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是去超市买菜了!
你是否
注意过
这样一群人
在早晨的菜市场外围路边
卖姜的、卖葱蒜的,卖菜的,
他们手提竹篮一杆秤,
他们交不起市场管理费,
他们做的是最小的生意,
他们还得逃避城管的巡查,
......
你
是否
注意过
这样一群人
不论严寒酷暑 刮风下雨
为了维持生活
一把年纪
还在外辛苦奔波
......
这样的天气明显已经不可能卖出多少蔬菜了,但是剩下的菜还有不少,
突如其来的暴雨
,让街道变得空旷,孤零零的父亲抱着孩子在卖菜的板车下躲雨。
这幅摄影作品整个画面
寒冷而凄凉
,天已近晚,但那汉子仍舍不得收摊,他要将那些菜全部卖完,好多挣几角钱。
而他的孩子,也被父亲抱着躲在车下躲避突如其来的暴雨。这幅摄影作品可以说是马路求生者的真实写照,是这个群体生存状态的缩影。
作家龙应台
曾嘱咐留学的儿子:
别总去超市,也给路边摊留点儿生意
,他们比沃尔玛更需要你。天冷了,也许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让他们早一点回家,让他们也舍得为自己买件厚点的衣服。
很多老人也出来摆摊,他们可能有些家有病人,有些是无儿无女,有些更是身有残疾,东西并不差,有时购买这些人的东西,比给予他们一点小钱来得有尊严。
他们不是乞丐,他们是靠自己的一双手求生的人。只因为他们求生的地点在马路边,于是比那些在室内工作的人多了几重的艰难。之所以说他们是求生而不是谋生,是因为他们所干的营生,
太少“谋”的性质,而太多“求”的成份。
他们求生的工具很简陋,或者说很简单:或是一辆脚蹬的三轮车、或是一个烧炭用的铁皮槽,甚至只是一块塑料布、一条编织袋、一张牛皮纸。
那用于赚取利润的货物,也许是一堆水果,也许是一包生羊肉串,也许是一堆蔬菜,也许是几双丝袜、几条裤衩……所售物的成本
多则几十元,少则十几元。
稍有经验的人,只要看一眼摊上的货物,就可以大致估算出他们一天能赚多少钱。收入高的,一日所得,也许可以除养家活口之外,略有盈余,收入低的,一日所得恐怕只能够维持活命所需。
然而,就是为了这微薄的收入,
他们要比那些在室内工作的人付出数倍的艰辛。
酷暑时节,他们要头顶如火的烈日,在马路边眼巴巴地等待顾客的光临,一张脸因紫外线过度地照射而变得黢黑,汗水和着灰土,在他们的脸上流淌着,留下一道道如蚯蚓爬出的印痕。
天凉了,他们要迎着如刀的寒风,守候在摊前,三角五角地挣回他们的生存所需。
寒冷和炎热一样在他们的脸上留下印记
,一些姑娘和少妇的脸上、手上生了紫红色的冻疮,肿胀的手上绽着一道道皴裂,裂缝被污垢染成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