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dimitrisvetsikas1969
工程师与产品经理之间的爱恨纠缠古来有之,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见到过各种各样的工程师,有的二话不说为产品两肋插刀,有的一言不合就插产品两刀。如何与工程师合作,已经成为每个产品经理能力构成中最重要的几项技能之一。
合作的基础是互相信任,互相信任源自互相了解,而了解,总是通过沟通建立的。友情如此、婚姻如此、产品设计亦如此,我们不能通过毫无作为的方式去祈求得到良好的合作基础,所有的关系都需要悉心经营。每一次沟通的机会都是宝贵的。
所以去年底 QCon 的编辑找到我,希望我能担任今年四月 QCon 会议中产品专场的出品人时,我几乎没怎么犹豫,当即就念了两句诗。(如果你竟然不知道这个梗是什么意思,可以理解为我当即就同意了……)
而在这个产品专场的主题设计上,我们希望可以努力回到工程师与产品经理沟通过程中去考虑。
如果在业务领域中给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分工的话,产品经理会偏重于思考为什么做(why)和做什么(what),而工程师则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思考做什么(what)和怎么做(how),他们交流的交集通常会集中在「做什么」上。
然而,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三件事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其中「为什么」又是整个故事的根。
优秀的产品设计和规划一定是从「为什么」而来,落到具体的产品或运营策略,最终以产品特性和运营规则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特性和规则,最终是由工程师写下的每一行代码构筑而成。作为所有产品设计和规划的直接创作者和原动力,工程师理应了解所有这一切的来龙去脉,才能有效地实现它,或创造性地重新构建它。而不是仅仅从「做什么」开始,去研究「怎么做」。
可是在日常工作中,许多产品经理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把事情想清楚或交代清楚,除了不利于产品的发展、有效迭代之外,也造成了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之间的隔阂和对立,甚至立场冲突。
如此一来,我们决定以「为什么」作为产品专场的主线。
另一方面,对于大的产品线规划和设计来说,通常「为什么」是来源于对行业的前瞻性判断(或者猜测),优秀的产品负责人通过对所处行业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拆解和反推产品和运营策略,从而变成每个迭代中的特性列表以及每个节奏中的产品运营目标。
所以我们希望可以邀约富有生命力的行业,以及行业中能够把这些事情想清楚并表达清楚的产品领域的高手,去拆解自己的领域和产品线,解释自己的「为什么做」。
最终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下面这些我非常欣赏和尊敬的产品负责人: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有过长时间的耕耘和思考,有足够的积累对所在行业进行解读和分析。同时,他们也都是产品线(甚至公司)的第一负责人,有能力对自己所负责产品进行通盘的布局和规划。最后,他们中大部分都是技术出身,比如孙志岗老师曾经是哈工大计算机老师,专教程序员,桃李满天下(据说今年 QCon 讲师中也有他当年的学生),比如吴鲁加老师曾经是安全领域的技术专家,比如王勇睿老师曾经是淘宝广告算法的负责人,都是纯纯的工程师,有能力共情和理解工程师的所思所想。
他们有的是我的良师益友,有的是与我曾经共同战斗过的同事,如今的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地埋头耕耘。我深知对于他们来说,任何一场技术会议为自己带来的影响力加持都已不再那么重要,而准备一场演讲又会让他们付出不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
所以我无比感激和荣幸,他们能够同意我们的邀请,在今年 4 月份北京的 QCon 会议上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识。希望这样的内容也可以给你带来帮助和启发。
4 月 16 ~ 18 日,我们北京见 :)
今年也是 QCon 的承办方极客邦科技成立十周年,十年的积累成就了一个出色的技术教育和服务平台,如今又喜迎新总裁池老师,祝福他们十周岁生日快乐。
最后,应主办方的要求,插入如下声明
↓↓查看 QCon 详细介绍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