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535字,预计阅读5分钟
本科一批的录取工作已接近尾声,来自北京通州区的高考理科状元徐睿晨如愿被心仪的大学录取。被称为状元,徐睿晨表示对此并没有多大感觉,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会关注状元群体,是因为状元的成长历程在一定程度或者某些角度上给人启发与激励,尤是家庭教育和学习方法方面。
高考成绩出炉后,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陆续浮出水面,高考状元作为一批又普通又特殊的群体,由于成绩优异,一直以来被贴上“学霸”、“高才生”等标签,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另外,培训机构、公立校、在线教育等机构也开始了一场争夺状元的“拉锯战”,利用状元做教研、分享状元经验、售卖状元笔记等玩法层出不穷。
所有的手段,都是为了保证市场能够从状元身上获取一杯羹,而这些手段花样百出。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折射出目前中国主流教育依然以分数为指挥棒,高考制度依然是社会分层的渠道之一。近日,鲸媒体特别采访了四位高考状元,透过他们,我们又会看到什么呢?
前不久,据新闻晨报报道,河北省高考状元李曼茜晒自己的第一份offer,任职于网易有道精品课实习岗位,月薪过万。这条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纷纷感叹,“是谁说的读书无用?”
提及“河北高考状元入职网易实习收入过万”一事,同为高考状元的刘宇坤说,“我自己在家里做家教,工资也差不多1万。”他认为,这无可厚非,状元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的关注度和热点效益可以转化成经济效益,状元商业化是时代趋势下的产物。“状元这种时效性很强的噱头一年后就过期了。”
大部分人认为,优秀的人无论成绩还是家庭情况等各方面都很优异,高考状元也不例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所了解的状元大部分已经不再是死记硬背、机械答题的状态,他们对于除了考题之外的东西有了更丰富的理解。
刘宇坤高考总分651分,是今年山东省潍坊市区文科状元。他说起话来幽默风趣,笑称,“我是一个非典型文科好学生,因为我在文史哲这方面并不是很擅长。”谈及学习这件事情,他认为,真正的学习是有温度的,要开阔视野、打开格局,而不是格式化学习。“平时我会用‘得到’这样的APP获取信息,拓展自己思维的宽度与广度。”
文科状元向来知识渊博,而大家对于理科生的印象是会谈很多与理科相关的话题,如一道逻辑性的数学题,趣味性的化学题等。徐睿晨作为今年北京通州区的高考理科状元,对于鲸媒体的采访,他谈论最多的话题是读书,“从小到大都喜欢读书。”当他谈到热剧宫廷斗争上演,就提到了《吕太后本纪》;当他谈到复仇者故事,便提到了《伍子胥列传》。“名著包罗万象,可以从中获得不一样的兴趣点与知识。”他津津有味地说道。
而同为理科状元的王同学看起来是一个瘦瘦小小的女生,但说起话来仿佛酝酿着巨大的能量。她毕业于南开中学,谈起高考志愿,她向鲸媒体表示,“当初选择了北大数学系是因为比较喜欢富有逻辑性的事情。”对于考取状元的经历,她这样回答,“文言文更多考察的是学生是否有足够好的人文素养,而数学学科在于思维深度是否足够高,看这个学生是否把问题分析得足够深入与透彻,并具备比较清晰的逻辑能力与流畅的思维能力。”
学科不同,思维也不同。李同学是一个看上去瘦高、安静的女生,是今年北京市的英语单科状元,英语单科148分。她觉得状元这个称号对她来说名不副实,“获得状元称号更多的是要靠运气,而且其他状元的英语分都挺高的,我们(分数)相差只有3、4分而已。”她笑称,“与其说我喜欢学英语,倒不如说我喜欢英语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平时我也通过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增强自己的语感。”
今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大学了,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这番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分层固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尖锐问题的讨论,甚至很多人都感叹“寒门再难出贵子”。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问题,优秀教育资源似乎永远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无论在哪个国家,中产阶级都属于知识技能型精英家庭的组合,代表着一个国家发展与稳定的中坚力量。现如今,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正在逐步扩大,这些家庭的确会像熊轩昂所说,不断地培养出“状元”“精英”。但是,这个命题是否绝对?
