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得福学盟
致力于为中国年轻父母传播华德福教育理念,将更多有价值的教育故事分享给大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视新闻在线  ·  高校聘请兼职教师,这些人可参与→ ·  昨天  
龙视新闻在线  ·  高校聘请兼职教师,这些人可参与→ ·  昨天  
央广网  ·  明天起出分!转存这份复试全攻略→ ·  昨天  
央广网  ·  明天起出分!转存这份复试全攻略→ ·  昨天  
台州交通广播  ·  周深四首歌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  2 天前  
台州交通广播  ·  周深四首歌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得福学盟

“叛逆”,是父母和孩子成长的契机

华得福学盟  · 公众号  · 教育  · 2019-11-11 15:35

正文

幼儿期的叛逆

孩子从两岁的时候开始就会形成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去展示自己的力量。于是总是说“不”,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去!”“去吃饭!”“不吃!”“叫叔叔”“不叫!”等等,有时甚至懒得回答,直接甩头就走。


在这第一个叛逆期内,孩子非常需要表达自己。

所以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必须有足够的耐心,需要平时多留心观察,去了解孩子的一些特点。这样能避免很多的冲突了。

帮助孩子渡过这个叛逆期,就要了解这个阶段几个主要的敏感期:

孩子的叛逆,还会表现在“语言的暴力”上,“把你咬碎吃掉”、 “你就是屎巴巴”,还有一些跟他差不多大的娃也会在一起就放狠话:“打死你”、“把你踢死去”,这些听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辞,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忽略、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语言,因为这并不是他真的想表达的,慢慢等待这个阶段过去。


孩子还对拥有和占有自己的物品,有自己强烈的意愿。

有时,家长会要求孩子去分享,而实际上孩子在对物品拥有自己的自主权的时候,才能体验到更完整的自我的意识和权力,孩子的食物、玩具、书等任何属于孩子的东西,都应当尊重孩子自己的自主权。

建议: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不要觉得孩子是老大就一定把玩具从孩子手里抢走送给那些小的。在这个问题上,年龄和面子都不应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


儿童期的叛逆

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开始慢慢有强烈的独立的思想意识,于是行动也开始独立。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于是这个“小大人儿”就会极力地去挣脱父母的掌控,希望凡是自己说了算。

于是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既然孩子成长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得跟着变!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几个明显的心理特征:

这个阶段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如果肯定孩子的优点,给予他鼓励和正面暗示,会对孩子非常有帮助。因为孩子通过周边人的评价来感知自己,确定行为方向。

如果得到了认同,他们就会强化那些好的行为,力求自己变得更好

但是也有很多的父母喜欢贴标签,导致“好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孩子”。“捣蛋”,“嬉戏”,“胡闹”,“吵架”往往是孩子的自我体现,不能一味地进行打击,反而需要父母的接纳。

当孩子只是在行为上没有控制好,在道德品质方面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时,完全通过引导就能改变,千万不要打上标签,将孩子推得远远的。错误的教育方法只会让孩子走向错误的成长方向。

因为父母一直的否定,只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在父母眼中一无是处,反正我没有什么好的,随便你们说什么好了,于是便真的破罐子破摔了。

所以,父母一定要理性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办,那些优秀的品格我们还是要教给孩子,比如善良、谦逊、诚实勇敢等。

在这个阶段,父母的一言堂绝对是杀伤性武器。 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与孩子商量,也可试着逐步将自主权交还给孩子,并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帮助和引导孩子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比如对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不喜欢文学名著,那么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别的爱好?然后沿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培养,孩子高兴,妈妈也轻松。比如喜欢漫画的孩子,父母和可以跟孩子商量,读一些健康的漫画何尝不可?关键是保持孩子的兴趣,增强他阅读的动机。先打开了书本,然后再加以引导,涉猎更广泛才有希望。

如果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过分地加以强制,往往会让孩子心情压抑,往往通过叛逆来达到目的。

很多孩子一到了这个阶段就变的“不听话”,而且学习也提不起劲儿。

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自主权 。不要什么事都给孩子安排好,因为你眼里的世界和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包办一切,而是要尽量多沟通,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孩子。

在这阶段,孩子更喜欢跟一个理性的男性沟通,而不是一个唠叨的女性。 所以父亲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时更能赢得孩子的内心,比焦虑的母亲沟通起来要简单许多,所以在孩子青春期,父亲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总之,不同的孩子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都不一样。所以父母一定要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特点调整教养的方式。

“叛逆”是孩子独立意识和人格成长的必经阶段,允许孩子“叛逆”就是允许孩子成为自己。


当亲子关系融洽,“叛逆”带来的困扰会随着关系的信任,很快彼此磨合,但是,当亲子关系不融洽,孩子的“叛逆”就是一种常态,会一直用“叛逆”“不听话”的方式和父母相处。究竟什么才是应对“叛逆”的根本法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