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房地产报
聚焦地产,洞悉中国。本号为中国房地产报唯一官方认证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20241105140006 ·  3 天前  
吴大看楼市  ·  广州楼市10月份交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房地产报

社评 | 市场永远在,经营理念和价值观要跟上

中国房地产报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9-09-21 10:32

正文


从一些数据看,房地产局面有点不妙,例如9月16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10.5%,已连续4个月下行;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跌0.6%,已连续7个月负增长;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跌25.6%。


无须悲观。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一分为二的两面性。从商品房销售额上看,前8个月全国卖了95373亿元,增长6.7%,增速加快0.5个百分点。从8月份单个月来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3066万平方米,同比环比均有所增长。


这些数据说明,即使在今年前8个月,全国出台的各类房地产调控政策根据统计超过360次,是历史同期的新高,但房地产销售额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综合各方面的表现看,前50强房企完成今年的销售目标压力并不算大,从前8个月数据看,头部房企的销售增速出现放缓,但同比和环比增长的绝对值依然较大。我们也看到,一些房企已经自我结束了无限放大杠杆的发展期,更多依赖内生性去安排下一步的发展,如加快推盘和注重回款,快速变现。


对于前8个月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跌25.6%这个现象,从金融端看,其实可以理解,但对于那些不担心融资问题的房企,我们建议,科学看待土地市场,把握拿地窗口期,在拿地方式上,并购、招拍挂、旧改和城市更新以及产业政策一二级联动,都可以考虑使用,只要审慎出价,控制好溢价率和成本,就不用担心后市。


过往,人们更多聚焦于杠杆用得过猛的房企,但杠杆用得过小、尤其在土地这个可持续发展资源上进取不足,所产生的负效应也不小。今年3、4月份是楼市的“小阳春”,很多头部房企积极出货,取得了出色的业绩。但绿城则遭遇不一样的境况,其2019年一季度因为没货可卖,干着急痛苦,当时,绿城集团总裁张亚东面对记者无不遗憾地说,“没有货就没有营销,没有回款,也就没有投资”, 张亚东要求绿城下一步要加强投资线工作,做好招拍挂、合作、兼并购的土地端工作。


这个事例提供了新的启示价值。表面看,这是一个拿地问题,但深层次思考,这是一个经营理念的问题。很多房企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在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上分不清,往往被混为一谈。实际上,经营理念与公司秉持的价值观有关,商业模式则与管理有关。前者强调公司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当然包括产品的领先;后者则突出公司效率优先。


一般而言,企业最核心的是有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于房地产这个行业,产品首先来源于土地,如果没有或者缺乏足够的土地,产品和业绩目标就难以实现,从这一点上说,经营就是产品,就是市场。而商业模式、管理、财务、业绩这些概念与指标,是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融资成本与风险,以及利润与利润的质量,要厘清并排列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当然,经营理念还有更广、更高的维度和新的定义。上个月,美国近200家大公司的CEO重新思考了股东对于公司的价值。他们一致认为,股东价值不再是一些美国顶级公司的关注点,包括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等181位美国大公司的CEO联合发表声明,对“公司的宗旨”做出了新的定义,“为客户创造价值、投资于员工、股东第三”成为新的共识。


这是美国商业史上首次摒弃股东第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理念,并承认“企业可以为普通美国人提供更多帮助”。这种新的商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很值得中国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行业关注和思考,毋庸置疑地说,国家和社会这40余年以来给了我们一张经营许可证,在未来,更需要社会接受我们这个行业的所作所为,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审视大和小层次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毕竟,市场和世道无论怎么变化莫测,以产品持续满足市场需求、创造独特的客户和员工价值,是企业基业常青的基石。

(此文刊于中国房地产报9月23日01版 责任编辑  何可信 邓雨楠)


流程编辑:曹冉京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