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跨越山海 护佑健康 | ... ·  6 天前  
求是网  ·  构筑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评论

“女孩掉井父亲先拍照”,核心问题是那口排水井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4-09-16 15:31

正文

舆论对事件的关注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当事人道德谴责。
事发排水井。图/社交平台视频截图
 | 江城

据红星新闻报道,9月15日,一则“女孩掉井父亲不让施救先拍照”的视频登上热搜,引发关注。据报道,该事发生于14日,事发地为甘肃天水。视频中,一个小女孩掉落路边排水井中,有网友质疑女孩父亲担心责任划分阻拦施救。随后,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争议。


另据参与施救的人员称,孩子父亲起初阻拦施救,执意要先报警等警察到场,估计是担心后续难以进行责任划分,也可能是怕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客观来看,这位父亲的做法的确不够科学,掉井之后第一反应当然应该是救人,这是最为基本的。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附近商户拿来梯子欲救孩子,遭到孩子父亲的阻拦。


对此,天水市住建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第一时间应该先救孩子,同步报警求助,再联系相关部门找到责任方。可见,父亲过头的“理性”与“冷静”,在遇险之际确实有可议之处。


这位父亲此举也在网上掀起了巨大的争议,乃至引来了如同网暴般恶评。很多言论相当恶劣,甚至上升到了“不是亲生”“重男轻女”“就是父亲推的”之类的无端猜想。


这种恶意就未免过头了。为人父母,谁不疼爱孩子?从视频看,排水井也不算特别深,现场照片及后续信息显示,孩子的确无大碍。因而父亲先选择了报警。


这位父亲在这种时候确实表现得不够专业,但个别网民脑补出的一连串情节,无疑是对这对父女的二次伤害——人们不能忘了,他们才是刚刚经历惊魂一刻的受害者。况且,目前网络上流传的信息并不能完全还原事情经过,因此,个别网友不妨先“嘴下留情”,等待更多事实披露。


其实,此事中,真正的问题还是那口排水井。从新闻里可以看到,排水井高出了地面,也没有井盖,似乎尚未最后完工。


事发地街道办一名副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女孩掉落排水井之前、排水井是否无遮挡物”等问题,但其表示还在调查了解情况中,“当时都没有在现场,不了解情况”。


由此可见,目前网络上的信息并不算特别完整,而此事之所以发生,也不能排除是因为井盖本身的缺失。如果确实没有任何遮挡,那么,这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相比于集矢于孩子父亲不科学的应对,市政设施的工程管理或许才更值得关注。


事实上,近年来,缺失管理的排水井酿出过不少事故。就在今年8月10日,河北廊坊一小区内一对母子意外掉入污水井身亡;2022年8月,山东青岛一6岁男童坠入下水井,经过8个小时的抢救不幸身亡;同年6月,河南濮阳一名男孩掉入下水井,打捞起来后不幸离世。


可见,类似于排水井“吞人”的新闻可谓比比皆是。此事中,如果不看视频,单看文字描述,那“父亲没有立即救援、先拍照”的场景当然很有戏剧性,也让这个新闻获得了非同一般的热度。但如果认真看了视频就会发现,这位父亲并非对孩子处境无动于衷之人。


而且,从公共治理的角度看,调查问题、排除隐患、杜绝类似的问题重现,远比批评女孩父亲的举动更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地方,对排水井进行隐患排查也已被提到了相当高度。比如,河南曾专门开展窨井设施整治工作,2023年全省共整治窨井28万座;今年4月,媒体报道称湖北襄阳也开展了城市窨井盖整治提升三年专项行动。


由排水井引发的事故并非个例,排水井治理也并非小事。舆论对事件的关注不能跑偏,甚至用阴谋论去揣测当事人。每起事故的细节千差万别,但这背后共性的管理问题,如何通过各种措施更好地守护人们“脚下的安全”,才更值得人们追问、紧盯。


撰稿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陈荻雁


推荐阅读:
武汉大学瓦片被炒到三千多,是不是文物该早点说清楚 | 新京报快评
“孵出几百只蜗牛!”这个小女生示范了一堂生命教育课 | 新京报快评
“香港月饼”香港买不到,小杨哥带货为何频频翻车 | 新京报快评
拒为领导买早餐被威胁辞退,别把职场霸凌玩出新花样 | 新京报快评
被指“消费女性”,公考机构岂能如此“三观不正”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