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岛北端云楼中庭,采用贝壳状的天窗设计
34年前,在火车上晃了3天后,青年导演白雪终于到了深圳。
当时的她只有6岁,仅比深圳年轻了5岁,而深圳给她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荒凉”,以至于当时在街头遇到的那头水牛,到现在都还让她记忆犹新。
“只有上海宾馆和国贸那一带还算繁华,其他地方都在建设。深圳现在的主干道新沙路和滨海大道,我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建起来的。”白雪回忆道。白雪是兰州人,对当时的她来说,深圳更像是一个大农村,作为省会的兰州,才是大城市。
与白雪对谈的是知名建筑师马岩松,他给深圳当时的定义是“大工地”。
1979年3月,深圳市由原宝安县改建而来,第二年8月成为经济特区。上世纪90年代,深圳最重要的经济模式还是“三来一补”,整个城市也处于“大基建”过程中。仅仅30年,便成了新潮、开放、创新的国际大都市。
令建筑师马岩松颇为自豪的是,他的一个作品即将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位于深圳宝安区的大铲湾,一座名为“企鹅岛”的建筑群正在建设。那里将成为腾讯的全球总部,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由5个地块构成,马岩松设计的“云”楼位于04地块,将于2025年建成。
与大多数巨头公司总部不同的是,这座企鹅岛将向公众开放,既会成为7万腾讯员工工作、生活的场所,也会成为深圳重要的市民中心。
“很多人说深圳是文化荒漠,但深圳是中国唯一一座全世界优秀的建筑师都在这里有作品的城市。”马岩松说。当然,对于深圳来说,建设这座城市的不仅有建筑师,还有数千万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
正如《狂想之城》(深圳篇)导演徐鑫所说,深圳是一座骨子里充满自由、进取的城市,包容差异性、市民共建,不断涌现着自下而上的力量。
深圳的那股劲儿,被理解成了“卷”
在时下年轻人的圈子里,一种既有知识又有酒精的跨界混搭的新型社交场所,正在成为新宠,这种社交场所叫做“学术酒吧”。
Neighbor House是深圳的第一家“学术酒吧”,最近一段时间,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备受追捧。2024年12月5日下午,马岩松在这里见到了一群年轻人,他们讨论的一个话题是深圳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1800万的深圳常住人口,有1800万个深圳。
他们聊到了肖邦、李斯特、拿破仑,聊到了北京、上海、广州,在聊深圳的时候,一位年轻人说道,很多人觉得深圳卷,但是她认为,外界将深圳的那股劲儿,理解成为了“卷”。这种劲儿,是自发的。
“我在上海生活过,但那里的人是给别人看的,深圳则是给自己看的。”这位年轻人说。
一位在深圳做律师的人分享了他的感受,他在外地去见客户的时候,往往要穿得西装革履,但在深圳没有这个必要,他认为这是深圳和外地最大的一个区别,如果在外地,需要处在相同的层级,才能把事情谈好,但在深圳,不需要这样。
“我很喜欢深圳,因为它更真实,更忠于自我。”一位分享人说。
深圳不仅建市时间短,人口平均年龄也低,这让年轻人更容易在这里找到归属感。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深圳人的平均年龄为32.5岁,远低于全国38.8岁的平均年龄。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也最年轻。
在2012年,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引起了共鸣。时至今日,这句话还挂在很多人的嘴边。
“深圳和硅谷有一个相似点,去硅谷的美国人和去深圳的中国人,都是‘小镇青年’,这些小镇青年塑造了硅谷和深圳。”深圳市人大代表、城市规划专家金心异这样表示,“深圳是中国最典型的移民城市。”
在金心异看来,移民城市往往自由、开放、有闯劲儿,新移民们希望在这座城市里改变命运,打下一片自己的江山。
在老深圳博物馆前,有一个雕塑,一位肌腱发达的巨人,努力地推开一扇重门。这座雕塑的名字叫做“闯”,是继“拓荒牛”之后,第二代深圳的城市雕塑。
当然,深圳还有自己独特的气质,那就是硅谷所欠缺的“烟火气”。比如,城中村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穿梭在华强北档口之间的小拖车,以及新晋的网红聚集地东门大街等。这些,都让深圳更加多元、充满生活气息。
深圳最早由宝安县改建而来,但深圳早已不是宝安人的深圳。在1992年,深圳市劳动局就对外说,当时关外的宝安县有100万人,而经劳动部门办理手续的劳务大军已经有80万人。那个时候,外地人或许就已经超过了老宝安人。
如今的深圳,当有人自称是老宝安人时,可能会被当成是“活化石”。
深圳,是全国人民的深圳。
在深圳的人口结构中,广东人占比并没有很大,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粤语甚至不是深圳的“方言”,一个十几人的饭桌上,你可以听到来自湖南、四川、湖北、河南、东北等地的口音。
每一个毛细血管都生机勃勃
在深圳这座现代大都市中,城中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版块。
马岩松在走访位于福田中心区的岗厦村时,对密密麻麻的握手楼印象深刻。这让他想起了纽约,那是一座充满丰富性的城市,深圳也是,无法一眼看清楚。在城中村里,不同的人、不熟悉的人之间,总是会有一种超现实在发生。
不过,与纽约这个老牌金融中心不同的是,深圳更年轻,更有活力,也更有包容性,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可能性,无论是名校毕业者,还是仅读完九年义务教育的。
深圳的很多城中村与现代化的摩天大厦无缝衔接,两者之间,往往近在咫尺步行可达,这也让这座城市显得非常折叠。
