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城城一样,每天一到办公室就会有同事问:
“中午吃不吃螺蛳粉?”
螺蛳粉,三个字,当真掷地有声。
还记得上半年那会,大家都“困”在家,被迫放弃了火锅和奶茶。
一碗螺蛳粉,成为了“续命”的关键。
城城还记得,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
和“螺蛳粉”相关的词条就上了10次热搜,
像买
了包年套餐一样。
其中
#买的螺蛳粉还不发货#
一直挂在热搜榜单里,底下全是网友抱怨吃不到螺蛳粉的哀嚎。
这些热搜,甚至超越了不少顶级流量艺人,让天天往热搜送钱的快销品们都眼红……
如今你打开B站,搜索“螺蛳粉”,会有一个专门的“螺蛳粉”频道,里面有9625+个视频,1.3亿的播放,120多个精选视频,播放超过100万的视频有将近20个。
“螺蛳粉有多臭?”
“火鸡面和螺蛳粉谁更辣?”
“螺蛳粉和臭豆腐一起吃是什么体验?”
每个视频看了标题都想点。
那……爱吃螺蛳粉,能找到工作吗?
可以!
从第一次登上《舌尖》,螺蛳粉就从一碗街边的米粉,做到了年收入近百亿的产业,比其他猎奇美食都要红得多。
今年5月28日,全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揭牌。
一个自带“味道”又“好吃”的学院应运而生。
网友们甚至把这个学院的专业都细分好了:米粉技术专业、酸笋酿制技术专业、炒花生技术专业、油炸腐皮技术专业、汤底技术专业……
而螺蛳粉专业的学习内容,也十分
“硬核”
:
会煮螺蛳粉,这是基本功。
甚至,要利用显微镜观察螺蛳粉原料切片………
不过港真,这个学院设置了7个和螺蛳粉相关的专业,
从螺蛳粉的生产、包装、宣发到电商运营,一应俱全。
毕业时,学校还会安排或者推荐到企业就业。据城城了解到,第一批学生还没毕业就全被一些企业预定了……
毕业后直接上岗。
真的实红。
柳州市政府除了给螺蛳粉建学院,还专门建了个螺蛳粉电子商务产业园。从做到卖,一条龙服务。
说回2012年。
最初,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上映,让很多地方的小众美食开始被大众熟知,而螺蛳粉就在其中。
被《舌尖》盖过戳之后,螺蛳粉这三个字一下就红了。
让不少同样喜爱“重口味”的吃货们一吃入魂,成为难以割舍的心头好。
爱吃的人,隔着老远就能闻到它的香味,鼻子猛吸一口,还未吃进嘴里,灵魂就先飘飘欲仙,甚至爱到一天想吃三顿。
但对有些人来,光看到螺蛳粉三个字就已经受到了暴击,闻到味道便捏着鼻子皱着眉,跑都来不及。
“捏着鼻子吃粉,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神奇的事,又臭又好吃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煮完螺蛳粉,整个屋子里都弥漫着不可描述的腐烂酸臭味。”
这大概是很多人第一次吃螺蛳粉时的感觉。
虽然闻起来臭,但是就是令人上头啊。
螺蛳粉,和其他地方的特色小吃一样,最初只是街头小吃。
《舌尖》里说:“在柳州当地,有一种叫螺蛳粉的小吃中,酸笋是最重要的辅料。”让螺蛳粉产生“臭”味的,来自广西特有的酸笋。
柳州人自古以来就爱吃酸,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是不能入酸的。酸笋发酵后的味道,正是柳州人喜爱的,也是外地人难以想象的。
柳州人吃螺蛳粉的历史悠久,但螺蛳粉的具体来历,谁都说不清。
就连当地人也只知道,螺蛳粉是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柳州夜市里传出来的。
它酸酸辣辣的口味非常符合广西人胃口,所以便一直流传下来。
如今,吃螺蛳粉的习惯,早已融入到柳州人的基因里。
螺蛳粉在广西老表的心里,是最日常不过的一碗粉。
一日三餐,没有什么是不能用螺蛳粉解决的,他们对自己钟爱的螺蛳粉搭配也都烂熟于心,点单时一气呵成:
“老板,二两螺蛳粉,
加辣,
多菜少粉,多点腐竹,加两个鸭脚一个卤蛋!”
