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山浮生
来跟我一起打开脑洞,认识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刘润  ·  刘润:我在上海送外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山浮生

任正非与川普,一场持续七十年的人生马拉松(中)

北山浮生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9-06-12 23:06

正文

前文: 任正非与川普,一场持续七十年的人生马拉松(上)


50岁    低调总裁与奢华富豪

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的很多年,特朗普在美国就是家喻户晓的明星。特朗普恐怕是美国最招摇的富翁。他的住宅也是纽约市最值钱的公寓,位于在纽约曼哈顿特朗普大楼最顶楼,上下三层一共3000平米,装饰极尽奢华,在他豪宅的客厅中央,伫立着巨型的大理石喷泉。全美散布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高楼大厦、游艇。

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地产商人,而且写了多本极为畅销的商业类畅销书。他的第一本自传《交易的艺术》卖出了300多万本,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生意“圣经”,被《纽约时报》评为最畅销的书籍,并连续在排行榜上维持了32星期的冠军地位。此后还出版了一系列畅销书籍,不是他自己的传记,就是商业成功学。许多美国年轻人把特朗普当作自己效仿的对象。

因为特朗普敢说敢做、敢做敢当的言谈与行事风格,加上他的私生活充满了八卦色彩,特朗普不仅曾是美国《商业周刊》封面人物,亦曾出现在全美最畅销的八卦杂志《国家询问报》的头条新闻。特朗普善于作秀,谙熟自我宣传之道,媒体 曝光率 非常高,他非常喜欢被美女环绕,遂一举买下“ 环球小姐 ”、“美国小姐”和“美国妙龄小姐”选拔委员会的支援机构与主办权,成为这些选美活动的后台老板,他的历任老婆也都是模特佳丽。

他还与美国NBC电视台合作大型真人秀节目“飞黄腾达”(原名为“the apprentice”,又名“学徒”),他在节目里的口头禅“You are fired(你被解雇了)”,在美国家喻户晓。

任正非的个性与喜欢招摇的特朗普完全相反。

在创业初期,他喜欢跟员工吃住在一起,给加班的员工送去夜宵,由于穿着实在普通,被新员工当成食堂大师傅。公司配车只有在接送客户的时候才用,他很长时间都是走路上下班。

任正非还公开批评过,某些老板不负责任地说什么“一个亿的小目标”是带坏社会风气,毒害青少年。因为这些人不仅自己挣快钱,还带动社会风气变得浮躁,就没有人踏踏实实搞研究做实事了。

除了在公司内部演讲之外,任正非很少在媒体前露面,在孟晚舟事件前,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据公开报道的资料统计,自从1987年华为创办之后,到2019年之前的31年时间里, 任正非 接受媒体采访总共不超过10次。

任正非还多次拒绝过央视、人民日报等重量级媒体的评奖。在改革开放40年的纪念大会上,中央表彰了100名改革开放先锋,但是任正非主动放弃了这一荣誉。因为他要集中精力做华为,华为已经够复杂了,如果参加社会活动,会消耗他的精力,如果叫他开会,坐在板凳上两小时,他会坐不住,会溜号,这样不大好。

别人是花钱找关系获得荣誉,任正非是找关系不要赞美。他经常对公司员工说:"人红十分变成灰。希望自己和经理人对准客户,对准产品和服务,少参与外面的个人奖项评选,埋头做实业,我们不要做名人、名星"。

任正非还说:

"我的战友在对越反击作战中,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他们为中国炮兵、坦克、步兵开辟了前进道路,一个个牺牲在我的面前,他们才配得到共和国的荣誉。他们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时常让我从梦中醒来,他们才是最无私、最伟大的人"。


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洪流

如果时光倒退十年,五年甚至两年,谁也不会想到,任正非和特朗普,远隔半个地球,成长经历差距极大的两个人,此生会有什么交集。

然而,今天所谓的中美毛衣占,或者中美的国运之战,归根结底,其实就是特朗普和任正非这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之间的战争。

