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行业融合发展、对金融人才不断提出新要求与高要求的大背景下,为帮助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学子深入了解金融机构FICC业务板块的理论与实践,对FICC业务有更加全面和系统性的认识,更好地把握求职方向、明确用人单位需求与人才选拔要素,切实了解求职所需准备、掌握求职技巧,11月14日,《行业前沿动态与职业发展》第四课特邀业界专家——华福证券首席投资官、董事总经理、上财金融学院行业导师王焕舟先生来院进行《金融机构开展FICC业务的理论和实践》主题分享。本次课程,王焕舟先生结合自身17年固定收益证券、利率衍生品和信用衍生品领域的从业经验对金融机构开展FICC业务进行分享,帮助同学们对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异同、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FICC业务、大类资产配置的理论和方法等有了更加通透和深入的认识,助力未来择业就业准备与发展。此次课程由金融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刘一老师主持。
首先,王焕舟老师从金融机构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展开,通过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模式进行拆分,对金融机构进行的轻资产运营和重资产运营业务展开详细阐释,帮助同学们理解不同金融机构的展业模式和运作体系,阐述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同时,王焕舟老师简要介绍了巴塞尔协议,并展开论述金融机构的监管报表和会计报表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于不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的理解。
随后,王焕舟老师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类比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对二者文化和业务模式的区别进行全面分析。在讲授过程中,王焕舟先生还结合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在08年金融危机后转型商业银行的案例,进一步展示了后危机时代金融机构对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揭示了目前国际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营收情况。
接着,王焕舟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机构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异同,重点介绍了对冲基金定义和实质,并从负债端久期出发,阐述了不同负债端资金来源对应的资产端投资类型。并从实际经验出发,向同学们具体介绍了金融机构FICC业务,阐释了FICC业务的特点在于与实体经济和企业生产经营关系较为密切,以企业和机构客户为主,以自上而下的宏观研究为理论依据,并场外业务和杠杆交易为主要特点。同时还讲授了大类资产配置的理念,介绍了大类资产配置概念的缘起和逻辑,以实际业务中的具体判断为例,着重对改进后的美林时钟进行了讲解。
在讲授课程的最后环节,王焕舟老师回归实践,向同学们分享了从丰富实战经验中总结的投资理念,以理念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宏观逻辑体系和固收投资框架,探讨了当前中国债券和权益市场的投资应对思路。
本次课程从金融机构固收业务从业者的视角出发,理论结合实践,全面而系统地讲授了金融机构FICC业务,让同学们对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对将其作为未来职业方向有了更加深刻的考量,同学们收获满满、受益良多。
供稿:林芳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