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最生活
最爱广东,最懂生活——大粤网城市生活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南京理工大学丛振华团队AFM:利用氢键网络特 ... ·  22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北京大学马丁/中国科学院大学周武合作,最新N ... ·  22 小时前  
高分子科技  ·  川大李旭东/陈君泽、港城大谭超良团队 ... ·  昨天  
ZOL中关村在线  ·  你到底适合买多少钱的手机? ·  2 天前  
EETOP  ·  Arm CEO 唱衰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最生活

原来,东山区离开我们已经12年了......

广东最生活  · 公众号  ·  · 2018-03-11 11:43

正文

广东最生活
腾讯大粤网城市生活服务平台

最姐微信:gdzsh520

商务合作微信:124513363


2005年5月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

撤销广州东山区

同年9月28号中午12点正式摘牌

正式并入越秀区


2005年到2018年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近13年了

12年前的东山区,还记得吗?

那些年发生的事,像是在昨天

一切仍然历历在目......



如果说广州哪里最值得去

东山,一定是个不能错过的地方

12年前的东山区是广州的老城区之一

东起广州大道,西接越秀区

记忆中的东山区

在老广的心目中非常有地位




那些年,东山区还没有并入越秀

烟墩路、庙前街、龟岗、农林路、寺贝路等等

十几二十条文艺的街道,都属于东山



所谓“西关小姐,东山少爷”

总听说东山以前住的全都是达官贵人

虽说现在东山少爷也只剩下人们口中的传说

但在林立的红砖老洋房和苍翠茂盛的植物间

还是依然能感受到这

CBD截然不同的生活脉络肌理

和这座城独一无二的历史痕迹



从前的东山区算是交通非常便利了

电车总站在这里,地铁1号线经过这里

那时的电车是木凳子

1号线也还不是换乘线

现在6号线也开通了,交通越来越便利

可我还是想坐一下电车去感受一下这座城



那时候,在家庭地址那栏

大家都会很自然的写上: 广州市东山区XX街道

每每提笔登记自己身份证号

开头我们都会写下 440102



那些年,东山区的东西还很便宜

房价没那么贵, 一毛钱的小冰棒还有

那时候的生活生活简单而美好



2005年9月28日

东山区正式并入越秀

从此,广州再无东山区



时间过得真快,一个轮回逝去了

物是人非恍然间,怀念却从未消失



这里,是很多人的青春


一直以来东山区都是 广州市的“教育强区”