但是,如果仔细揣摩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又会发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两人,他们迟早有一天会站在命运的擂台上。

这股命运之力,就是制造业转移的汹涌浪潮。

英国十八世纪开启了工业革命,使得中国两千年来在农业和手工业的深厚积累变得无关紧要,中国从全球的财富中心,变成积贫积弱、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对象。

强大的技术和工业实力,使得英国这个欧亚大陆的边缘岛国,一跃成为世界的中心。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制造业实力的较量。

在国际自由贸易体制下,哪个国家生产力最强,它就变成贸易枢纽,世界各地的原材料流向这一枢纽,然后再流转到世界各地。生产力发达国家的产品自然质优价廉,因此只要存在一个“对等的”国际贸易秩序,该国商品必然横扫各国,挤垮对方的相关产业,赚取巨额财富。

既然自由贸易规则只是对生产力水平最高的英国有利,那为什么这一规则还能在其他国家顺利推行呢?难道其他国家的人,都是傻子吗?

真相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各国都存在那么一批“聪明人”,自由贸易规则才会畅通无阻。

在任何国家,都会存在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群体,而且这一群体依靠的就是信息以及技术不对称。他们获利的难易程度,与国内外的技术水平差距成反比。 也就是说,其外国靠山实力越强,本国民族资本越弱,这一群体越容易赚钱。

在中国,这一群体有一个专门的名词——买办。

上海滩的洋商宴请中国买办

买办干的活无非就是三种:对内,拼命宣传外国货多么多么高大上,国内厂家粗制滥造拍马赶不上,从我这里买外国货,你就过上了上等人的生活;对外,则奴颜卑膝地跪舔外国主子,宣称本国同胞是多么奸猾,还是把生意交给我打理最靠谱。此外,买办还要不遗余力地打击民族产业,因为民族产业会妨碍他跪着挣钱。

在利益的驱使下,各国的买办阶层与英国自然会形成“利益共同体”,甚至无需英国人亲自出手,买办们自然会尽力消灭本国的民族资本,以便自己发财更加顺当。

美国南北战争,表面上是一场废奴战争,实际上是北方的民族资本通过内战歼灭了南方甘愿作为英国买办的奴隶主们,从此走上了发展制造业的国家崛起之路。

客观地说,买办只是靠不同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差距牟利,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本国实力越强,外国实力越弱,买办也越容易挣钱,只不过贸易方向变成把国内商品卖向国外,而这些行为显然对该国十分有利。在这种情况下,买办就成了大大的爱国者。

于是,围绕着国际贸易这一核心,每个国家都可以大体划分为两个主要群体:自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当本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位置时,两者的利益是有交集的,因此这些国家内部的两个派别可以做到友好协商;但如果本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体系居于不利的位置时,两派将失去利益交集而走向对立。

这就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于自由贸易的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根源。奉行自由主义的国家,如果不能保持生产力水平的优势,则必然遭致自由主义的反噬,这也是被历史一再证明的铁律!

考虑到生产越来越依靠高度的组织化和纪律化,自由主义泛滥一定会瓦解生产力,造成制造业空心化,因此就可以直接简化为:

成也自由,败也自由!

当年大英帝国就是这么玩脱了,如今相同的事情发生在美国身上。

由此引发的右翼民族主义思潮,在自二战之后偃旗息鼓几十年后,在美国死灰复燃。这是特朗普这个另类的商人能够登上总统宝座的总根源。

美国、欧洲的制造业都在退潮,因为出现了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新的汇聚枢纽,那就是中国。


任正非:为中华之 崛起而奋斗!

