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梳理了各省市的经济、财政和融资情况,分析了各省市的经济分化、财政收支和融资状况,以及相关风险。重点关注了重债省份与非重债省份的分化情况,以及一线地区的消费情况。提醒注意统计数据误差、政策边际变化和基本面修复超预期等风险。
各省市经济情况分化,非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整体表现优于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但内部省份间分化较大。广东、江苏等省GDP总量较高,而内蒙古作为重债省区经济增速位列全国第一位。
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预算收支处于缓慢增长状态,部分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调整过程中分化明显。例如天津、重庆等省市财政收支均处于高增长区间。而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仅有上海实现财政盈余,其余省份均为财政赤字。
在化债背景下,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与非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融资情况呈现分化特征。政府债券方面重点省表现优于非重点省,体现其更为依赖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企业债券、非标方面则弱于非重点省。一线融资扩张,经济大省融资大幅收缩。
一线消费疲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三季度多数省份同比下滑。而投资增速方面,重债省投资增速整体低于非重债省,部分重债省投资增速亮眼,如内蒙古自治区。非重债省中西藏、河南、上海等地投资增速较高。
关注统计数据误差、政策边际变化和基本面修复超预期等风险。
去年下半年化债以来,不同区域根据自身债务状况,面临不同的融资环境,进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融资规模以及投资、经济增速。从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非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在融资、财政和经济方面整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
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与非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结构上分化加大,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更为依赖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非标方面弱于非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
从社融数据看,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社融今年前三季度表现同比
减少。从结构上来看,政府债券方面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表现优于非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
体现其更为依赖地方政府显性债务,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增加的主要为贵州、天津等化债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
企业债券的分项来看,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企业债券融资整体收缩,
12个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减少1025亿元,非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增加820亿元。
非标融资方面,前三季度1
3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非标融资为负,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压缩更为明显。
前三季度非标融资-603亿元,非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非标融资-480亿元,单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来看,河南、北京非标压缩最为明显。
经济分化不完全受债务影响
。
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GDP增速来看,非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整体表现优于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但内部省(直辖市、自治区)间分化较大。
前三季度,我国GDP为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12个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平均为4.63%,低于非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同比的平均增速4.8
6
%。但省(直辖市、自治区)间分化较大,内蒙古
自治
区
作为重债省(区)经济增速位列全国第一位,而山西、海南、广东等非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却在全国处于后列。
投资与债务管控存在较大关系,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投资增速(平均1.42%)整体低于非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投资增速(平均5%),内部表现也有所分化,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并非都出现明显回落。
部分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投资增速亮眼,内蒙古
自治
区
前三季度投资增速11%,而云南、广西
壮族自治区
等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投资则大幅下降。非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中西藏
自治
区
、河南、上海、北京、河北增速均在6.5%及以上,但广东、四川等非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投资增速同样较低。
一线地区消费弱。
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省(直辖市、自治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相对较慢,北上广均位居后五名之列,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省(直辖市、自治区)增速较快。消费同样如此,北上广社零和居民消费排名均在后几位,北京上海社零增速前三季度为负。前三季度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有
19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滑,
其中下滑排名前三的为青海同比下跌32.2%,山西同比下跌28.4%,贵州同比下跌27%。此外,吉林、辽宁、新疆
维吾
尔自治区
、四川、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云南、内蒙古
自治
区
前三季度企业盈利跌速均在10%以上。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工业企业利润上涨,其中西藏
自治
区
增速最高,同比上涨52.3%。
1-8月各地财政收支增速分化,各地区财税走势整体偏缓,收入增长承压,支出低增长,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整体高于非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
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预算收支处于缓慢增长状态。部分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调整过程中分化明显,例如天津、重庆等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收支均处于高增长区间。
2024年1-8月仅有上海实现财政盈余,其余省(直辖市、自治区)2024年前三季度均为财政赤字,
其中四川、河南的财政收支赤字超过4000亿元,天津市财政收支赤字最少,为-649.72亿元。
土地市场继续低迷,
20
24年前三季度全国30省(直辖市、自治区)土地市场中,
仅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成交额实现同比增长,仅陕西、辽宁成交面积同比增长。
风险提示:
统计数据误差、政策边际变化超预期、基本面修复超预期
各地前三季度经济、财政和融资数据相继公布,我们通过盘点各地经济增长、财力以及融资状况的变化,分析各地发展态势和未来债务风险。
一、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情况
1
、生产面
前三季度,经济大省继续挑大梁,
分省(直辖市、自治区)来看,广东、江苏前三季度
GDP
总量均超
9
万亿元,分别为
9.99
万亿和
9.77
万亿,占全国
GDP
总量的
16.30%
和
15.94%
,山东、浙江前三季度
GDP
均超过
6
万亿元,占比分别为
11.74%
和
10.21%
。
2024
前三季度前四大省(直辖市、自治区)
GDP
占全国
GDP
总额的
54.2%
,占比与
2023
年同期占比基本持平。
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GDP
增速来看,非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整体表现优于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但内部分化较大。
前三季度,我国
GDP
为
949746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4.8%
。
12
个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平均为
4.
