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台湾向美国采购的两艘“佩里”级护卫舰历经两个多月航程,绕了半个地球,终于驶进高雄左营军港。在台军的作战构想中,这两艘舰未来将担负起对台湾海峡的的侦察巡逻任务。台媒也欢呼“反潜战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但事实上,此次台湾购置的两艘“佩里”级护卫舰不仅在建造之初就被定位成廉价的低端战舰,而且是舰龄近30年、美国已经退役的二手货。之前美国都是以象征性的价格将“佩里”级护卫舰送给自己的小伙伴,
而这次台湾却花了1.8亿美元的高价购买这两艘“老爷舰”。
台湾此次购买的两艘护卫舰之一的“泰勒”号,舷号50,是“佩里”级护卫舰的第44艘,于1984年开始在
美海军服役。(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文 |
云俊德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性能平庸的“老爷舰”
20世纪60年代中期,经过二战期间疯狂造舰的美国海军,拥有各类战斗舰艇近900艘,但多数舰龄都已超过20年。虽然从5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的“舰队更新和现代化改装计划”,但是经现代化改装的老驱逐舰延长的舰龄仍然有限,出于对抗前苏联及华约国家的目的,美国迫切需要一大批新舰替换这些老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70年代初美海军开始实行“高低档舰艇结合”的造舰计划。于是,作为廉价“经济舰”的佩里级护卫舰诞生了。在美军的定位当中,“佩里”级主要功能是在低威胁环境下为次要舰队与船队做护航工作,以弥补主力舰艇的不足。虽然它具有多种战术用途,可以承担防空、反潜、护航和打击水面目标等任务,但在各个方面水平都十分有限。
由于价格低廉性能较为全面,80年代初“佩里”级护卫舰被大批量建造。(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佩里”级护卫舰舰长135.6米,宽13.7米,吃水4.5米;标准排水量2750吨,满载排水量3640吨;动力装置采用2台特强燃气轮机,总功率4.16万马力,最大航速29节。
舰上武器包括一门MK-75 62倍径76mm舰炮;一座MK-13 单臂发射器(弹舱装备量40枚,可发射标准标准1防空导弹及鱼叉反舰导弹,后拆除);近防武器为一座MK-38 25mm机炮(部分舰艇在本世纪后期陆续装备);反潜方面则装备了2座三联装324mm MK-32鱼雷发射器和两架反潜直升机。
尽管“佩里”级在各方面表现都不出色,但由于其价格适中因而被大批量建造。一共建造了50余艘,是当时美军在二战后建造数量最多的一型军舰。单舰造价低于4500万美元,后期批量造时价格则更低廉。
但也正是由于“佩里”级性能平庸,很快被美军所淘汰,
截至2015年9月29日,
50余艘“佩里”级护卫舰已经全部退出美军现役,被后续战舰所替代。
2
心甘情愿的“冤大头”
美国对台军售,是新闻也不是新闻。自中美建交后,根据《台湾关系法》,美国对台军售就从未停止过。卖的东西从F-16战机到“爱国者”导弹、装甲运兵车、导弹护卫舰等不一而足。仅最近7年,美国对台军售的总额就超过了200亿美元。而台湾近年来年度军费预算总额也就100亿美元左右,可见购买美国武器成为了台湾地区军费开支的重要源头。个中缘由买卖双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就美国而言,愿意向台湾出售“佩里”级护卫舰,是美国一贯的做法。
单就这两艘军舰买卖的价格而言,美国可谓是赚了一笔。原本已经退役的军舰,美军白用了三十年,一分钱没花,最后卖给台湾还赚回一个亿。这么好的买卖,既然有人愿意出钱,美国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美国人考虑的绝不止用二手装备赚两个小钱儿这么简单。当前在国际事务中美国在很多方面有求于中国,美国不希望因为台湾而彻底得罪和激怒中国,但也不希望自己经营多年的亚太战略付诸东流,所以美国在寻找一种平衡。特朗普一边重申“一中”原则,拒绝与蔡英文通话;一边照常给台湾提供武器装备。台湾既要成为美国牵制大陆的一枚棋子,又不能成为引发祸端的导火索。
而台湾方面明知被敲了竹杠,但仍然要买。
从技术上,“佩里”级护卫舰虽然是一款上世纪的老舰,但在性能上还算比较全面,尤其是该舰的反潜能力是台军最看重的一个技术指标。所以,“佩里”级的到来,对于急需提高反潜作战能力的台湾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以此来提高对大陆潜艇目标的对抗能力。但是,“佩里”级护卫舰声呐上的优势,对台军提升反潜能力或许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在大陆潜艇技术日益增长的情况下,这种影响怕是微不足道。更是有大陆网友戏称,“是不是又给咱们海军增加了2艘靶船?”
说到底,台湾买“佩里”舰,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
蔡英文当局此举的意图,对内是想通过军售,让岛内那些亲美人士吃一颗觉得自身没被美国人抛弃的定心丸,为台湾自身赢得对抗大陆的心理增加点底气;对外以用黄金买破烂的名义向美国交保护费祈求不被遗弃,展示美台之间亲密无间的假象。
3
军售背后的门道
此次美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对台军售,能够让自己的如意算盘达成,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但是需要我们警惕和借鉴的前提,那就是美军完善的退役装备管理体制。
美国是世界上头号军事强国,拥有强大的国防工业能力。美军现役军事装备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对其他国家而言都已经遥遥领先,尽管如此,美国每年仍然投入巨额军费,研发和生产新式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以保持其对其他国家的装备优势差距。与此同时,必然会有“老旧”的装备退出现役。
而对这些装备,美军并没有直接判以死刑。以海军舰艇为例,美军退役装备大体有五条出路。
一是成为军舰博物馆
。一些功勋卓著的战舰退役后会被保留,改造成博物馆。美国现有根据退役航母改成的航母博物馆就多达5个,“无畏”号、“约克顿”号、“列克星顿”号、“大黄蜂”号和“中途岛”号。这是退役舰只永垂青史的一种好出路。
二是修修补补再次出售。
对于拥有制造先进舰艇能力的海军大国来说,处理退役舰艇是个很头疼的问题。而对于迫切想拥有强大海军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造舰能力薄弱也是个很棘手的难题。加上地缘战略考虑,两者很容易一拍即合。此次售台的两艘“佩里”级护卫舰就是这种情况。
三是拆解再作他用
。舰只退役后也可能大卸八块,材料挪作他用。不过对于航母之类的庞然大物,拆卸分解并不是什么赚钱的生意,拆卸费用居高不下。据统计,拆解每艘航母的费用大约在6500万~7000万美元之间,且花费时间很长。
四是当试验靶舰。
这也是退役舰艇的另一种常见归宿。退役的军舰,会被当做试验的靶标,为新型装备提供相关的数据。2006年4月,为研制新一代航母,“美国”号作为世界上第一艘充任演习靶舰的航母,在经历了25天的狂轰滥炸后,成为世界上葬身洋底最大的军舰。
五是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