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
起兵反明和
安禄山
起兵反唐,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中原帝国边疆的胡族武人,怀着狼子野心,
率领边军谋叛。
当然也有极大不同之处,首先在于他们起兵时打的旗号不同,努尔哈赤是独自建国,而安禄山的口号是“
清君侧
”。其次,
努尔哈赤推行了民族隔离性质的
八旗制
,使这场明清战争的主要性质变成了民族战争。而“安史之乱”的主要性质,依旧是中原帝国镇压叛军的平叛战争。
原明朝龙虎将军,后金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子孙建立清王朝后,大肆删改明朝史书,将其祖先为明朝臣属长达二百余年的事实抹杀。
其实,从明朝永乐年间起,建州女真部就是明朝的羁縻土司,其首领世袭明朝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等三卫都指挥使的职务,归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
这些人
受明朝朝廷册封,领奉诰印、受冠带袭衣,
晋升官爵、更换文书,迁徙住牧,
都须呈报明廷批准;其军队听从明廷征调;
各级首领每年都要到京师朝贡。
“中国”一词自古以来,皆是华夏王朝的代称。宋朝人,就称自己为“中国”、宋朝国民为“中国人”。明朝人同样称自己为“中国”、明朝国民为“中国人”。
包括女真各部的整个中国东北地区,在当时也是无可争议的明王朝领土,根本不是如清朝遗老遗少吹嘘的那样,是什么满清入关带给中国的”嫁妆“。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前,不但是明朝州左卫都指挥使,而且深得当时辽东总兵李成梁信赖,当了几十年明朝边军的军官,官居明朝二品龙虎将军的要职,还曾多次到北京朝贡。他起兵造反,等同于叛国。
努尔哈赤“后金国”和后来皇太极的“满清帝国”,和明朝的战争,当然是
叛国者建立的新国度,对明帝国的侵略战争。
满清皇帝:皇太极
此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还推行民族隔离制,裹挟辽东女真人、蒙古人和部分归降汉人,组建了“八旗”,统称“旗人”,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生民族”满洲族“,
和明王朝的汉人子民相区别,因此明清战争同时也带有了”满洲“和汉族的民族战争性质。
满清帝国1644年入关以后,承认明朝为前任王朝,自称继承其法统,以汉唐宋明诸华夏王朝继承者自居,并在1662年基本灭亡明朝、1683年彻底灭亡明朝最后残余势力后,可以算是彻底夺取了中国政权。
所以满清王朝虽然黑暗专制、罪恶滔天,对主体民族汉族施以民族压迫,但绝大多数历史学家、以及大众认知,还是承认它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对努尔哈赤及其子孙,也就是清朝历代皇帝,也绝
不否认他们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身份。
至于”安史之乱“的性质,是安禄山、史思明等胡族武将,怀着个人野心,以所谓”清君侧“,即诛杀和他们有深刻矛盾的宰相杨国忠为名,发动的对唐王朝的叛乱。安禄山攻下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后,从他这方的立场,又变成了燕王朝对唐王朝的王朝战争。
安禄山:原唐朝范阳、卢龙、河东三镇节度使
当然,这个短命的”燕王朝“先后换了两个姓氏,四任”皇帝“,仅仅八年就灭亡,
历代史学家都绝不认可其合法性,
所以历史学家一直认为这是一场胡族军阀野心家挑起的内战。
但是从
当时唐朝君臣的角度,是明确称安史叛军为“
胡虏
”“
孽胡
”的,可以见相关多处史料,和唐朝政府的官方文书。而且叛军主力,确实有相当大成分是胡族军队,只是不曾和后世的满清八旗那样,有对汉人官民明确的隔离和歧视制度罢了。
就以惨烈到举城数万军民集体殉国的”
睢阳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