比如,号称深圳最大的城中村白石洲,就位于深圳主干道深南大道的两侧,与华侨城高档小区比邻,附近还有富人聚集的高尔夫球会和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平日里,一些拿着高薪的科技公司新贵们,也会在这里寻觅美食。
对于1800万的深圳常住人口来说,城中村是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第一次来到深圳的落脚地。
链家曾经发布过一个名为《深圳租赁》的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在2017年,租房人口占深圳人口的80%,而在租房的1600万人口中,有1100万人住在城中村。
美国人类学家马立安博士从1990年代开始研究深圳的城中村,她曾表示,对于深圳来说,城中村是移民的一个力量源泉,是这座城市的活力体现,那些高大上的商场则是这个活力的结果。
在与马岩松的对谈中,青年导演白雪将城中村称为是深圳的毛细血管,她认为,深圳的每一个毛细血管都是生机勃勃的。城中村里不仅时时刻刻上演着爱恨情仇,还栖息着一千多万颗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灵。
马岩松则认为,深圳的城中村有一种倔强的性格,面对着摩天大楼的包围,依然保持着自己一贯的态势。这何尝又不是深圳精神的一种呢?倔强且包容。除了城中村之外,还有一个地方也被视为深圳毛细血管的聚集地,那就是华强北。
如果说城中村是外来者到深圳的落脚点,那么华强北就是他们梦想起飞的地方。在这个总面积约1.45平方公里的商圈,汇聚着6万多家企业、4万多家个体工商户,约22万人在这里谋生(2020年数据)。
每隔一段时间,一些档口、商铺就会传来财富神话,这让不少初来深圳的人也时刻保持着奋斗的劲头。
早些年,华强北曾是深圳电子产业的标志,在2008年被中国电子商会授牌“中国电子第一街”。如今,依靠着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和超高的人流量,这里也开始了多元化、创新化的发展,曾经一度因为成为中国最大的高端化妆品批发市场而受到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也是从这里起步。
1998年,27岁的马化腾在华强北赛格科技园一栋老楼里,创办了腾讯。几个月后,团队搬到2栋4楼一间狭小的办公室里,并由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现在,那里被挂上了“腾讯起点”的牌子,成为了年轻人打卡的热门地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间办公室并没有因为是腾讯的起点,而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整栋楼里都是小微企业,一天到晚都是忙碌的声音,楼下标语“独角兽诞生的摇篮”,也激励着他们追求梦想。
“我们做什么,什么就是历史。”在学术酒吧与年轻人交流时,马岩松这样说。对于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来说,何尝不是这样,每一个生机勃勃的毛细血管,都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也塑造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深圳的创新密码
如今的深圳,已经是一座巨头林立的国际大都市,不少毛细血管都成长为了独角兽。
金心异称,深圳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的选择。华为所在的电子科技行业、腾讯所在的互联网行业,是过去40年全球发展最为快速的行业,比亚迪所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则是时下最热门的制造业。
在深圳的发展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蜕变。90年代初,依靠“三来一补”,深圳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财富,但是这种低端模式,也限制了深圳的发展。
李子彬曾在1994年11月-2000年4月担任深圳副市长、市长,他在《我在深圳当市长》一书中回忆道,1994年之前的两年,深圳的工业发展速度开始有所下降,甚至低于全国平均工业增长水平。
“三来一补”带来了投资和就业,但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种企业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安全隐患也多。
1995年4月,深圳召开第二次党代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计划,要到2010年将深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当年,深圳还提出了“三个一”发展理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经济第一增长点,一把手亲自抓。
值得注意的是,那个年代,对于国内不少城市来说,高新技术还是一个陌生词。
到了2004年1月,深圳召开了高新技术产业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高薪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有人将这个“决定”称为是一份划时代的文件,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创业的开始。
这份文件第一次系统提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为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基础。
