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麻辣未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西省邮政管理局  ·  雪花纷飞,寒意未减!未来三天这些地方雨雪持续…… ·  14 小时前  
山西发布  ·  2024年山西招商引资成绩单出炉 ·  2 天前  
山西广播电视台  ·  名单公布!山西23所学校试点五年制高职 ·  2 天前  
山西广播电视台  ·  名单公布!山西23所学校试点五年制高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麻辣未闻

四岁小网红“瑶一瑶”年入或超千万,家长被质疑消费未成年人

麻辣未闻  · 公众号  ·  · 2025-02-18 12:42

正文


近年来,一些视频凭借发布未成年人呆萌可爱的模样、夸张且搞笑的表情,获得较高的浏览量。近日,来自贵州的4岁小网红“瑶一瑶小肉包”,因年收入或超1650万元而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曝料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010-56793767)
据了解,这位小女孩因一段奶声奶气喊妈妈的视频意外爆红,仅用两年时间,其粉丝数便飙升至2000万。然而,随着“瑶一瑶”知名度的不断攀升,其家庭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也大幅提升,有关于其父母“消费孩子”的争议也随之而来。
“瑶一瑶小肉包”粉丝量超2000万/某短视频平台截图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瑶一瑶”账号20秒以内的广告报价为40万元,60秒以上的广告报价更是高达55万元,这一价格远高于90%的同级达人。以一年30条广告每条55万元估算,瑶一瑶一年内的广告收入或超1650万元。此外,瑶一瑶还参与了综艺、MV的拍摄,日薪高达6位数,直播间带货分成占比也达到了30%。随着收入的增加,“瑶一瑶”家庭的生活品质也大幅提升,其家庭座驾已升级为价格百万元的豪车。
“瑶一瑶小肉包”陷入“摆拍”争议
近日,“瑶一瑶”的爆红引发了广泛争议。此前,“瑶一瑶”的母亲因一则孩子被绊倒的视频而陷入摆拍质疑。视频中,“瑶一瑶”和一个小男孩在路上蹦蹦跳跳地走着,突然小男孩伸出一只脚绊倒了“瑶一瑶”“瑶一瑶”摔倒后大哭,而视频里还传出了其母亲的笑声。这一行为引发了网民的广泛质疑,认为“瑶一瑶”的母亲为了流量和金钱而故意摆拍。事后,“瑶一瑶”的母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此事进行了道歉,并表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可能伤害孩子的情况。
“瑶一瑶”被绊倒后/图据媒体报道
针对瑶一瑶的爆红和争议,社会各界纷纷表达了各自的看法。有观点认为,孩子是无辜的,但父母为了流量和金钱而消费孩子的行为不可取。这不仅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也有网友表示理解“瑶一瑶”父母的做法,认为他们只是希望利用孩子的天赋和知名度为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
多方合力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事实上,国家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已对相关情况做出明确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同时,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且未经未成年人监护人的书面同意,不得擅自在广告中使用未成年人的名义或形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明确指出,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时,需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等。对于瑶一瑶的情况,社会各界呼吁其父母应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需求,避免过度消费和商业化运作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指出,互联网广告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导向内容。有观点认为,“瑶一瑶”父母在追求流量和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可能忽视了对其身心健康的保护,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法律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要求,也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的深刻反思。
针对此现象,四川鑫中云律师事务所刘杰律师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并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同时,他提醒未成年人家长,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且未经监护人书面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其名义或形象,“瑶一瑶”参与广告活动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刘杰强调网络内容的监管责任,他指出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确保未成年人免受不良信息侵害,并提醒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需求,避免消费和商业化运作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网络直播带货的兴起,他呼吁网络平台加强自律和管理,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对于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相关部门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随着网络直播带货的兴起,未成年人的网络权益保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刘杰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指导意见,要求网络平台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管理,防止其沉迷网络直播和进行非理性打赏等行为。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

源 | 未来网

审校 | 凌萌

终审 | 苏建军

精品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