让东山区的学子们都有了一股莫名的压力

省实、执信、七中、广大附中、广铁一、

十六中、十中、十三中、育才、恒福等

这些名校通通都在我们的东山区



广州七中

1888年到2018年已经有130年历史了

这里地理位置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坐落在古色古香的东山口寺贝通津

红砖绿瓦修一身

旁边的是基督教东山堂

毗邻各色小资洋房

大街小巷里还有众多美食



越秀区烟墩路28号

即使离别多年依旧刻骨铭心

地址到现在仍然可以倒背如流



七中不仅有 张敬轩吴亦凡

还有很多人高中三年的青春时光

毕业了几年校徽变了门口牌匾变了

不变的是我们对这里深沉的爱



这栋高三楼在九十年代是初中部

那时候 张敬轩 就在其中一个教室里上课

七中126年校庆的时候他回来了

他说最开心的时光就是在七中读书的时候

让大家好好珍惜读书时光



烟墩路隔壁就是 培正路

培正小学和培正中学连着

每到放学路上人潮汹涌

又是一番盛景让人回味不已



署前路小学

烟墩路幼儿园

东方红幼儿园

有从七中毕业的人到隔壁东方红幼儿园实习

那时候听着幼儿园的歌

现在在幼儿园教小朋友唱歌

冥冥之中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原来,东山区离开我们已经12年了


从没想过

东山区离开我们已经 12年



12年前,这一片天地还很热闹

漂亮的复古洋楼、繁华的商业

到处都洋溢着知性分子的气息

那时候,东山区务实而优雅



那些年, 龟岗 还是东山的商业中心

前后不过几百米的路,各种小吃店铺

在这里能乐呵呵的吃上一整天



那时候,买菜都会去到东山肉菜市场

一到早上或傍晚,街坊们纷纷赶往这里

为柴米油盐而穿梭其中

生活的气息再浓厚不过了



位于 东山肉菜市场 的正门口右面

醒目的橙色招牌写着今香食品

主打产品是猪红汤



街坊们或坐在一旁的花坛边上

或站立或蹲着,就这样捧着吃了起来



食惠里小笼包面馆

位于东山肉菜市场的斜对面

从前有位上海来的老板娘长期在店内打点

那时出品稳定,小店也更有人情味

如今老板似乎已换人,味道也和从不太一样了



曾见过有在附近上培训课程的外教

带着三四个学生来店里吃午饭

干掉的小笼包笼子堆起来

恐怕要跟我一般高了



龟岗中心的 东山酒家

也是广州独树一帜的茶楼

它家的菜廉价,经典又好吃

以至于东山人后来提到那里

都能念出那些菜的名字



只是2003年停业了

后来被广州酒家收购,并入它名下

只有榕树和阶梯还能清晰可见当年的模样

而那些我们怀念的味道

都成了每个人绝版的回忆



以前东山人喜欢逛 东山百货

洗衣液、沐浴露、面霜生活用品统统都在这里买

周末的时候商场尤其热闹

这里是东山人最爱逛的地方,没有之一



那些年,家里封尘的正版CD

都是在 海印电器城 买的


别人的第一台电脑是太平洋

东山人的一台电脑出自于海印

关于海印的记忆 总比太平洋更热烈一些



那会还小,娱乐活动的专属场所

就是 东山湖公园 的游乐场

每天傍晚流连在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之中

不管父母怎么拉,始终不愿意回家



那时候, 新华书店 很火

周末喜欢去东山新华书店看看书

一个个周末闲暇时光就这么慢悠悠过去了

现在的新华书店少见了

似乎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喜欢一个人,就带TA来这里


喜欢一个人

就把他带来东山口

这个城市的繁华太多

如果需要一份寂静的时光

东山口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基督教东山堂

每个礼拜日都会有祷告仪式

每年平安夜圣诞节在教室也会听到声音

那时候喜欢站在外面听着他们唱诗

仿佛那样喧嚣的心也会跟着得到救赎



新河浦

新河浦随便拐进一条巷子

就能看到一排排红砖洋楼




新河浦的 明园春园逵园

总让人引以为豪

还有 中共三大的遗址

小时候老一辈的人总会和我们提起

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都曾在那里住过

历史书上的内容就在眼前

每当走过都想进去看看感受一下曾经的风貌




让人愈加欣喜的是

越来越多有趣的人开始往东山口聚集

正与这个街区缓慢地适配与融合

在这里生根发芽

仿佛不约而同地抱着

对这座城市的友善和关怀

生长出具有东山口特质的文艺氛围



小巷里光影斑驳

那种安静自然的小资味道

并没有现代矫情的堆砌感

而是带着几代人的故事与乡愁的底蕴

把独一无二的韵味藏进老广州的脉搏里

生长出带着年轮光环的幽雅气质



狭小干净的老街,红砖砌成的洋房

斑驳的树影,这是东山区最平凡的景象

说不定走着走着, 会碰到一个老奶奶

回头霸气且自豪地对你说

“后面这栋房子是我的”



无数民国时期的小洋楼

都散发着资本主义的味道

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建筑之美

这里简直称得上是街拍天堂

随便一拍都让人连连赞叹



东山虽然没有西关那么多美食

东山虽然没有天河那么多商场

但是关于吃喝玩乐的也有自己的专属回忆



黄振龙

平常有什么感冒喉咙痛

都会来买上一瓶癍痧

一口闷完再吃陈皮丹



乌龙站

旁边的口口品不见了

饮品店也一直在更替

以前还叫港式饮现在改名变成乌龙站

那时候五块一大杯现在要七块了

老板还是一如多年前那么帅

很感动这么多年还屹立不倒

晚自习前我们都会打包一杯炭烧乌龙茶加珍珠

一边认真学习一边解解馋



风行牛奶

照例外带加一块钱

三年时间把店里的品种都尝了一遍



肥佬牛杂

从最开始在小巷到现在搬进了店铺

老板还是当年的模样

老板问我什么时候放假的

我说我已经毕业了

他又问在哪里读大学呢?

这时候我的心已经开了花



东山状元坊

东山口学子的小状元坊

文具礼物什么都有得卖

三菱也从6块涨到9块了



粒上皇

粒上皇的板栗真的超好吃

麻烦要十块钱打包带走



东山肉菜市场

买菜都会去到东山肉菜市场

一到早上或傍晚

街坊们纷纷赶往这里

为柴米油盐而穿梭其中

生活的气息再浓厚不过了



市场真的是个寻宝的好地方

每当不知道吃什么

来市场逛逛总会有收获

七年时间 从高一到大学毕业

一碗猪红还是只要2块钱

不变的除了金钱味道

还有情怀



兰桂坊

兰桂坊是东山口独有的特色

就是兰州拉面桂林米粉和芬芳

每天中午放学说一个暗号去兰桂坊

我们就很有默契的走到这里



有的东西记忆记不住

可是味蕾永远记得住

芬芳甜品 的一碗饺子一碗面

一碗糖水一碗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