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2024!你好,2025!
2024年刚刚过去,
元旦假期、
年终总结、新年展望......
都已经提上日程!
刘德华也已经“解冻”95%
即将到各大超市“上班”
回顾2024一整年
你被哪些热梗“硬控”过?
“硬控”一词最早来源于游戏,指使游戏玩家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操控自己角色的一类技能。如今,“硬控”一词的使用逐渐扩展到了更为广泛的社交语境中,
硬控指的是被某事物深深吸引,无法自拔的状态。
在社交平台上,人们会用“xx硬控我x秒”或“xx硬控我x分钟”来表达对某事物的极度吸引,例如“云南打歌舞硬控全场”或“我又被短视频硬控了”。
这种搞笑上头的语录最早源于博主李玉玲的一段视频“哈哈,惹到我你算是踢到棉花啦。”博主那令人上头的音调,使其迅速成为热梗被广大网友模仿。
这种类似于“外卖自动为您接新单啦”的温柔语调,魔性的语音搭配窝囊式的放狠话
,其演变版也是妙趣横生。
“你惹到我给我等着,等我过两天忘了。”
“不要试图触碰我的底线,触碰了我就……降低我的底线。”
“敢惹我?!我就会和朋友偷偷说你坏话,而你将毫发无伤。”
“就这么水灵灵地XXX”这一网络热词,来源于韩国女子组合成员洪恩採在一次采访中的发言。她于合照展示之际说:“我就这么水灵灵地在中间,周围尽是那些可怕的姐姐。”
此言一出,迅速在网络上走红,被广大年轻网友竞相模仿,最终蜕变为一则广受欢迎的网络梗,
被用于形容某种行为生动、鲜活或值得称道、引人关注,也可以用于调侃、自嘲。
其使用语境逐渐扩大,可用于强调、突出,如“咱们一起水灵灵地出发吧”;也可用于调侃、自嘲,如“我就这么水灵灵地被丢下了”。
“班味”指的是上班压力过大的人们眼神疲惫、面容憔悴。
这一词语走红,源自网文《一旦上过班,你的气质就会改变了》。
网友不仅热议“班味”,也喜欢分享“去除班味”的方法,如旅游、休假、社交、文娱等。
而与“班味”相反,备受追捧的“松弛感”,则指遇事能从容应对、善待自己、不慌张、不焦虑
,这是人们向往的状态。
“city不city”这个梗来源于外国博主“保保熊”,在他带着自己妹妹去北京长城玩时拍摄的一段视频中,博主用不太熟练的中文问妹妹,“妹妹,长城美不美。”“美”“city不city”“city,啊。”
随着其在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city不city”逐渐成为了网络热词,
意
为“时
髦不
时髦”“洋气不洋气”或“现代化不现代化”。
“你真是饿了”这个梗起初源自于一部电视剧《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在剧中,男主人公的妻子因车祸导致截肢,然而他却在众人面前表现得毫不在意妻子的身体缺陷,之后竟然与比自己年长十几岁的上司发展了恋情。
当儿子的行为被亲妈发现时,她非常愤怒地评论说:“真没想到,你真是饿了,什么都能吃得下。”
这个梗后来被广泛用来指责某人的行为或言论过于放纵、无下限,有点像是对其品行的尖锐批评。
这种表达方式有时被用于一些戏谑或讽刺的场合,形式各样的对联也在网络上流传,以夸张的方式表达出人们对某些行为的反感。
没苦硬吃,指的是一些老一辈人,在当前的生活环境下明明有着更好的生活条件,在没必要吃苦的情况下,出于某些目的主动去吃苦
,譬如为了节约打车钱,宁愿徒步3公里去公交站,最后中暑了也不愿打车回家。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年轻一代的语言群体更加注重个人幸福和享受生活,认为吃苦并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而“没苦硬吃”这一词语的流行则反映出了两种语言群体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指那些年龄虽小,但拥有过人本领,让成年人自愧不如的小朋友
,由于年龄较小,不能直接称呼为哥或姐,故尊称为小孩哥或小孩姐。有网友说:小孩是年龄,哥是地位。
该梗最早源于湖南一小学生帮出摊的父亲下厨炒饭而走红,年龄不大,本事很大。
来自加拿大的00后创作歌手凡希亚Faouzia Ouihya出场就因为年龄远远低于同场的资深歌手,但又拥有高超的演唱技术和成熟的台风,加上耿直率真的性格,被观众们爱称为小孩姐。
“偷感”,主要描摹的就是一种偷偷摸摸、小心翼翼的感觉。
“偷感很重”大多表现为在某些场合会感到拘谨、畏畏缩缩,或者因不自信而扭捏。“偷感人”不愿被人注意,害怕别人误会,只有像“透明人”一样默默做事,才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偷感”象征着一种谨慎、低调、不张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这种态度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青年人在社交压力下的自我保护机制。
这句话的原句出自游戏《泰坦陨落2》,每当玩家扮演的角色铁驭进入游戏的时候,场内的NPC就会做出回应:“快看,是一名铁驭,情况对我们有利了!”,而这句话之所以流行起来,是
因为部分网友在评论的时候,喜欢用该句式进行输出,意思就是爱咋滴咋滴。
用来形容或调侃一个人在某领域有特别的、突出的能力和地位
,适用于各个领域,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日常生活。
“strong”谐音“死装”,在视频中用以讽刺时刻扮演高调的人,
网友将其引申至现实生活,发现在平日交往中身边也有很多“strong”的行为,声讨、质疑“strong哥姐”的声浪从现实生活转向网络空间。
“咋啦”最早来自于河南方言。“那咋了”最初只是某个网友在
表达对某事无所谓的态度
时随口说出,但凭借其简洁明快、略带调侃的语气以及广泛的适用性,逐渐在网络中传播开来。
它常用于回应一些看似有争议或质疑的言论,
实际上表达的是“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或“我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的意思。另外,“那咋了”能够帮助人们以更轻松、随和的态度面对一些看似有争议或质疑的话题,促进社交互动的顺利进行。
最近的走红,是来自一款高性价比大瓶饮料的突然涨价,
众多喜爱这款饮料的网友纷纷调侃自己被这一块钱的涨价整老实了,于是诞生了“已老实,求降价”的梗,后来又发展成“已老实,求放过”的表情包。
现在这句话常用于一些无可奈何情境下的自嘲
,比如广东人面对接连的高温和暴雨,忍不住要对老天爷说:“已老实,求放过。”
“北京到底有谁在啊”是一个源自电视剧《玫瑰的故事》的网络热梗,
由林更新饰演的角色方协文
在剧中的一句台词
“那你偏要去北京什么意思,北京到底有谁在啊?”
引起广泛关注。
这个梗因其情感丰富和开放性迅速在网络上流行,并引发了一系列的二次创作和官方账号的参与。如央视网文旅、故宫博物院等,通过剪辑视频展示各自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使得这个梗更加深入人心。
“自己吓自己”这个梗源自于动画电影《美人鱼的夏天》。
在该片中,女主角的邻居得知其真实身份是美人鱼后,决定埋伏并抓走她以卖钱还债。
在动手前,女主角心中突然产生不祥预感,并以诡异的声音说出“啊呵呵呵,自己~吓~自己~”,这一幕因其抽象搞笑而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