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讯,请下载Wind资讯金融终端APP
来源:Wind资讯综合整理
“去产能”宣告阶段性胜利!逾百家过剩行业企业盈利大增,评级上调
在过去20个月里,中国的煤炭价格上涨接近一倍。一个类似的过程正在钢铁业和铝业进行。主要用于建筑工地的螺纹钢价格冲到了4000元一吨,而2015年底,螺纹钢的价格还不到每吨2000元;上周星期五螺纹钢期货的成交量约1亿吨,超过今年上半年全国的螺纹钢产量(9959万吨)。
去产能带来煤炭、钢材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煤炭和钢铁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那些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明显改善,正在中国经济学家中激起一场有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否正在进入“新周期”的热烈争论。
今年以来,企业评级情况大为改善,而就在去年同期,上调企业评级数量刚结束连升趋势,首次出现回落,而下调评级企业数量更是创历史新高。
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今年以来获机构调高评级的企业数量达421家,同比去年上升43.2%,并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能源、材料、地产三行业调高评级企业数量达104家,占比24.7%。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98年的供给侧改革结果是……
2017年经济数据表象上可能不错,但是如果只是看到这一层面是一叶障目,这可能会误导对未来经济走向的判断。要真正理解当前经济所处的状态,首先必须认清当前市场感受到的经济、企业盈利改善,本质上是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结果,而非整体需求的扩张。
既然供给侧是本轮经济的核心问题,那么在供给侧改革已推进一年多之后,未来会怎么走就变得尤为重要。上一次中国历史上的供给侧改革——1998年纺织行业压锭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银监会“三三四”检查进入新阶段!机构:不会导致第二轮金融动荡
银监会近期重点工作通报”通气会周五(8月18日)召开。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表示,银行业“三三四”检查已基本完成自查阶段工作;银行业同业业务收缩,这是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现象。将重点整治银行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这三大领域问题。此外,在查找监管短板方面,银监会今年要制定监管制度20项左右。
机构认为,未来政策重心可能由之前的同业监管转向穿透业务,这意味着监管重点会落脚于“非标”和通道业务,对券商资管、信托存在较大不利影响。
联通混改方案先发后撤,但BATJ入股大局已定
吊足了市场胃口的中国联通混改方案终于落地!然而就在方案发布短短4小时之后,中国联通连撤三份混改方案相关公告。中国联通方面表示,或需就有关事项进一步修改确认,稍晚时候将重新发布。不过,据媒体求证,四大互联网公司入局不会改变。真真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周三盘后,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的这一版联通混改计划细节如下:
引入BATJ等战略投资者,占联通A股公司扩大发行股本的34.9%,每股价格6.83元(仅BATJ四家公司就合计投资了273亿元);
员工股权激励8.5亿股,每股价格3.79元(截至16日,停牌数月的中国联通A股股价为7.47元);
总交易对价约为人民币780亿元。
讲个故事:数据证实“经济新周期”幻灭!茅台成A股首只500元股
A股史上首只500元个股诞生了,贵州茅台又一次打破了自己的记录!
不过在这支“白马股”龙头高唱凯歌的同时,一度火热不可一世的另一大概念——“新周期”迎来一桶冷水。
7月中国的经济数据,至今已经公布的包括:PMI、进出口数据、CPI、工业增加值、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消费,经济数据全面回落、均大幅低于市场预期,揭示经济动能高峰已过。
机构分析师们一看,心里咯噔一下,纷纷长吁短叹:吵了半天,原来所谓的“新周期”早都幻灭了呀……
新股盛宴终结!两三个涨停就开板,更惨的是3家破发1家退市
伴随着新股发行常态化,以前新股上市后动辄上十个涨停板的现象已经十分罕见,取而代之的是上市后两三个涨停就开板,不少公司开板后甚至回吐此前涨幅。更不幸的是,2014年新股发行重启以来,已有3只个股跌破发行价,1只退市。面对新股涨幅的缩水,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或是利好。
从今年以来次新股指数走势看,除2、3月份反弹外,随后快速回落,今年以来跌幅接近40%,大幅落后于主要股指。
索罗斯大举增持阿里巴巴!美国四大对冲基金同时加仓阿里
美股今年基本延续涨不停的节奏,二季度金融大鳄的持仓报告也纷纷出炉。
对冲基金索罗斯13F报告:第二季度清仓特斯拉、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A类股、雪弗龙、花旗集团、美国航空、康宝莱、迪士尼、麦当劳、高盛、以及IBM持股;大举增持阿里巴巴79.5%至19.24万ADS,增持孟山都至12.4889万股(之前持有4.3344万股),增持卡夫亨氏95.4%至46.0733万股。
大卫·泰帕旗下的Appaloosa和素有“宇宙之王”之称的丹·罗博(Dan Loeb)旗下的第三点公司(Third Point)的增仓幅度最大。