63%
,低于非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同比的平均增速
4.
86%
。但省(直辖市、自治区)间分化较大,内蒙古
自治
区
作为重债省(区)经济增速位列全国第一位,而山西、海南、广东等非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却在全国处于后列。
而从工业部门工业增加值来看,
2024
前三季度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有
28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中西部省(直辖市、自治区)增长领先。
12
个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平均同比增长为
5.33%
,明显低于非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同比的平均增速
7.27%
。
西藏
自治
区
、甘肃、宁夏
回族自治区
、安徽、贵州、江西、山东、海南、湖北等
2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
自治
区
同比增长
18.8%
,甘肃同比增长
12%
,宁夏
回族自治区
同比增长
10.1%
,是增长最快的三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而山西
、黑龙江同比下跌,分别为
-0.9%
,
-2.7%
。
2
、需求面
一线消费疲弱
。从社零数据来看,消费增长增速为负的海南、上海、天津、青海、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三季度分别同比下滑
6.2%
、
3
.4
%
、
3
.2
%
、
3.1%
、
1
.6
%
,湖南、河南等中部省(直辖市、自治区)表现领先。从居民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来看,上海表现同样较弱,前三季度同比下滑
0.86
%
。表现较为强劲的则是基数较小的地区,如海南、西藏
自治
区
、新疆
维吾
尔自治区
等地。
年内整体外贸景气度较好,中西部增速较高。
前三季度
23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实现同比正增长,
7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负增长,地区间分化程度较大。受益于“一带一路”等政策,中西部地区进出口金额增速较高,尤其是新疆
维吾
尔自治区
,其基数较低,同比增长达
29.10%
,明显优于其他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中部省(直辖市、自治区)江西和湖南同比表现较弱,分别为
-2
1.6
%
和
-1
0.1%
。
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投资增速(平均
1.42%
)整体低于非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投资增速(平均
5%
),内部表现也有所分化,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并非都出现明显回落。
部分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投资增速亮眼,内蒙古自治区前三季度投资增速
11
%
,而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等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投资则大幅下降,分别同比下降
1
1.4
%
和
7
.9
%
。此外,贵州、青海等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投资也处于较低增速水平。非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中西藏
自治
区
、河南、上海、北京、河北增速均在
6.5%
及以上,但广东、四川、山西、湖南等非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投资增速同样较低。
3
、收入面
我们分别观察企业、居民和政府三者收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布情况。用工业企业利润来观察企业面,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观察居民收入变化。由于财政较为重要,我们将财政收支单独成节进行分析。
前三季度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有
19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滑,
部分资源性省(直辖市、自治区)工业企业盈利下滑,其中下滑排名前三的为青海同比下跌
32.2%
,山西同比下跌
28.4%
,贵州同比下跌
27%
。此外,吉林、辽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宁夏
回族自治区
、河北、云南、内蒙古
自治
区
前三季度企业盈利跌速均在
10%
以上。
1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工业企业利润上涨,其中西藏
自治
区
增速最高,同比上涨
52.3%
,另外广西
壮族自治区
、湖北、福建同比增速超过
20%
。
相对来说,前三季度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居民收入同比均增加,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省(直辖市、自治区)增速相对较慢,北上广均位居后五名之列,低基数省(直辖市、自治区)增速较快。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最低的三个地区为海南、广东、北京,分别同比增长
3.
