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奈喜欢追着光影跑,承包了一整片“鱼塘”。
塞尚只有画苹果的时候,才感觉到清醒,小呀小苹果是他的缪斯女神。
天才梵高,哦不,疯子梵高别出心裁瞄到眼前,我要画出“
贫穷
”!
画出你们看不到的印象与感觉。
他描绘的金色麦田、湛蓝星空、燃烧的向日葵…
其形态、色彩非常主观化
完全不受时间、空间观念限制,说白了就是放飞自我,注重意识的表达。
比如那幅无比震撼的星空,捕捉到了科学家也懵逼的“
湍流
”!
湍流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也是“经典物理学最后疑团”,还是微观与宏观上的
许多
时空尺度的运动。
湍流阔以和周边&自己展开能量交换…搞晕了吗?萃花也晕了。
眼力尖的网友还发现,星空和延时合成摄影作品非常像!!!梵高果然是走在时代前沿,一张图就画出了星空在不同时态的美,所以梵高的中国式意象绘画思维运用得炉火纯青呀。
如今,耗时6年制作的《LOVING VINCENT 至爱梵高》已上映,360度无死角揭秘了他穷困潦倒的一生。BUT当小伙伴纷纷跑去看他的传奇时,萃花却望向了还未成名时的梵小高,那个被世人忽略了的“贫穷世界”。
1
作为一个犀利的画商,
我知道泥萌最想看到神马!
梵高总共活了37年,开始画画时已接近30岁,时间上来看,泡在艺术圈的时间不足十年。
虽然梵高画画时间不多,但从小就耳濡目染艺术,文学素养也很高。母亲很喜欢画画,常引导家中小孩学画画,梵高就是从懵懂时期种下了艺术种子。万万没想到,梵高麻麻的绘画技艺如此清新,梵高确定是你亲生的么?
长大后他曾在荷兰艺术公司当过店员,贩卖艺术家作品,锻炼了独门绝技——Get大众消费心理学。作为艺术画商,梵高深懂消费者心理,眼光非常毒辣,他非常看好“印象派”。
前面提及的莫奈就是印象派代表之一,此外他很欣赏的塞尚也是如此,画家想要表达的就是那种你看到又没捕捉到的Feel。如今看来实在高明,塞尚的画作曾拍出2.7亿的高价。
劳动人民最光荣,
我要画出他们身后的光
梵高似乎在工作上没有想潜心钻研的方向,后来还当过教师、牧师,BUT总是热情过度的他,最后被教会解雇。这段不得志的经历,促使他走向流浪生活,每天通过看名著,画素描来解闷。
当时他很欣赏米勒的作品,为了能向艺术ICON看齐,他疯狂临摹,其早期作品主要集中在1881年-1883年左右。
米勒,《拾穗者》,1857年,真实反映劳动人民的工作场景,画面朴实,构图精妙
梵高临摹作品仿佛能看到米先森的笔触,也是那种欢呼雀跃型线条块状感。穿越至梵高所处的那段时间,他还流浪在矿工家里,与贫困人民打成一片,经常深入百姓生活中,所画作品也如同淳朴人民一样憨厚可爱。
米勒曾经说,“一个在劳动的人是最美的”。这句话或许曾打动了梵高,他对米先森的艺术关注焦点、和作品的社会寓意非常赞同,所以他临摹起来也投入了更多热情,创作过程甚至放飞了自我。
农民出身的米勒,总能捕捉到劳动者身上散发的光芒。梵高貌似没干过农活,但长期生活在群众中积累了丰富灵感,耕田、播种也能画出黑色幽默感。野路子梵先森要想与众不同,就得闯出自己DIY的艺术IP。
木心曾提及,假如北宋时期的风景画叫梵高画,完了😰 萃花想这种个性鲜明的画,确实在中国难以生存。
陈丹青还调侃到,梵高如果来中国报考美术学院,准考证都拿不到!谁叫梵高不随大流,坚持个性创作呢?歪果仁同胞当时都弄不明白,何况…
梵高的纯真天性,任何时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仔细欣赏梵高那些被人遗忘掉的初期作品,里面有更多被众人忽视的好东西。
笔触笨拙的糙汉子画法,低调得不得了。画面越是简单,越凸显劳动人民的朴实。这种大智若愚的绘画技法,跟毕加索儿童式绘画风格,有相通之道。
Marsh with Water Lillies, Etten, 1881
加了色彩的“底层生活”,
视觉冲击力极强
他一直都在亲近底层人民,即便后来远赴比利时安特卫普、法国巴黎等地学习,梵先森绘画世界里面最多的景象,仍然是浓郁的乡村敦朴风格。
1885年11月,他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学习绘画,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给寻求创新的他带来更多启迪。
浮世绘常用的散点透视、空间切割法在梵高画作中均有体现。加上修拉艺术家的点彩画法,也影响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