚动的估值。

从历史数据看,过往有数据以来低于 五年平均滚动的估值的时间只有 2010-2014年底这5年可以比。

如果回看富时中国50指数历史估值高点的话,2001年互联网泡沫是最高的,其次是1998年和2007年的时候。

如果回看富时中国50指数历史估值低点的话,2004、2008和2013年是估值相对低的时候。

从过往数据看,到目前为止,现在这轮杀估值依然还在历史规律里面,并没超脱历史规律。

因为看五年平均滚动的估值,这轮持续在黑色线以下的时间只能排倒数第二,并没有超过2010-2014这段时间。

如果市场在一两年以后,也就是25-26年依然还没有走出熊市,而且市场从估值看PE又跌了三四成,那时候才能说历史规律失效了。

事实上我们如果看国证A股指数走势图的话,也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我们用总市值和M2算一个比值,会发现每次高点虽然参差不齐。但是低点这个比值很接近。

在2005年之后,低点的位置差不多是在20-25%样子,基本上大差不差的样子。

为啥要参考2005年之后呢?因为我们的股权分置改革,就在这个时间之后。

也就是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市场才进入到全流通的状态。之前限售股的比重很大,算总市值和M2比值是失真的。

从2005年以后的历史估值数据看,目前离历史低位的极限值也就还差一点点了。

因为在2005年之后的极限值也就21%,现在这个23%左右的位置和低位极限值相聚不远了。

不过虽然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现在离过去的低位极限值很近了。但就算是这点距离,也可以磨死人。

那天小伙伴也在调侃说,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总市值和M2的比值,看做是中国版的巴菲特指标。

每次到了极端值磨一段时间之后,市场就逐步开始往另一个方向向上波动。

其实你会看图的话,如果不去看失真的上证指数,去看看深圳指数会发现市场在2008年之后,就是简单的循环往复波动。

为啥看2008年之后呢?因为上一次总市值和M2的比值低点,是在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之前。

这段时间总市值里面有大量没有上市的法人股,这些法人股的市场几个很低,所以算比值的话是失真的。

从深圳那边的图形上看,市场在2008年之后就是简单的涨跌循环,基本上没有超出上下两条线。

每次市场接近最下面一条线的时候,只要再磨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开始往相反方向波动。、

这个波动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市场的估值扩张,还会看到存款搬家带来的增量资金进入。

其实如果单纯从图形看,我们的整个市场是没有慢牛也没有长牛的,因为波动轨迹和估值扩张是短期大幅波动。

这个过程往往是又快又急,等增量资金不够涨不动了,推不动市场的估值扩张了,就会开始从高点回落跌到起点的位置。

短的话几个月,长的话一两年,基本就完成了这个波动,并不会形成持续往上走的长牛或者慢牛趋势。

因为长牛或者慢牛需要增量配置资金的不断进入,还有就是市场整体盈利水平的不断提升。

只有这样才可能出现即使估值不变的情况下,市场的总市值依然持续不断的往上走,也就是所谓的慢牛长牛趋势。

因为总市值=市场的盈利*估值,在估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总市值变大就要靠盈利的持续提升

老美那边资本市场长牛的基础,就是基于盈利的不断上升,还有配置资金的不断进入。

过往我们市场的情况是,在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估值短期有了大幅提升。

这个估值短期大幅提升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短期之内市场上涨,带来了盈利效应

之后看到盈利效应的居民存款迅速搬家涌入,这部分增量资金推动背景下市场加速上涨,紧接着就是市场的估值短期大幅提升。

这个估值的短时间推升往往是又快又急,等后面存款搬家之类的增量资金跟不上增量资金不够了,市场的估值在这个位置也就撑不住了。

高位进入的那些增量资金被套到山顶上,后面就是漫长的估值回归,这个回归历程往往会持续数年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几年的下行趋势一旦确定,基本就不会发生什么改变。

而且在这个几年时间的估值回归的过程中,不管你怎么解读中间的救市和做空都毫无意义

耐心等待趋势结束回到起点即可,因为从历史统计数据看,这基本就是个轮回

有时候想想也很有意思,多数人 身处市场喧闹中,根本不会跳出来用更高维度的视角看事情变化

所以多数时候能关注到的,往往也不是市场大趋势的变化和转折点,而是趋势里面那些短暂的起伏和波动

当然这些短暂的起伏和波动也不是没什么机会,只不过这些机会都是结构性增量带来的机会,和整个大的趋势关系不大。

从历史统计数据看,目前这个节点市场已经又越来越接近历史极值的位置了

换个角度从市净率估值的角度看也是这样,目前全市场市净率已经跌破了1.6倍,这已经接近过去快二十年有数据以来的极值

这个数字在2005年跌破1000点,到998点的时候,差不多是在1.49倍的样子。

到了1.49之后的一年多接近两年的时间里,同一个估值指标上去了差不多6倍。

紧接着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那时候金融危机的最低点,差不多在1.64倍的样子,后面一年时间又回到了5倍。

后面到了2014年的时候这个估值是2倍左右,2015年高点的时候这个数字超过了7倍。

2018年底最低的时候是1.8倍,当然这次的弹性没有过往几次大,到2021年左右的时候回到了3倍。

所以目前不管是情绪、位置还是估值的角度看,市场现在已经符合低位这个事情了

也就是整个市场已经足够低,只是因为没有增量资金的推动,市场在不断失血导致阴跌不止

其实对于多数人说,如果你自己不是那么专业的投资者,只需要等待几年一次的机会就可以了,因为这时候往往确定性更高。

不过从人性的角度看,每天看着市场波动和起伏,还有看起来层出不穷的机会,又有谁能耐心等待这么久呢。

大多数人都是在这个确定性更高的时间节点到来之前,就已经在各种折腾里面耗尽了手里的子弹。

从统计的角度看,如果过往的历史规律没有失效,站在现在这个位置可以说未来一两年时间机会是远大于风险的

不过这次不一样的是,因为这两年很多过往的经验和数据在逆周期调节背景下,已经基本失效了

所以在这个区域磨多久我们确实也不知道,过往的时间基本就是三个月到半年

用大白话说就是,现在的市场已经是处在底部区域,只不过走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契机,带动增量资金逐步进场

当然了,这也仅仅是个人看法和对过去历史数据的统计,未来不一定依然有效。

不过从我自己的角度考虑的话,依然相信历史会在目前的时间点再次重复和均值回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