鲸媒体从接受采访的几位状元那里了解到,刘宇坤的父亲从事业单位下岗后经营自己的企业,母亲在当地进出口公司工作,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他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是朴实、勤劳、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徐睿晨来自于一个工人家庭,他说到,“父母从小强调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很少强调分数多少。”与其他家庭严厉教育方式不同的是,他的家庭更多强调自主发展,并适时、适当地提出鼓励、建议和鞭策。被称为状元,徐睿晨表示对此并没有多大感觉,在他看来,人们之所以会关注状元群体,是因为状元的成长历程在一定程度或者某些角度上给人启发与激励,尤是家庭教育和学习方法方面。
王同学对于高考的态度则显得要更为放松一些,征服高考最大的挑战便是坚持。而她表示,自己现在拥有的积极态度更多受到父母的影响,“他们培养了我现在的思维。”
除了家庭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也不可忽视。李同学毕业于北京一零一中学,学校除文化课之外还开设了文学、商学、电影赏析、围棋、模联(参加模拟联合国的学生的培训)之类的选修课或活动。李同学说,“我选了自己喜欢的围棋课,课余时间一般在看书和听音乐中度过。”作为英语单科状元,这次李同学根据家里的意见报考了武汉大学的计算机和新闻学等专业,她提到,“希望可以在大学里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同样的,刘宇坤就读的潍坊一中也会开设多种艺术课程,“我们学校有折纸、国画、泥塑、篆刻等选修课,我上过风筝扎纸、戏剧鉴赏、篆刻。”这一次他报考的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虑了两点要求,一是因为北京大学的影响力和资源优势,二是这个专业可以发挥自己的外语优势。
刘宇坤对熊轩昂的观点持反对票。他认为,随着社会流动性增强,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互联网能提供很多优质资源,只要能连上网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孩子都能轻松地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而且,在线教育等教育方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教育资源不公平的情况。虽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种差距在短期内难以弥补,但是整个教育资源正朝着更平均、公平的趋势发展。
当人们热议熊轩昂说的“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大学”时,“出身寒门”的甘肃考生魏祥以648分的高考分数被清华大学录取。魏祥由于患有先天性脊柱裂等症,自出生后就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且幼年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而魏祥所在的定西是全国扶贫开发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考生可以列入清华大学承担的一项国家任务——国家贫困专项招生计划。
魏祥的例子说明虽然寒门也能出贵子,但是寒门贵子毕业后是否能实现阶层上升?纵观社会精英阶层的家庭背景,寒门出贵子是否成立,一直都存在巨大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虽然互联网及公益扶贫致力于促进教育资源公平,但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及以上家庭对教育资源的选择会更多,从中高端私立幼儿园、国际学校、低龄留学、国际游学等项目受到资本追捧的迹象可以看出,这些项目代表着消费升级,而中产阶级则是消费升级大潮中的中坚力量。
对于高考状元的培养之路,有人认为是天生依靠天赋,也有人认为这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甚至与在线教育等息息相关。不过,我们好奇的是,在线教育与高考状元究竟有多大关系?
鲸媒体通过对四位状元的采访了解到,他们均表示,没有使用过在线教育,也没有参加课外培训班。李同学认为,老师在课堂讲的内容已经足够,不太想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刘宇坤觉得培训机构上课效率不高,组织形式、授课形式都不是很好,不太信任培训机构。一般成绩中等和不太好的同学会去培训机构上课,而成绩好的同学在校内课堂上就能把知识掌握好。
不过,这四位状元均认为在线教育是一种比较好的教育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缺陷,如教育资源不公平,教学欠缺灵活性等问题。刘宇坤说:“在线教育是面授的辅助,面授的交互性更强一些,目前我更倾向于面授。”他支持同学们使用在线教育,而不是去培训机构上课。
王同学同样对在线教育的使用持乐观态度,她认为,在线教育软件可以更多的用于练习,可以便捷、快速地获取新的知识。“天津地区的教育资源则相对来说比较好,而像云南或者山区地区的孩子,在教育资源方面则比较欠缺。”
近几年,答题类APP异军突起,例如作业帮、猿题库、小猿搜题、学霸君等等,它们不仅提供拍照答题功能,还针对学生需求推出了直播、教师一对一辅导等线上功能。
本次采访的四位状元表示均使用过答题类APP。例如,王同学说,自己高一时使用在线教育的搜题功能,自从高二之后就没怎么用过了。徐睿晨也表示,“用过学霸君,但频率不高。”
李同学从高一开始用作业帮和猿题库,但她表示,“使用频率不高,主要是以拍照搜题为主,一般会搜老师讲了但没及时记住的难题。有时也会有拍照搜不到的题,这时会先在百度上搜索,如果实在搜不到就去问老师,之所以最后选择问老师是不想给老师增加工作量。”
