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皮肤病,查阅资料做的笔记。这个是姚老听课记录的“营分正解”的笔记。
我自己看的很多皮肤病多是依靠这些理论体系支撑来做治疗。当然了,具体疾病的病因、病位和病机,都需要自己重新认识,还有一个就是层次性的问题。
那么,每个医生对于同一样疾病的看法就会出现千差万别的区别。
这个就涉及到一个疾病分类的问题,甚至是课本上很多分类的知识。为什么要分类等。说白了,很多东西不进行简单粗暴的分类,我们就很难一下子讲清楚。比如姚老经常举例的,什么是土壤?根本都是囫囵吞枣了,很难说清楚。为了说清楚,然后就人为的把土壤进行分层。这样其实都是人为的。你说他们之间的界限有那么泾渭分明吗?根本不可能。但是不这样分,那么就什么都说不清楚。
就是说疾病等很多东西都的人分的,不是事实。这样我们才能明白,一个人身上生了很多病,绝对不是说,这些病都是各管各的,哪里有这种事情?是不是。他们都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所以有些患者说,给我加祛湿的,给我加补血的,哪里是这样治病呢?是不是。
所以分出一个“营”的定义来,也是这种意思。只是为了方便介绍问题。把事情说清楚。
简单来说,营来源于血,对组织器官起到濡润、营养作用的主要物质。
那么,
风,寒,热、湿,燥
五个病因针对营分的表现,然后他们有什么具体的鉴别点呢?
第一表现:木。但是也要和寒邪的鉴别。寒导致的,碰到热就消失,搓手挫热了,也会消失。湿的就不会有这些特点,然后就是湿去除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还有一个,湿还会造成局部组织的肿胀。
第二个,就是痒。这个也需要鉴别。每个找我看皮肤病的出现痒,这些就必须鉴别。风邪也会导致痒。但是有不同,风邪的,来得快,去的也快,而湿导致的痒,比较有持续性。还有一个,风导致的痒,一抓就会缓解,人更舒服,湿的就不会,湿的痒甚至会痒的受不了。还有就是,大家都知道,湿邪重浊粘腻,所以,湿导致的容易油腻,甚至有渗液、流脓,甚至渗水出来。都是湿外排的表现。
体表组织器官颜色鲜红。鲜红色斑疹,皮下血痕、血点,隐隐的出血点。容易有灼热感,灼痛感。
麻木。这个就和湿邪的要进行鉴别。还有就是痒。也要和湿邪鉴别。
所以,我们发现没有,中医非常关注症状的表现,甚至需要究根结底的问诊。跟诊过姚老的朋友应该有印象,尤其教学门诊,一个患者问个一两个小时还是非常常见的,尤其疑难杂症。然后加上现场讲解。有时候就是从这些不起眼的觉得没有什么的地方入手来治疗疾病,取得不错的效果。
医道交流,欢迎添加。
围观更多经验心得和更多案例、关于中医、关于生活,我都分享在朋友圈。
温馨提醒:文中分享的方子仅供交流学习,一定要在中医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试药!(图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