任正非出生于1944年,比特朗普大两岁。任正非出生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低谷,经历了百年屈辱,抗日战争也已经打了13年,正在进行中的豫湘桂会战打得一塌糊涂,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损兵高达50-60万。

这场惨败令美国罗斯福政府对蒋介石政府失望透顶,对中国抵抗日军不抱任何希望,直接导致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与斯大林签订秘密协议,策动外蒙古独立,换取苏联尽早出兵打击中国大陆上的日军。

中国之所以如此惨败,不仅仅是国府的腐败无能,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几乎是没有什么工业实力的农业国,日本虽然是工业国中实力较弱的,但也足以碾压前者。

1943年,美国钢铁产量8000万吨,雄踞世界第一,日本765万吨,只有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中国的钢产量只有可怜的0.7万吨,是日本的千分之一。连伪满洲国钢铁产量都有80多万,足足是国民政府的100多倍。

特朗普出生的1946年,则是美国历史上声望以及相对实力的顶峰。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为最大赢家。美国是唯一没有被战火波及的大国,美国强大的制造业实力对于赢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美国当时的工业实力占全球的40%以上。仅以船舶建造为例,1943年秋季,美国最高月造船吨位达130万吨,年造船量超过1500万吨,超过德、意、日三国造船量总和的十几倍。战时美国船舶损失约1000万吨,补充量却高达达5600万吨,因而在保持3000万吨民用船舶、1300万吨海军舰艇后,还以租借方式将大量船舶提供给英国、苏联等盟国。

1943年10月,美国创造了“罗伯特·皮尔里”号万吨轮仅用了4天15个小时就建成下水的纪录,此时船身油漆都没干,这一记录直至今日都未被打破。

美国二战时期的造船厂

那个时候的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工业狂魔”。

在任正非和特朗普出生的年代,中国和美国的国土面积虽然在伯仲之间,但是国家实力存在天壤之别。经历了长期公共殖民地和战乱的摧残,中国陷入极度贫困之中,几乎掉进了全球鄙视链的最底层。工业基础基本为零,农业生产跟两千年前区别不大,人民大部分是文盲,饥荒和瘟疫时刻威胁中国人的生命。

如此巨大的落差,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追赶,最终实现反超的呢?

首先,是获得政治上的独立自主。

蒋介石政府是完全倒向美国的买办集团。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国这个农业国向世界头号工业国完全敞开了大门,潮水般涌入的美国造商品涌入中国,彻底挤垮了中国仅有的一点民族工业。在这样的买办集团统治下,中国是永远翻不了身的。

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击败了国民党军队,建立新中国,并且在随后爆发的朝鲜战争中和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了个平手,赢得了难得的独立自主发展的机会。

朝鲜战争停战

政治和军事上的独立自主无比重要。日本比中国更早地发展到能够挑战美国的地位,但是由于政治上无法独立自主,被美国八十年代一套组合拳迅速打趴在地,走向“失落的二十年”。

其次,是利用美苏冷战的形势,积极引入外来援助。

冷战的实质,就是全球分裂为两大割裂的贸易圈,两者各自发展经济增强实力,从而压倒对手。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承认,共产党国家已经在生产增长上超过了美国,“这就是共产主义在许多地区产生极大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在那些地区,‘解放’、‘自由’和‘个人尊严’的口号几乎毫无吸引力”。“我个人开始相信,如果我们不能用一些方法在提高生产水平方面,超出共产党的那种大规模努力的好几倍,要阻止世界上许多地区落入共产党控制之下将是非常困难的。”

冷战操盘者,美国国务卿杜勒斯

从巴黎统筹委员会到瓦森纳协定,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始终在严防死守自己的技术优势。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蔓延,美国不惜一切代价扶植欧亚大陆上的“民主国家”,美国致力于将这些国家和地区打造为经济发展的样板,以吸引其他共产党国家(尤其是中国)发生颜色革命。日本、德国、印度以及后来的亚洲四小龙,处于围堵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前沿,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扶持。

中国被断绝了与西方的联系,于是积极从苏联引入成套生产技术,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基础。七十年代,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机会,又从西方大规模引入工业生产线。这两次大规模引入,奠定了中国前三十年的工业基础。

第三、利用全球化趋势,吸引全球工业产业链汇聚。

中国改革开放,赶上了欧美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掀起了全球资本配置引发的去工业化浪潮,中国趁着这一难得的机会,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提升,累积自身的工业家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