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权之声
中国最具影响力女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FC农产品研究  ·  【棉花周报】节前运行渐稳 关注新增预期差博弈 ·  22 小时前  
CFC农产品研究  ·  【建投专题】生猪空头格局强化下逆转的可能性 ·  4 天前  
新华盐城观察  ·  新春走基层丨“藕”遇丰收季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权之声

为什么在嘻哈世界里一统江湖的都是男性?

女权之声  · 公众号  ·  · 2017-08-21 21:52

正文

《中国有嘻哈》火爆了整个夏天,目前8期节目在爱奇艺上已获得16.1亿多的播放量,也就是说平均一期节目2亿多的播放量。不仅让我们知道了freestyle,也普及了大家对于嘻哈和说唱歌手的认知。


第三期节目里,在连续淘汰了几位女选手后,4位音乐制作人开始讨论起嘻哈世界里,女说唱歌手很少这一现象。


为什么女说唱歌手很少,为什么在嘻哈世界里一统江湖的都是男性?



多多少少,到底有多“少”?


女说唱歌手很少,那到底有多“少”呢,我们就单来看看《中国有嘻哈》这一选秀节目中的男女比例是怎么样的。


报名参赛的有700多号选手,第一场海选后变成70人,其实节目正式是从70人的选秀开始的。


700人中多少男生报名、多少女生报名,这个数据我至今没找到,节目组没有透露,但是单单通过节目播放后的70强来计算,也能一窥究竟了。


我们用数据说话,先来做一个数学题:


海选之后的70人中,有15个女生,所以这一阶段的男女比例是:11:3


70进46那场比赛后(60秒个人赛,一个“pass”即为通过,获得三个“fail”代表失败),留下了9个女生,男女比例为:37:9。


freestyle阶段,46进40的时候,9个淘汰候选人中,有4个女生,音乐制作人行使权力救回了2个女生,所以最后还留下来7个女生,这一阶段的男女比例为:33:7


40进23的时候,留下了2个女生,大笑和vava,23个人的时候男女比例为:21:2


之后大笑和vava一直挺进15强和12强,当时的男女比分别是:13:25:1


8月12日12进9的比赛后,淘汰了大笑,剩下了唯一的女生vava。经过上周六(8月19日)的最新一场比赛后,vava挺进6强,截至目前的男女比例是5:1



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来,女选手和男选手人数差最少的时候是70强的时候,男选手是女选手的3.67倍,最大的时候是23强诞生的时候,存在10.5倍的差距。


少是否就是男女不平等?


女嘻哈手的确是少的,那少是否就意味着男女不平等呢?


这让我想到了最近另外一个关于性别平等的争议,这两天第75届科幻界诺贝尔“雨果奖”揭晓,由于这次的最佳长篇颁给了黑人女作家N·K·杰米辛,备受关注的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长篇小说《三体Ⅲ·死神永生》未能获奖,从而争议四起。


某种阴谋论认为三体被“潜规则”了,这部分人认为官方为了政治正确,偏袒黑人族裔,甚至偏袒女性。


就我而言,多和少也许不是绝对评判性别是否平等的依据,但是如果稍微有女的获奖,就有人炸起来说“偏袒少数族裔、偏袒女性”,这就性别很不友好了。


我们还是要就事论事地来说一说这个问题,节目中音乐制作人吴亦凡直言:“女说唱歌手本来就少,国内外都是如此。”


耐人寻味的是,第三期一对一battle挑战的时候,挑选女生作为对手的男生,会遭人非议。其他选手一方面觉得这种欺“软”怕硬的做法“很逊”,另一方面又觉得女选手照样毫不畏惧,有实力干掉对方。


这里面就有一个性别平等的前提,那就是尊重对方。挑选弱的对手作为取胜的一种策略无可厚非,但是觉得女人说唱天生就是弱的,所以选女rapper做对手,那就有性别歧视的意味了,并不是尊重对手的表现。



就节目呈现出的内容来看,我的确可以看到节目中按实力说话的挑选规则,相较于性别,大家更看重实力。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实力标准又的确是男女有别的。


男女有别,别在哪儿?


所以,在评选规则上,是否真的足够一视同仁呢?


