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陪娃
我是芊妈,很了解美国当下的教育理念,从芊1岁起,就用这些方法做游戏,阅读(已读4000本),学英语,旅行。她幼小衔接很顺利,1年级还当了英语课代表。所以,妞教育娃路上的大小问题,我都懂,跟着我,用美国先进的教育方式,每天1小时高质量陪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i陪娃

让孩子主动收拾自己的房间,这8个游戏特别管用

i陪娃  · 公众号  ·  · 2020-10-30 09: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边 i陪娃 回复“ 陪娃 ” ,查看往期文章目录

我一个朋友家有俩孩子,每次跟她聊天,她都要抱怨自己家里有多乱,说是前脚刚收拾完,一转身又一地的玩具,除了每天收拾好几遍,每个周末还要再进行一次大扫除。

我想起以前分享过8个整理房间的小游戏,今天赶紧拿出来再分享一下,这个周末就可以让孩子玩起来,多玩几遍,孩子就能主动收拾自己的房间了。

所有来我家串门的朋友都会给我一个评价,就是“你家真整洁”。 我有轻度整理强迫症,家里东西可以脏,但是绝不能乱。 一乱,我整个人都会很烦躁。


即便有了芊芊,家里也几乎每天保持这样的整洁程度。



从芊3-4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她随手整理、用完东西放回原位的习惯,现在芊快11岁了,这个整理的习惯也一直保持着,所以我一直没觉得让孩子整理房间是件很头疼的事。


但是那天闺蜜给我看了眼她家俩闺女的床,我顿时觉得眼花缭乱。



再看下书桌,满满当当的书,随处可见的文具和衣服,真没想到平时挺立整的俩孩子怎么房间里能乱成这样



闺蜜是什么招都用过了,刚开始自己弯腰弓背收拾,后来叫上孩子旁边看着,告诉她们什么东西放在哪里,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下老母亲的不容易,希望孩子能珍惜劳动成果多保持几天,可是过不了几天又是这样。


闺蜜说,搬家前觉得是地方小东西多,乱就乱点吧,后来搬进大房子,东西还是随处都是,这才发现,根本就不是房子大小的问题,而是整理的习惯没养成,从大人到孩子都没做好。


她问我该怎么办,我给她说了几个那会儿我带芊玩过的整理房间的游戏,她回家立刻带着孩子玩起来,效果还真不错,这是现在俩闺女的房间,是不是整洁利落多了?



所以今天我就给妞们说几个我们玩过的整理房间的游戏,有大人孩子一起玩的互动游戏,也有孩子自己就能玩的,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逐渐养成整理的习惯。



今天说的这些整理游戏,整理的物品都是孩子自己的东西,有玩具、绘本、衣服、文具等。


大一点的孩子有自己的房间,主要的整理区域就是 床、书桌书柜、玩具柜 和地面。


小一 点的娃可能还没有自己的房间,这个“房间”就可大可小,大到一整间的游戏室、小到客厅的一个游戏角,都适用。


在说游戏之前,芊妈还有个重要的小提示,那就是一定要 提前规划好物品的存放区域 ,不然孩子兴高采烈的玩起来,却不知道东西应该放在哪里,游戏就不好玩了。


比如,闺蜜按照我的方法,先带着孩子一起,把东西都分分类,再根据每类东西的多少和使用频率,把房间里的各种柜子做了规划,尤其是最常用的榻榻米下面的四个大抽屉和旁边的两个柜子。



还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贴纸,和 标签搭配起来,贴在醒目的位置,这样一来, 什么 地方 放什么东西就一目了然,放和取都很快。



有了这些准备工作,下面就开始说游戏哈↓


1、角色扮演游戏


①女孩版—公主和巫婆。 因为 芊芊是女孩,闺蜜家也是俩女儿,所以第一个 游戏就有 孩最 喜欢的“公主”角色。 p.s.家有小王子的妞也别着急,芊妈专门找了这个游戏的男孩版,可以直接往下看男孩版


孩子们扮演公主,带上漂亮的皇冠或者可爱的发卡,妈妈一人分饰两角,巫婆或仙女教母,拿着“魔法棒”。事先规定好时间,比如要收拾的东西比较多,那就10分钟,如果只收拾书桌一个地方,那就5分钟。


如果时间到了公主还没收拾好,巫婆就要来惩罚了,惩罚方式有挠痒痒、变魔法,如果巫婆把公主变成青蛙,公主就要学蛙叫。不过公主还有一次自救的机会,就是可以向仙女教母请求3-5分钟的延时,但是机会只有一次。


你看,闺蜜家的老大带上小皇冠,知道自己这会儿是公主了,不光自己要美美的,家里也要美美的,所以马上开始收拾,再一想到被挠痒痒皇冠会掉,头发会乱,学蛙叫又好丑,立刻加快动作,书桌立马收拾干净。不过要保证皇冠不掉还真的像公主一样端着点