这四位状元或许只是所有高考状元中的一个缩影。通常而言,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不会去培训机构上课,因为他们会对普通的讲解感到厌烦,而高水平的讲解对于授课老师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比之下,家庭环境宽裕、成绩一般的学生是培训机构的主要目标客户。培训机构成为家长督促学生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培训班从成绩中下等变成中等,或从中等变为中上等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虽然“好学生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好学生本身就不需要再去找培训机构辅助他们提高成绩。但是对于嗅觉灵敏的商家而言,以高考状元为噱头促进招生和销售成为老套却又有号召力的手段。市场对状元的追捧背后折射出目前中国主流教育依然以分数为指挥棒,高考制度依然是社会分层的渠道之一。
实际上,目前教育行业内有很多地区的高中和地方教育部门以“状元”来展示自己的教育功绩,一些地方机构、商业机构也拿“状元”来拓展自己的商机。
对此,掌门1对1创始人兼CEO张翼表示,首先要界定一下高考状元在教育机构中所扮演的角色,一般来说是有三种:一是机构与这个状元本身没有太多关系,只是拿高考状元来营销的纯商业化的行为;二是机构本身培养出了一些状元,属于商业宣传性质;三是机构以状元为老师,属于很自然的品牌曝光情况。
对于高考状元商业化的情况,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当前的教育体系实行的是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在这种评价体系之下,很容易产生教育功利化现象。”
他认为,要消除这种状元情节或者淡化状元操作,必须改革并树立正确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讲就是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而不是单一的以考试分数来选拔和录取学生。
谷歌未来科学家雷·库兹韦尔在他的《奇点临近》一书中,预测超人工智能出现的时间点是2045年。专家们则相对保守,预测中位数为2060年。强人工智能也意味着将出现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AI,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不可否认,到时候人工智能将通过深度学习获得许多人类的能力,并将替代需要死记硬背以及机械的劳动。
据牛津大学的卡尔·弗瑞和迈克尔·奥斯本发表的《就业的未来》研究报告显示,到了2033年可能被替代的工作包括电话营销人员、保险业务员、运动赛事的裁判等,这也使得现在报考的所谓热门专业,在以后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对此,张翼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步成熟,我们也会教育人如何去使用人工智能,如何去掌握人工智能的应用、调试,从而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这方面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会涉及到与编程、逻辑、数学等相关的内容。”
他举了一个例子,“教育方式其实主要包含两个环节:测评与训练。测评环节是可以大量用人工智能来解决的,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可以运用人工智能做到快速定位人在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弱点与缺陷。”
但对于训练环节,张翼认为人工智能或许不会完全取代人,因为人最大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个使用这种教育工具的动力,能够持续鼓励孩子使用这个工具,最终以几十倍的力量去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无法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的。”
当人工智能来临之时,教育领域又会催生哪些商机呢?教育行业资深人士Y女士介绍,例如,家庭教育、情商教育等很可能产生市场需求,“作为教育从业者和素质更高的中产阶级家长,会越来越多地审视哪些素质是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而这些素质的需求也很可能会催生意想不到的市场。”
知识分子CEO纪中展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出现,会让人活得如同古罗马的贵族一般,日常的事物都被机器人处理了,生活的琐事都有人工智能替代了,只需要每天讨论哲学、艺术和科学即可。”他认为,教育的内容和逻辑也相应改变,从过去的唯分数论到创造力的培养(科学)以及感性素质的培养(艺术)。
我们翘首以盼,当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时,社会是否还会继续推崇高考状元?“即使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了,如果不改变现有的以分数为主的评价体系,‘状元商业化’的局面依然很难扭转。”熊丙奇总结道。
关注鲸媒体,回复 蓝皮书 了解购买《中国中小学创客教育行业蓝皮书(2016-2017)》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鲸媒体小铺】,购买【创客教育行业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