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对赵斗淳出狱展现出担忧和悲观。韩国京畿大学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人员评估称,赵斗淳再犯的可能性高达76%。而韩国延世大学精神科教授申宜珍表示,他在狱中的行为已经表现出性欲过剩。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 ,性犯罪者的重犯机会有多大。
▼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2日,韩国首尔,电影《素媛》原型凶手赵斗淳12日清晨出狱。视觉中国 / 图)
韩国电影《素媛》的人物原型、强奸案罪犯赵斗淳出狱回家
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大量关注。
2008年,赵斗淳绑架并性侵了一名8岁的小学女生,致其残疾。虽然案件性质恶劣,但由于当时韩国法律规定,赵斗淳最后竟然只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继而引起韩国社会公愤。2019年,韩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赵斗淳法”的法案,并且在媒体上公开了他的长相。
根据该法案,
赵斗淳出狱后将佩戴7年电子脚链,禁止在夜间外出和过度饮酒,禁止出入教育设施,由指定人员对其继续进行一对一24小时的监视观察
。韩国政府也决定在该市加装3700个摄像头,并且在其家附近1公里内设置女性安心区域。
看上去,韩国政府为赵斗淳出狱后的生活做了充分准备,不过,仅仅是这样就能降低民众的不安情绪了吗?并没有那么简单。
据韩国媒体介绍,赵斗淳在监狱中接受了超过400小时的心理治疗,却仍然没显示出“好转”的迹象。2018年韩国司法部曾经对赵斗淳进行心理鉴定,
在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测试中,赵斗淳的得分为29分
,比电影《杀人回忆》的人物原型、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凶手姜浩顺(27分)还高。
除此之外,68岁的赵斗淳在狱中一直坚持锻炼,体能远超许多年轻人。在收监期间,他提交了一百多封请愿书,却从来没有反省过,只是反复声称自己当时喝酒了,什么都想不起来,“恳切地希望一定要和受害者见面”。
不少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对赵斗淳出狱展现出担忧和悲观。
韩国京畿大学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人员评估称,赵斗淳再犯的可能性高达76%。而韩国延世大学精神科教授申宜珍表示,他在狱中的行为已经表现出性欲过剩。
素媛案,狱中表现,再结合其此前17项登记在案的前科(包括盗窃、强奸等)来看,把赵斗淳形容成“人间恶魔”是一点都不过分。而他在反社会人格障碍测试中获得的高分,或许能够解释,为何他多次入狱,多次接受教育,却毫无悔改之心,作案越发大胆。
其实说到反社会人格,喜欢看侦探小说或者刑侦题材类影视剧的朋友,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反社会人格患者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价值观常与公认的道德规范所背离
,因此他们会在社会群体中显得格格不入又引人注目。
有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这种“格格不入”并不完全由成长经历或者社会影响所造成,他们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很有可能是天生的。
科学家通过大脑扫描比对,发现了
某些犯罪分子的大脑与常人不同
,反社会人士大脑额叶中回的体积平均减少18%,前额叶眶回的体积则减少了9%。这两个部分属于脑前额叶,与大脑的认知、情绪、疼痛和行为管理息息相关,体积的减少可能意味着情感认知的错乱和同情心的缺失。
而发表在2010年1月的《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的研究,对3岁孩童进行了一项恐惧调节测试,来测试他们对恐惧的反应。研究人员追踪调查对象后发现,当年缺乏恐惧调节能力的人,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合理推测一下,如果赵斗淳的反社会人格障碍也是天生的,那指望上百个小时的心理治疗,就能够让他良心醒悟,顿生悔改,近乎是妄想。
(韩国电影《素媛》媒体首映礼。IC photo / 图)
人们对性犯罪者的大部分担忧,来自于这种犯罪行为的特点:容易施行,较难取证。
当下大部分法律法规对于性犯罪者的刑事追究制度并不完善
,从而造成了一种“犯罪成本低”的负面效果,缺乏足够的震慑力。
因此大部分性犯罪者从监狱释放之后,都会被采取监视、教育、和群众隔离等控制手段,抢劫杀人等其他罪行的,可能反而没有这种待遇。
实际上有研究表明,
跟其他犯罪行为相比,性犯罪的重犯率没有明显高出很多。
根据1994年美国司法统计局的数据,从监狱释放满三年的性犯罪者里,有5%因为再次犯罪被捕。而在该局2003年的数据中,释放满三年的儿童性侵犯里,再次犯罪被捕的数据为3.3%。
百分三到五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还是在2003年,一次将近上万名罪犯参与的调查显示,性犯罪者的二次逮捕率比其他罪犯低25%。造成这种数据落差的部分原因是,罪大恶极的那些性犯罪者没有出狱的机会,更不要说二次逮捕了。
不过,二次逮捕率跟重犯率不完全等同,只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上面所有调查的数据都仅仅停留在“罪犯再次犯罪→被成功起诉→逮捕入狱”的阶段,至于有多少重犯案件散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却是难以考究了。
有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技术手段,把部分性犯罪者的二次犯案率直接归零,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前捷克斯洛伐克从1966年开始对极端性变态病人实施一种名为“阉割刑”的手术。据称,只有极端恶性事件且属于性变态的罪犯,自愿向医生提出阉割治疗,再经过会诊和讨论后,才会在手术台上真正实施这类手术。
2019年,美国阿拉巴马州立法机构通过了对儿童性侵罪犯出狱前进行“化学阉割”的法律草案,用药时间由法官决定,拒绝服药的罪犯需要返回监狱服刑。除了阿拉巴马,美国加州、佛罗里达州等也有类似的法律。
“化学阉割”的原理是通过药物抑制睾酮生成,可以逆转,不会令人绝育。有报道认为,“化学阉割”不能保证男人的性冲动会被消除,而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诱使罪犯做出更多过激行为。
从犯罪动机学上来看,性犯罪往往不只是与性有关
,因此降低一个人的性欲,是否能有效降低犯罪事件的发生,仍旧是有争议的课题。但不要忘记,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和争论背后,是一个个心痛破碎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