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城市强调城市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打造韧性城市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大力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韧性建设水平。由于超大型城市在公共安全方面所存在的风险隐患较之其他城市更加复杂,这就迫切需要在这类城市的韧性建设过程中,深度推进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重庆市考察时指出,城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首要的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预案、精准管控、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各类事态,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这为超大型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效提升韧性安全建设水平提供了明确的指针,具体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理解:
其一,通过做好预案和精准管控,尽可能减轻超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从而避免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其二,通过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切实减轻超大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并促进城市机能迅速恢复;其三,通过经验总结和全面复盘,有效弥补超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漏洞,并为做好预案和精准管控提供明确依据。
整体来看,以上三个层面环环相扣,共同构成超大城市韧性安全建设过程中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升的有机要素。然而,三个层面居于核心的应定位于第一层次,也即需要优先强调超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预案准备和精准管控。这与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总体要求是完全契合的,也即必须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而不宜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超大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的被动应对。
为了有效开展超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预案准备和精准管控,就特别需要在数字化、智能化社会发展背景下大力提升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强化韧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数智监测和预警,以有效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机率。具体而言,需重点部署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既有公共安全风险和事件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并且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进行前瞻性排查,为基于数智技术的监测预警的开展提供基础。二是充分应用数智技术,对公共安全风险进行精确分析和运算,明确城市治理重点领域、区域、行业的风险识别和分类分级,为监测预警的工作部署提供操作指引或运行方案。三是强化基于数智技术的深度学习算法应用,更为清晰地把握公共安全风险和事件的预期发展和规律性认识,促进数智监测预警工作的优化,将韧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