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关于政策的讨论变多了。
比如关于存量的讨论,在经济没有增长的环境下,生存,就是卷存量。
怎么把存量做好?
就是把原来没有做或者做得一般的项目,去做得更好。
古话说损有余而补不足。
因为,优势的项目或者业务,已经到了开花板了
要创收,就更难了。
那就有两个办法
降本,削减福利开支
下午茶别想了,节假日礼品别想了
直接降工资,扣奖金
或者追缴过去超发的奖金
退薪贷
增效,赚到最后一个铜板
低效的业务不做,砍掉
砍掉业务,顺便让一些人毕业
工资也省了
另外,原来有点机会,但赚不多的业务
花小成本,让人员去卷
成了,小钱也要赚。
分钱,自己
多分点,别人就能少则少
毕竟钱到自己口袋里,才是真
别人,给个饼就行了,未来属于你~
亏了,
裁员(因为业绩不
好
)
字节裁掉了游戏业务,
但最近一只猴子火透了
大家都不做交易了,跑去看猴子了。
也有不少人,靠这只猴子赚了不少钱
有人问,为什么大厂开发不出来?
对于大厂来说,既不缺人才,又不缺资金,也不缺项目
要做能做出来,比如腾讯和网易。
只是资本讲回报,这种3A的项目,一般都很难能过内审的。
花费时间长,盈利模式模糊,不确定性高
资源会投到别的现有的短期内可以见效的业务上
如果有一个团队,跟老板说,我们要做一个开发好多年,花好多亿的钱,盈利不确定的项目
老板肯定会觉得你脑子有泡。
这就是现状,因为不符合增效的方针
再回到现在市场上
地方穷,没有办法创收,只能找一些原来忽略的板块去挤一挤
比如之前说的罚没,比如说电气涨点价,公交车也涨个价
街道不能摆摊的,也让摆起来,收点费用
这些不能说,因为会越描越黑。
有人说你想钱想疯了
我们的文化里,要让各位,舍小家,为大家,要无我,顾大局。
对现状,领导也在想办法,只是你就先牺牲一下
建国初期,就是牺牲了农民,成就了国家基建
高速发展的阶段,就是牺牲了农民工,成就了高楼大厦
萧条的时期,就是牺牲了小中产,成就“GAIGE”
低利率,牺牲了……,成就了……
就像粮食的统购统销一样的模式
我理解,这是资金的统购统销
极度便宜吸收资金,去以低利率投资支持……
昨天领导说的,我们不搞一刀切
各地的情况不一样
对你是好处,可能对别人就是有害
卷,就是负和博弈
我最近发现,有很多的地方在搞试点
比如说之前的房产税试点,化债试点,股权城投试点,高新技术,房地产收房试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