城城记得,《舌尖》播出后螺蛳粉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红。当时,只是让大家知道了这个味道比较猎奇的粉而已,算是给大家伙过了个新鲜劲儿。
开始红遍全国,是从这几年开始的。
2014年, 柳州有家螺蛳粉企业注册了预包装的螺蛳粉,也就是我们现在能买到的那种袋装半成品螺蛳粉。那时,正是国内电商刚火起来的时候。
就这样,螺蛳粉跟着电商一起真正地进入了人们的眼中。
螺蛳粉的香与臭。
也从那时候开始飘向了全国,还上了《康熙来了》和《天天向上》。
那个时候,螺蛳粉不仅让我们“中毒”……
就连景甜、李晨、赵薇、佘诗曼、阿Sa、张歆艺等
一众明星,也没能逃过它的“真香定律”。
螺蛳粉之所以能在网上爆红。
一个是因为它的味道,另一个则是它的包装。
城城承认,在没接触螺蛳粉之前,的确对它非常“厌恶”,飘臭十里,那味道岂止是臭味,分明是“你家厕所炸了”,杀伤力堪比“鲱鱼罐头”。
在密封房间里煮螺蛳粉,臭味久久不散,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下水道出了问题。
之前就有中国留学生在寝室煮螺蛳粉,被隔壁外国邻居报警的事情发生。
对方怀疑,他在吃屎或是家里在研究生化武器。
虽然最后没被警察抓走,但也被罚款了数十欧元……没想到家乡的一碗普通螺蛳粉,在国外吃却要天价,还没地儿说理……
还有人在寝室嗦螺蛳粉时,味道不小心传到了走廊,被外国室友灵魂一问:
在房间里吃螺蛳粉。
已经成了打呼噜、磨牙、半夜打电话之后,又一样可以引爆左邻右里之间战争的导火线。
但并非所有人都讨厌螺蛳粉,
偶尔
也有特殊情况
。
城城插播个冷知识:一向以暗黑料理为名的英国,有两位市长吃了螺蛳粉后,赞不绝口 :“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面条。”
真·臭味相投,臭名远扬啊!
香和臭。
两个无比极端的味道,都聚集在了螺蛳粉身上。
一碗螺蛳粉里,臭得正不正宗,香得正不正宗是关键。
为了保证质量和口感问题,螺蛳粉品鉴师这个职业也顺势诞生了——每天的工作就是吃螺蛳粉、闻螺蛳粉。
对于狂热的螺蛳粉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他们最想干的工作了。这个消息一经曝光,网友们又按捺不住了:
“还招人不?”
@吹风君
:这是一个包三餐的工作。
@小陀螺Ym
:是我羡慕的了,请问还招人吗?
@嘻嘻
:应该是要胖的
@一个女孩纸咋
:我真的特别喜欢吃,因为我们这边店里卖的都不是很好吃,我还是喜欢自己买来煮。
@张咸秋子
:也是我羡慕的。从大二开始吃螺蛳粉一直到现在都欲罢不能……说得我立马起身去煮一包……
今年,更是诞生了掌控酸笋腌制“火候”的“闻臭师”一职。
螺蛳粉最大的特点,在于奇特的臭味,而臭味的精髓就在于酸笋的腌制。
可是腌制的进度很难通过工业化操作来精确控制,所以便需要闻臭师的鼻子来控制酸笋的腌制进程。
闻臭师,每天的工作就是闻一闻这臭味源头的源头——酸笋,够不够臭。
而且,重点是年薪有将近50万!
“闻酸笋的味道就像闻香水一样,有前中后调。”
“前调很刺鼻,很新鲜,鲜竹笋的味道。中调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产酸,那种酸性的味道。”
“到后调的话,是笋腌制熟了之后有一股厕所的味道。”
酸笋闻着臭,吃着爽。但要一天8小时都闻着这味儿,城城觉得没多少人能撑住……
第二个,是它的包装。
螺蛳粉在柳州,甚至是广西地区,一直是现煮现吃的一碗粉,外地根本吃不到。
上半年大家“困”在家里啥也吃不着,需要不同的味觉来刺激一下。好比今年国庆大假,几乎所有人都一溜烟跑去了大西北露营、骑骆驼和坐热气球一样。
是需要某种刺激了。
魔性的螺蛳粉走出柳州,不是靠兰州拉面那样遍地开店,而是靠袋装的形式在各大电商渠道的走红。也就是说,螺蛳粉走的是网红路线。
螺蛳粉,红的是螺蛳粉本身,和ins风的装修、打卡点等千篇一律的网红包装不一样,
它只需要魔性的味道,就能吸引人。
也和自热火锅、方便面一样,袋装螺蛳粉携带方便,吃起来方便,迟早能红。
你看,配料都装好了,倒在碗里,煮一煮面,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