67
%
、
3.9
2
%
和
4.01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最高的为西藏
自治
区
和新疆
维吾
尔自治区
,分别为
6
.53%
和
5.61%
,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在
5
%
以下,相互差距并不大。
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收支
1-8
月各地财政收支增速分化,各地区财税走势整体偏缓,收入增长承压,支出低增长。因基数效应、产品利润的下降、土地市场的低迷以及缓税等措施,导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预算收入增速普遍较低。同时,受制于收入增长动力不足以及前期基数原因,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也显著放慢,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整体高于非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
具体来看,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预算收支处于缓慢增长状态,但也存在特殊省(直辖市、自治区),如西藏
自治
区
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相对较快的同时,财政收入增速达到了
17.96%
;陕西、内蒙古
自治
区
、青海财政在保持一定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的同时(同比增速分别为
1.47%
、
1.39%
和
0.3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明显下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4.66%
、
-6.80%
和
-9.22%
。
部分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收支双旺。
例如天津、重庆等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收支均处于高增长区间。重债省(直辖市、自治区)调整过程中分化明显。
财政收支增速变化格局之下,
2
02
4
年
1
-8
月仅有
1
个财政盈余省(直辖市、自治区)——上海,
2024
年上海市实现财政盈余
644
亿,其余省(直辖市、自治区)
2
02
4
年
1
-8
月均为财政赤字,
其中四川、河南的财政收支赤字超过
4000
亿元,分别为
-4592.60
亿元、
-
4250.30
亿元,天津市财政收支赤字最少,为
-
649.72
亿元。
2
024
年前三季度全国
3
0
省(直辖市、自治区)土地市场中,仅
5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成交额实现同比增长,
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成交面积同比增长。
2024
年
1-
9
月
3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海南、福建、青海、新疆
维吾
尔自治区
、内蒙古
自治
区
共
5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成交金额同比上升,增速最快的海南和新疆
维吾
尔自治区
成交额同比增速分别为
3
2.31
%
、
28.51
%
。
1-
9
月成交金额同比跌幅超过
50%
的有天津、广东,其中天津土地成交金额下滑最多,同比下降达
5
5.76
%
,广东同比下降
5
5.13%
。
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融资情况
在化债的背景下,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与非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融资情况呈现分化特征,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地方政府债强于非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企业债券、非标方面弱于非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
一线融资扩张,经济大省融资大幅收缩。
前三季度社融中
7
个省市同比增长,其中上海、北京同比增长最多,分别同比上涨
2942
亿元、
1304
亿元。其余省(直辖市、自治区)社融较上年同期均减少,其中浙江、广东和江苏收缩明显,同比减少
11782
亿元、
8798
亿元、
8695
亿元,位列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末席。
从结构上来看,政府债券方面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表现优于非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体现其更为依赖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经济较强地区融资出现同比收缩,上海、福建等地收缩明显,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增加的主要为贵州、天津等化债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三季度共有
17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少增,
14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增加,分化明显。其中河北、上海和河南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大幅减少,同比分别减少
428
亿元、
338
亿元和
213
亿元。而江苏、贵州和湖北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增幅明显,分别增加
955
亿元、
714
亿元和
463
亿元。
从社融数据中企业债券的分项来看,
12
个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减少
1025
亿元,非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增加
820
亿元,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企业债券融资整体收缩。
从
wind
口径城投债的净融资情况来看,在债务管控的背景下,由于名单内主体的范围、出函的便利性等因素影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表现差异较大,
1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表现为净融资,绝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表现为净偿还。
从净融资来看,排名前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吉林、河北和江西,排名后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为江苏、浙江和广东。
非标融资方面,
14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非标融资为负,
我们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承兑汇票来衡量非标融资,
12
个省份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压缩更为明显,前三季度非标融资
-603
亿元,
19
个非重点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季度非标融资
-480
亿元。浙江
、
江苏非标压缩最为明显,分别压缩
2030
亿元和
1870
亿元,北京、河南、重庆同比增加最多,分别为
3436
亿元、
1632
亿元和
1147
亿元。
风险提示
统计数据误差:本文数据来自于万得、中指等数据库,可能存在误差。
政策边际变化超预期:如果相关的财政、化债等政策出现变化,可能对趋势造成影响。
基本面修复超预期:若经济基本面修复超预期,可能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展及数据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