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官方微信,与您一起艺术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章算法  ·  硬核!一周刷爆LeetCode,算法大神耗时 ... ·  昨天  
九章算法  ·  “DeepSeek ... ·  4 天前  
算法与数学之美  ·  Deepseek横空出世,打脸中科院孙院士团队! ·  昨天  
算法与数学之美  ·  13岁学编程,20岁哈佛退学,31岁成为世界 ... ·  昨天  
算法与数学之美  ·  二级教授、大学原副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大剧院

跨越千年遥寄思念的,是作曲家陈其钢的《江城子》

国家大剧院  · 公众号  ·  · 2018-03-01 16:22

正文

3月2日-3月3日,国家大剧院、英国BBC Radio3、英国格拉摩根谷音乐节、澳大利亚悉尼交响乐团联合委约作曲家陈其钢作品《江城子》将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会中迎来世界首演。


在2016-2018乐季,国家大剧院邀请陈其钢作为驻院艺术家,与剧院开展深度合作。在这两个乐季,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通过《源》、《走西口》、《逝去的时光》、《乱弹》、《二黄》等陈其钢在不同时期所创作品,带观众感受其作品独有的人文内涵与音乐气质。其中, 《逝去的时光》与《乱弹》由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 2017 美国巡演的舞台奏响,以别具一格的东方魅力与中国色彩征服了大洋彼岸的观众。

△陈其钢 1951年8月28日出生于上海,旅法华人作曲家,曾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他是法国巨擘级作曲家梅西安的关门弟子。 2007年6月,陈其钢被聘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为奥运会创作主题曲《 我和你 》 。还曾获得过 梅狄西斯庄园奖、法国"交响音乐大奖"、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法兰西学院罗西尼奖等重量级奖项。


即将首演的《江城子》取材自宋代文豪苏轼为悼念亡妻而作的同名词作。该曲是一部为民族女高音、合唱与交响乐团而作的作品。届时,该曲将由法国新一代指挥家亚历山大•布洛赫携手女高音歌唱家孟萌、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管弦乐团完成世界首演。


《江城子》原是苏轼在妻子王 弗亡故十年后所作的悼亡词。 苏轼十九岁与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茔。

让我们赏析一下该宋词的原文: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去世已是十年。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 苏东坡的作品虽以豪放著称,但感情的表达却可以做到至诚至简,细腻婉约。


陈其钢表示,这是他为合唱这种形式所作的处女作,但它无论在音高、音程关系、节奏变化、音色变化等各方面都难度极高。 《江城子》是那种在生命里反复吟唱,静夜中不断怀思的乐音。无数人毫不吝惜地把“绝唱”的美名赠与了这首词。为此作品,原想让演出人孟萌女扮男装,但试验之后觉得做作了,最终决定索性由女声担此角色。他觉得无论男女,只要能够揭示原词中深刻的寓意和内涵,就是成功。


昨天下午,陈其钢应邀来到剧院接受媒体群访,与记者们 畅谈了他对于自己的音乐作品《江城子》的创作的观念和感悟。

真诚表达生活感触是唯一追求


“《江城子》 表达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联系和寄托。这首词又诗意又空灵,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同时,我自己的生活经历,特别能够让我体会到词的内涵与作者的心态。在创作中,能够把自己生活感触深入地、真诚地、实实在在地表现出来,是我唯一的追求和原则。”


听了这几天的排练,超有感觉

“在创作《江城子》时,我希望像以往的创作一样做到极致,既挑战一下自己,也挑战一下合唱团。因此,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有史以来,难度最大的中国合唱作品,而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指挥、团员们也反馈,这是建团以来演唱的最难的一首合唱作品。

由于英国的合唱水平比较高,我原本认为这部难度极高的作品在英国演出时会取得最理想的效果,但是,经过这几天的排练,我反而觉得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可能会更胜一筹。特别是这部作品所需要的“呼喊”的声音,表现得非常到位。从目前排练来说,现在所呈现的效果是超乎我的预期的,听了这几天的排练,超级有感觉!”


这样大胆的尝试会对合唱艺术影响积极


“这部作品的和声关系、节奏非常复杂,营造出了一种频率丰富,并且平时听不到的声音氛围。

从音乐历史上看,由于作曲家写作方式的不同,推动了演唱、演奏技术的提高。那些曾经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都已经变成了可能。我相信这样大胆的尝试,对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将是积极的。”


作品离开它的“父母”才有更公正的评判

“一个作品真正地被认为有生命力、有价值,我觉得至少需要十年。那样,作曲家才能客观,观众才能客观。特别是作曲家本人去世之后,作品离开它的“父母”,才能有更公正的评判。”


如果想要对本场演出进一步了解,请戳 ↓


静夜乐音自难忘:德彪西和贝多芬的世纪流芳与陈其钢的新作问世


本场音乐会指挥
亚历山大·布洛赫
担任本场音乐会指挥的亚历山大·布洛赫曾指挥利物浦皇家爱乐演出陈其钢的《乱弹》。布洛赫是法国里尔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杜塞多夫交响乐团首席客席指挥,他的指挥风格热情洋溢,兼具浪漫与严肃。他优雅精准的指挥风格和对乐队、合唱团游刃有余的控制,让他从同辈指挥中脱颖而出。

在本场的音乐会中,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还将为您演出德彪西与贝多芬的作品。这个浪漫主义与印象派音乐的文艺碰撞之夜将进行一次灵魂的洗礼。

德彪西(1862-1918)是法国音乐史的巨人。早年的德彪西深受法朗克影响,曾远赴拜罗伊特膜拜瓦格纳,他早期的不少作品都留有这些传统浪漫主义音乐的痕迹。不过,德彪西后来把眼光投向欧洲之外,广泛涉猎东方及其它异域文化,最终逐渐摆脱欧洲所有宗派而成为印象乐派的开创者。除了东方异域文化之外,欧美不少新派画作也对德彪西的音乐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法国的莫奈、英国的透纳以及美国的惠斯勒。《大海》写于1905 年,抛弃了形式主义的严谨逻辑,代之以奇异的幻想、朦胧的感觉、神秘的色彩和清冷飘忽的旋律。德彪西直言该作受到了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的启发,甚至把雅克·杜朗的摹本用于首版《大海》乐谱的封面。

回到十九世纪初,贝多芬(1770-1827)则生活在风云激荡的大革命年代,志向高远并盼望时不我待的尽情倾诉,却总觉得自己被戴着枷锁的社会规范所排斥。于是,交响乐成为他向全人类致辞并与旧势力决裂的理想手段。他最早的两部交响曲承袭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古典音乐传统,但他探索创新并推动古典风格发展的努力已然开始。不过,他的第三交响曲显然是为彻底改变古典规则而生的。对全欧洲来说,继承了美国大革命民主平等精神衣钵、又收拾了法国大革命群斗乱局的拿破仑,当然是值得所有人仰望的英雄偶像。但他在1804 年加冕称帝的举动击碎了欧洲人的幻想,也让贝多芬改变了原定将第三交响曲题献给拿破仑的计划,而改为“献给一位记忆中的伟人”。


2017国家大剧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