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官方微信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他们的故事,你可知 ·  昨天  
人民日报  ·  7秒!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请珍惜朋友圈里那个爱做饭的人 ·  5 天前  
新华社  ·  71岁,13秒97!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都周刊

与炒房暴富相比,这个上海人为何更愿意在东京打15年黑工?

南都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0-26 21:52

正文

离开上海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那么多人还打算挤破头进入上海,获得一个上海户口或者居住证。

文◈贾葭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冰川思想库(ID:bingchuansxk) 

前几天,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在微博再次刷屏。我去翻了下,这部纪录片在2006年就已经播出,导演张丽玲用了十年多的时间,跟踪拍摄一位赴日打工的上海人丁尚彪,展示主人公不为人知的、艰难的打工生活,以及跟妻女相隔天涯的情感故事。

被观众所称道的是,主人公这种“付出就有回报”的努力。不少人也把这部片子视为一部励志片,认为老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上海买了房子,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定居,最后一家三口在美国团聚,是典型的“奋斗改变命运”。

其实,这样的故事,在中国民间还有很多很多,老丁只是碰巧被导演发现了而已。


▲纪录片《含泪活着》,建议在WiFi下观看


同样是打工,同样是从事被一些人看来是低等劳动的工作,为什么老丁非要选择在天各一方的海外打工?

同样是上大学,为什么老丁非要坚持让女儿去美国上大学?

在上海已经有了房产,为什么还要定居美国?这个案例虽然简单,但发人深省的地方却不少。

上海人的冒险


老丁这个故事并不复杂,放在一个大背景下看,也有其发生的必然。

上海因为早年受欧风美雨浸润,堪称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也因为城市治理精细、市民精神余绪犹存等优点,常常被称为“中国里的外国”,或者是中国最像外国的地方,俗话叫“比较洋气”,在文化上也相对多元,对海外的了解相对多一些,风气当然也比较开放。

另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上海人避走海外。上海人的海外关系之多,仅次于南粤和闽南,“往外走”本也是上海的传统之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除了公派留学,还有很多上海年轻人通过婚姻等等方式,走出国门,这也符合“冒险家的乐园”的城市精神。


▲纪录片《含泪活着》画面


老丁作为一个上山下乡回到上海的上海人,在社会的巨大变革之中,没有甘于领取几百元的退休金或者是买断工龄,而是另辟蹊径,到日本做“研修生”,赴日打工,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冒险。

想想看,假如被遣返回国,45万日元的启动资金化为乌有,一切归零。但他愿意为这个冒险买单,即愿意承担这种可能的风险。

作为一个没有合法居留身份的打工人员,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的确是非常难捱的。不能办信用卡,不能去医院,不能做任何需要表明法定身份的行为,相信在大城市打工的外来人口都有同感。

难得的是,日本和美国都不会地毯式搜索清查流动人口和黑户,这使得老丁这样的黑户得以赚钱养家。

什么是更好的活着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生活的质量取决于人们为此所付出的代价。通常而言,在公平且能自由竞争的环境中,个体才能真正表现出自身的能力,那些付出的代价,往往也会转变为触手可及的幸福。

但很多时候,不是说个体努力,就一定会卓有成就,因为上升的天花板并不是由个体决定,而是由环境决定。

举例而言,过去若干年里,我们曾看到举凡全国知名高等院校的所在地,都曾经逐步提高本地人口的录取比例,使得外地学生考取这些名校变得越来越难,而高校热门专业的学费也逐年上涨,贫寒子弟的考取率相应下降。

这说明,唯一的阶层流动渠道——高考,也变得不那么相对公平,一个人的出生地、所能获取资源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家庭的整体发展,断绝了后代孙子发展的可能性。

这个就是阶层上升的瓶颈,卡住了、葬送了很多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老丁这个例子也是,放弃一切去日本打工,在旁人看来可能就是痴人说梦,太冒险了,但是老丁认为那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也许在小弄堂里可以领着退休金过着卑微的日子,但那是可以一眼望穿的生活,没有任何别的可能性,包括阶层上升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他对此地绝望了。


▲剧中主人公丁尚彪夫妇再次要面临分别,夫妻俩强忍着泪水的剧照


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是为了孩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让女儿在国内读大学,他回答说“可以少受点苦。”

这个老丁,可能真的是苦怕了,不想让女儿再受苦。他的判断就是,女儿在国外可以不用那么受苦。

这里面有一种对生活和发展环境的细致的精打细算。同样是吃苦,在哪里吃苦更划算?老丁毫无疑问认为是在国外更划算。


▲纪录片中老丁辛苦打工只为了培养孩子


人生只有一次,许多家长经常喊着不让孩子”吃二茬苦,受二茬罪”,我的父母那一辈,经历过上世纪的各种苦,经常说“跟我们比,你们不错了”。

我经常这样反驳,为什么要跟你们比呢?难道不是跟这个地球上的同时代的同龄人比吗?我们今天受的这些苦,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吗?

心安处是吾乡


2015年老丁曾接受过一次采访。他说,如果当时没有出国,就会下岗。当时跟他一起上山下乡的,也不过就拿着几百到两千的退休金活着,如果当时黑了几年早早回国,也不一定就顺,因为钱不够多,回国没工作要重新开始,有些回去的又回来最后还是一事无成,所以他的坚持,成了最成功的那一个。


▲纪录片中老丁打工的画面


我认为老丁的坚持,是因为他的判断是对的。在此地努力,和在彼地努力,所获得的收获是截然不同的。这个判断是基于他对整个形势、趋势的看法。

当然,老丁如果拿第一桶金在上海炒房,只要抓住了第一波的机会,也早就翻身了,但这种炒房的成功跟那种努力而来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是全然不同的,对钱的态度、生活的态度也会不一样。

离开上海、离开中国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那么多人还打算挤破头进入上海,获得一个上海户口或者居住证。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执念。没有学历,没有技能的老丁,就是一个相当有说服力的明证。

假如一个人的努力在另一个环境可以获得更多认可,乃至获得更多利益,最终获得幸福,那么有什么好惦念的呢?

作者:贾葭,现为外邦科技CEO,公众号西洋参考(ID:iwestbound)主编。


END



推荐文章
人民日报  ·  他们的故事,你可知
昨天
人民日报  ·  7秒!
2 天前
新华社  ·  71岁,13秒97!
5 天前
时尚女装搭配  ·  男人爱不爱你,上个床就知道了!
8 年前
网剧帮  ·  3月20日网剧播放量排行榜
7 年前
CP头像集  ·  把你的秘密藏在这里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