不可否认会存在一定的区别。这区别就是根据说唱时男女的不同特点来加以衡量,但总体上节拍是否稳,舞台表现如何,这些评判标准是一致的。


节目中,潘玮柏和吴亦凡都表示喜欢一个女选手——大笑清新的嘻哈风格。与众不同的清新风确实是大笑的优势,在嘻哈中加入自己擅长的更为阴柔气质的表现方式,将嘻哈变得清新一点,又有什么不可以?


但如果在一些男性的标准下,可能就是“不专业”的表现。


性别存在差异,我们更可以去反思,究竟是谁有权来制定这些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又是为哪一种性别量身定制的?而不是想当然的带入“男强女弱”的设定。


潘玮柏在第二期末尾特地叫停节目,为了挽回一名被淘汰的女学员杨舒涵。因为他上一轮不小心给夜店驻唱的WILL.D留灯,却没有为这位表现还不错的女学员留灯,倍感自责,所以想纠正自己的错误。


4位音乐制作人在讨论女说唱歌手的时候,说过下面这段话:








“我觉得女说唱歌手其实,我觉得10秒之内定胜负,就是她一出来有没有那个态度、那种感觉,开口就差不多知道了。评选女说唱歌手还是会稍微的,我觉得,因为毕竟是少数嘛,整体的嘻哈圈,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是属于少,女生说唱歌手太少了。”


吴亦凡可能想说:评选女说唱歌手还是会稍微不一样,但绝不是指放水。潘玮柏也说了女说唱歌手10秒内就能定胜负。也许你可以去争论这本身是不是一种不平等,但是却不能忽视造成这种差异的机制性的原因。


为什么女rapper那么少?


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有很多可能的答案,也并不是说某个答案就能解释一切。


就音乐形式来看,传统意义上的嘻哈音乐,并不是由女性或者为女性创造的


嘻哈(hip-hop)是20世纪60年代一种诞生于美国贫民区街头的一种文化形式,说唱(rap)这个词是由美国黑人创造出来的一个俚语,本意是交谈、谈话,最初是少数非洲裔青年自娱自乐的民间音乐。


早期的嘻哈乐是一种激进的音乐形式,毒品、枪支、性、暴力,一切与社会底层和黑暗面有关的字眼都能在嘻哈歌词中找到。


而在这方面,因为性别文化的建构,女性天生不被社会期许爆粗口,社会更不鼓励女性具有攻击性,大胆表达自己,甚至是爆粗口,所以嘻哈在早期少有女性参与。


另外,嘻哈文化中具有极强的物化女性的倾向


最早60、70年代的嘻哈音乐,DJ和MC的任务主要是让派对嗨起来,MC常常会讲段子,其中一个比较有名的是“Yo mama's joke”,就是拿母亲或者家里的其他女性成员开涮。



所以,从一开始这就不是一个女性友好的音乐形式。在常见的男女性道德双重标准之下,女性从不被鼓励用性作为自己的武器去贬低男性,而一旦她们这么做了,则常常被贴上“卖肉”的标签。


在男权属性的音乐风格中,女性想要在里面展露头角真的很难,一定程度上要“抛弃”女性身份,正因为如此,很多有实力的女性并不想做一个女说唱歌手,甚至因此会自己给自己设限。而嘻哈音乐本身的流行和传播度也很受局限,所以能为人们所熟知的女说唱歌手少之又少。


对于这个问题,知乎上有一个很讽刺的答案说,女rapper太少是因为“怕自己嫁不出去”。


这我就要呵呵了,难道你不知道女偶像天天嚷着“我想要个男朋友,真命天子快点来”,而女说唱歌手都是在说“我就是自己的王,老娘最屌,老娘天下第一”的嘛?



作者 | 王宇宙,编辑 | 酸小辣,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号“谈性说爱”,有改动。


微信最具影响力女权公号

回复关键词,获取精选资讯

高跟鞋| 反逼婚 | 直男癌| 乳头 | 女歌

女权ABC | 腋毛 | 女足 | 同性婚姻 | 女博士

性骚扰 | 荡妇羞辱 | 家务 | 冻卵 | 性工作 | 男孩危机

校园霸凌 | 妇女节 | 二胎 | 月经 | 剩女 | 防狼手册 | 同工同酬




微信号:genderinchina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