Appaloosa买入370万股阿里巴巴股份。丹·罗博的第三点公司购买了450万股股票。斯坦·德鲁肯米勒(Stan Druckenmiller)的杜肯资本(Duquesne Capital)和朱利安·罗伯逊的老虎管理公司也分别在阿里巴巴中获得了71万股和21.4万股新股份。
QFII二季度布局大揭秘,最受青睐的竟是这家公司?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逐次披露,作为重要长线投资者之一的QFII,其二季度的投资图谱也逐渐清晰。Wind资讯显示,截至8月14日,两市共有461家上市公司披露2017年中报,其中QFII出现在37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有接近8亿股,持股市值达270.47亿元。
其中,启明星辰和水井坊两家公司被5家QFII机构持有,持有数量并列第一。此外,贵州茅台、华泰股份、老板电器等10家上市公司也被2家以上QFII机构持有。
房价最高城市北上广深宁集体出手!楼市划时代的转折来了
周五傍晚,南京楼市传来重磅消息!南京市政府发布新政《南京市住房租赁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实行租购并举、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商业用房改建为租赁住房。
同一天,在南京刚提出“试点商业用房改建为租赁住房”的时候,上海在“优质地块商改租”方面再次出手。继浦东张江、嘉定新城以底价拍出两幅只租不售的租赁住宅地块后,上海又将静安区市北高新板块的两幅商业用地调整为租赁住宅用地,拟为园区就业人口供应近千套租赁住房。
周四晚上,北京出台“住房租赁新政”,集体户口可落户公租房,也让朋友圈炸开了锅。
再加上不久前深圳发布棚改新政,只租不售,新型租赁社区替代商品房,新型租赁社区呼之欲出。
互金巨头们厉害了!瓜分ABS市场,蚂蚁金服独占两成份额
金融去杠杆背景下,ABS(资产支持证券,含证监会主管ABS、银监会主管ABS、交易商协会ABN)仍旧一片蓝海。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国内ABS发行规模已达6131.0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793.45亿元,增幅高达61.62%。今年ABS净融资规模2422.0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16.07亿元,增逾71.0%。
这其中,互联网金融巨头表现亮眼。数据显示蚂蚁金服、京东、百度、小米、宜人贷、分期乐、唯品会、去哪儿八大互金巨头今年的ABS发行量,占今年总发行量比例达19.8%。蚂蚁金服一家独大,占比高达17.7%。
特朗普“大脑”班农放炮:美国必须疯狂和中国打经济战!这个时点意味深长
班农在《美国瞭望》的这篇采访中表示:
和中国的经济战争就是一切。在未来25年到30年内,我们两国中的一个势必将成为世界霸主,而如果我们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那很显然这个角色将由他们来扮演。
他们一直在朝鲜问题上利用我们,但这只是一个次要问题。“对我来说,和中国的经济战争就是一切。我们需要疯狂地执着于此。如果我们输了它,我想在五年后,最多不过十年后,我们就要迎来一个下滑的转折点,而我们将再也无法恢复元气。”
而班农计划中的经济战措施包括:美国将利用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来对付中国强迫在华开展业务的美国企业转移技术,并且对钢铁和铝倾销行为提起控诉。
以国家安全为由,印度大棒挥向中国手机,这些品牌要小心了!
据印度时报周四报道,印度政府以担忧数据泄露、危害安全为由,向21家手机制造商发出警告要求限期整改,要求8月28日之前必须符合新的安全规定,否则将面临罚款。
印度时报称,时值中印两国在独揽地区边境对峙,印度政府此项举措被认为是在贸易方面牵制中国。
今年二季度,中国手机品牌约占印度手机市场60%的份额。21家手机制造商中也包括三星、苹果。
巴菲特最新投资动向:牢牢抓住现金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伯克希尔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攀升至99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随后 “巴菲特拥有近千亿美元,却不知道往儿投资” 刷爆网络。
今年5月份,巴菲特曾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表示,他已经很久没有在并购交易上施展拳脚了,不应该让这么多资金闲置这么长时间。
美国梦的最新打开方式:对冲基金租房住
股市、债市、商业地产和农场之后,对冲基金将手伸向住房租赁市场。
传统来讲,美国单一家庭住房租赁市场都是“小本生意”,一直是小成本的私人投资的天下。现在这种状态正在被打破:黑石集团旗下的邀请回家(Invitation Homes )和喜达屋资本旗下的喜达屋航点房屋(Starwood Waypoint Homes)宣布合并。如果这项合并顺利,合并之后的产生的共同体将成为超过200亿美元的美国单一住宅拥有者。
三年前,美国房屋租赁市场已经开始出现“大鱼吃小鱼”的局面;例如美国房屋出租公司(American Homes 4 Rent)买下二手房出租(Beazer Pre-Owned Rental Homes),之后喜达屋收购柯乐妮美国房屋公司等。
黑石集团是第一个开始购买廉价房产的机构投资者。据报道称,黑石集团已经在房产方面支出超过100亿美元。中层基金公司购买小型租房中介,而顶级对冲基金吞并中层玩家,最终,顶级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成为这一领域的寡头。
花旗惊呆了!投资者压根不关心“估值”了
花旗全球信贷产品首席策略师 Matt King:美联储缩表的正真的危险的地方在于,QE 推升了资产价格,而投资者已经习惯了“央行保底”,不再关心资产的估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