②男孩版-藏宝人和海盗。 孩子扮演藏宝人,藏的宝物就是要整理的东西,大人也是两个角色—海盗和警察,可以一人饰两角,当然叫上孩儿爸全家一起玩也行。


也是事先规定好时间,如果时间到了宝物没藏好,海盗就要来抢了,当然也有一次求救机会,就是向警察请求3-5分钟的延时,但是机会只有一次,要好好把握哦。


2、猜猜我收了什么


这也是一个互动游戏,大人孩子先同时观察要收拾的房间,时间是1分钟,然后由孩子先进入房间整理,限时半分钟,大人不能看,半分钟时间到,大人可以进屋观察半分钟,说说孩子刚才整理了什么东西,然后再换大人进房间整理,孩子猜,这样轮流玩,最后看谁猜中的多谁就获胜。


玩这个游戏是有策略的,进入房间整理的人要在半分钟之内 理尽可能多的 物品,而且这个物品还要尽可能小,就是小零碎儿,像是乐高小颗粒、小橡皮、书签、皮筋啥的,闺蜜家的老二散在地上的水雾魔珠、各种积木零件,就让她怎么都猜不出来。



等孩子猜大人收拾了什么东西时,还能考验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除了要回忆开始时房间的样子,上一轮自己收拾了什么,再对比观察现在的房间,很多小细节都得注意到才行呢。


3、岩浆和安全浮板


这个游戏适合在一个有比较大的地面的空间进行,比如客厅、游戏房。凌乱的物品就像是到处流动的灼热的岩浆,把地垫、靠垫、小毛巾、小手绢等放在地上,当做安全浮板,只有踩在这些浮板上时,周围的岩浆才是不烫手的。所以,孩子只能踩着“浮板”整理周围地上的东西。



当走到中间的“ 浮板”时,地上的东西都收集上来了,可是周围没有可以装东西的地方,这时还可以把上一个“浮板”收起来当收纳袋,带着一起往前走。还能用玩具本身做收纳,看这个孩子,就把积木装在玩具翻斗车里。



这个游戏还能升级,比如,规定所有的浮板只能走一次,这样就需要孩子提前想好怎么走。


4 、寻宝图


这个游戏是把孩子喜欢的东西藏在需要整理的物品的下方,规定必须把这个物品整理好,才能得到这个“宝物”。


我记得我刚开始放的“宝物”是奖励贴,一个游戏玩下来芊就能获得十几个贴纸,太容易了她下次就不爱玩了,后来我就把“宝物”换成各种她爱玩的玩具,像是乐高块、磁力片......



比如,闺蜜知道她家老二喜欢各种各样的拼图,就把拼图里的几个小块藏在要整理的物品下面,这样随着整理物品的数量增多,拼图的难度也增加了,一个游戏下来孩子正好把一个拼图的所有小块都收集起来,最后再拼出一个完整的图案,超有成就感


而且这个游戏是要求把物品整理好才能获得拼图,怎么叫整理好呢?比如,橡皮收在文具袋里,衣服叠好。你看她家老二知道在裤子下面藏着最后一块儿拼图,但是自己不会叠,就叫姐姐来帮忙。



5 、跟着音乐跳舞


由大人随机放音乐,在音乐结束前要整理完毕,要求是要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边舞动一边整理。


这个游戏尽量放孩子熟悉的音乐,这样孩子知道大概的时间,可以控制整理的速度,但是也可能因为对音乐太熟悉而忘记这会儿要做什么。


闺蜜家的老二听到幼儿园刚学的歌谣《包饺子》,小手立刻开始跟着做动作,都忘了要干嘛了


6 、高高低低


这个游戏是分类整理中的一个典型的游戏,就是把高处和低处的东西进行分类,一般放在高处的都是不经常用的,而且不易拿取,所以也不用经常整理,而放在低处的东西就正好相反。


孩子在整理低处的东西时,就会思考哪些东西是不经常用的,可以调整到高处,但是可能需要大人帮忙,这时就要做一项低处的整理任务来交换,比如帮妈妈做吸尘、拖地等清洁地面的家务劳动。



7、晚安我的小伙伴


这个游戏就更适合小一点的娃了,临睡前把自己的玩具和绘本都放回它们各自的“家”,跟它们说“晚安”,是不是还有小小的仪式感呢。


看闺蜜家的老二还有抱抱和亲亲,和妈妈跟她说晚安时的动作一模一样。



8、高手过招


玩了前面的游戏,孩子也算是一个整理小达人了,现在 就让 孩子 和高手过过招, 他可以挑战家里的一个 整理高手,每个人都整理自己最擅长的那个部分。


比如,妈妈来收拾厨房,姥姥整理冰箱,大孩子收拾书桌,小一点的孩子看到大家都在忙活,也让妈妈教她把书放进小书架,一会儿就把小书架整理好了。



好了,这些游戏就都说完了,闺蜜家的两个孩子基本上每天都玩,后来还变着花样玩,一个多月下来,她们已经养成了随手整理的习惯,房间里保持着整洁干净的样子,找东西再也不像以前要花很长时间了。


而且这里面有很多互动游戏,也让全家人都养成了整理的好习惯,还学会了分工协作。


以前全家出游回来要花上小半天的时间整理,前阵子长假旅游回来,一家人分工明确,每人 负责 自己最擅长整理的部分, 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全部搞定,当然不包括洗衣机里的床单被罩


这说明好的习惯真的是能传染的,你带孩子行动起来就知道了。

— The End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