目前的深圳,不仅有华为、腾讯、比亚迪这样的超级巨头,还有工业富联、中兴通讯、大疆、蓝思科技、神州数码、欣旺达等。此外,深圳还跑出了多个行业的“隐形冠军”,比如,即将登陆港交所的越疆科技,有望成为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他们已连续六年位居中国协作机器人出口量榜首。
最新的数据显示,深圳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2.48万家,成为了推动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跃升的主力军。
在金心异看来,深圳在高新技术上的发展,离不开深圳政府的格局和眼光。他感叹道,有一些城市是被国企培训的,但深圳是被科技企业培训的,他们也更会服务科技企业。
当然,深圳还有成千上万的小微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深圳共有商事主体4342052户,连续多年位列全国之首,是名副其实的“创业之都”。
近些年,深圳多次发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比如,2023年初,推出了旨在培育个体工商户的11项措施,6月发布《扶持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8月,又连发三份关于营商环境的工作方案,紧接着出台“民营经济20条”措施等等。
至于深圳的大学和科技创新,有一个绕不开的讨论话题:没有知名大学的深圳,为何会诞生这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
原深圳科技局副局长周路明曾经总结道,深圳创新秘诀里很重要的一条在于:深圳是中国第一个把创新从纯科研的活动转变成为经济活动的城市,这使得创新投入产出的效率出现了极大的改善。
2021年,国家发改委曾经发布《深圳经济特区5方面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提到了“四个90%”,即 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来自于企业。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学对于深圳来说不重要,这座年轻的城市已经培育出了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
2021年2月,深圳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措施》,提出15条具体举措,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基础研究是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起点,而这正需要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发力。
一座没有“围墙”的企鹅岛
除了创新,“开放”是深圳另外一个重要的标签。
早些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窗口;2019年8月,中央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又提到,深圳要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深圳的各大口岸,从清晨到深夜,人潮涌动、川流不息,成为了中国最繁忙的南大门。
根据深圳边检的统计,2024年,深圳出入境人员达2.4亿人次,同比增长45.6%。全年累计迎送外国人达554万人次,同比增长89.3%,其中入境276万人次,同比翻一番,首次超过广州、北京,跃居全国城市第二。
开放,也是马岩松的建筑理念的重要部分;而作为互联网公司,腾讯的基因里也充满了开放。如今,开放,也体现在了企鹅岛上。
马岩松在企鹅岛上的建筑叫做“云”楼,谈到为什么要用“云”这个主题时,马岩松称,他一直在追求一种自然多变的感觉,企鹅岛需要一个轻盈、飘逸的建筑。
云楼采取了底层架空技术,使其漂浮在地面之上。云楼的下面,可以开放给公众,作为城市空间,云楼的内部也强调开放性,内外的这种联通,以及通透的巨型玻璃,会让人既感觉在室内,又感觉在室外。
“当时跟Pony讨论方案时,他给我的印象是,他非常在乎这个岛跟城市的关系。”马岩松回忆道,“他特别在乎,从城市看过来,或者人到岛上之后,这个空间能够给城市带来什么。”
马岩松曾去过多个科技公司的总部,整个园区完全封闭,他在那里的感受到的是精英氛围。
与之不同的是,企鹅岛“没有围墙”,它与深圳这座城市深度融合。
“马工说,个性独特的东西有风险,大家会觉得你傻,但正是这种突破边界的力量,让一座城市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前进,这或许是企鹅岛敢于寻求变化,打开围墙,面向公众,面向未来的底气。”徐鑫说。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园区的科技和人文,企鹅岛还提出了“全龄友好”的概念。在从设计之初,企鹅岛就与中国残联合作,制定了无障碍建设导则,对设施环境、信息交流环境、无障碍服务都提出了高标准的规范指引,让残障人士、老人、孩子都能在园区无障通行。
比如,电梯增设了脚踏开关,让上肢缺失人士能够方便呼叫;人群密集处的坡道加宽到150CM,轮椅、童车都畅行无阻。目前,企鹅岛已建成的建筑,达到了无障碍三星级标准,这是国内无障碍设施评价标准的最高等级。
本文版权归“腾讯新闻”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
第1362期
运营排版:文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独家文章!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