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早餐
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财经快讯之一,每天早晨,最新鲜、最全面的财经资讯尽在财经早餐!财经大事早知道,您的贴身财经小秘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早餐

高考往事:大佬们高考考几分?

财经早餐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06-07 05: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高考两个字牵扯着无数考生和父母的心。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到了,对每位考生而言,高考都是一次特殊的经历,一份难忘的记忆。

即便是马云、马化腾、周鸿祎这些功成名就的大咖,忆起昔日高考,也是感慨良多。

他们有些曾是高考的宠儿,有些曾在高考中经历挫败,有些则成绩平平,恰如一名最普通的考生。

不过,无论是哪种考生,高考都只是人生的一个中转站,未来还有很多种打开精彩的方式。


那些年的奋斗,终会打开一片天

当年,18岁的马云参加第一次高考,但这次考试,马云名落孙山,其中数学只考了1分,马云充满了挫败感。但第二年马云再次参加高考,却依旧落榜,数学只提高到了19分,这让他更受打击。

马云说那是他人生中最失败的日子,“我觉得自己太差了,我几乎什么都不行,我高考落榜,我跟表弟到一家酒店去应聘服务生,结果表弟被录用,我被拒绝,老板说因为我长得又瘦又矮,长相不好”。

“真的,我的条件可能比你们在座的都差,我们24个去肯德基应聘服务员,结果23个人录取了,只有我被淘汰了。”

在社会上做搬运工人,做服务员屡受打击的马云,决定一定要考上大学,于是他毅然决定再次报名高考,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高考了。那个时候马云的意志非常消沉,父亲就给他找了一个工作,骑三轮车给杂志社送书,这个时候马云接触到了路遥的小说《人生》。是路遥的小说,给了马云前进的力量,小说里主人公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但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总有阻力,使他无法真正施展自己的才华。

虽然家里的人极力反对,但是马云还是毅然决定要第三次参加高考, “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在马云的心里已经播下了。 终于,马云这次的数学考了89分,但总分离本科线还差5分。但马云的英语超标,因为优异的英语成绩获得了升本机会,最终马云被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录取。

进入了大学之后,马云再也没有社会上的挫败感了,在大学生活里马云如鱼得水,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且当选学生会主席。对于马云来说,如果不参加高考,他永远不会获得现在这样的人生。如今的马云成为世界最顶级的企业家,谈及过去的一切,马云云淡风轻,马云说当年数学考1分,是因为随便打钩导致……

对于过去的失败经历,马云说那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失败才能让你真正看清你自己。

马云还说过,如果高考失败,不要放弃,再来一次,高考失败不算啥,重要的是不能放弃努力。


成功一锤子≠精彩一辈子

看过电影《中国合伙人》的估计还记得,黄晓明跪在乡亲们面前求母亲同意自己再参加一次高考,而黄晓明的原型就是新东方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敏洪。家在农村的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当时的录取分数其实很低,他报考的常熟市地区师专外语录取分数线是38分,但他的英语只考了33分,别的科目也很糟糕。

高考失利之后,俞敏洪回家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后来去大队初中当了代课老师。一年后再战高考,他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有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结果二次落榜。

俞敏洪只好回家继续干农活,但他仍对上大学念念不忘。俞敏洪后来去了一个英语辅导班参加补习,这次的复习真正变成了全职脱产学习。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参加了高考,英语考试俞敏洪用40分钟就交了卷。分数出来后,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但他的语文只有58分。填志愿时,俞敏洪不敢下笔填北大,是老师帮他填的。

然而到了8月底,俞敏洪没有收到任何录取通知,而同学们几乎都拿到了通知书。老师和亲戚们都说没戏了,俞敏洪心里非常非常难受,只好回家继续在地里种菜。直到有一天——俞敏洪后来回忆说:“拿到通知书一看是北京大学,当时就乐疯了,和两个考上大学的同学一起,像范进中举一样跑到马路中间又蹦又跳,连大卡车都停下来看我们。”

后来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上说过一段话: “当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就感。我特别希望我们在座的所有同学,都能顺着自己的爱好,拓展自己的心胸,在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活出精彩!精彩是人生持续一辈子的过程,绝对不是高考和中考一锤子就可以定下来的,这一锤子只是你的精彩之一!”


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霸。刘强东高中时期的班主任是一位对社会问题很感兴趣的人,经常带着学生讨论社会问题,那时候的刘强东成绩优异班主任对他也是寄予厚望。

班主任对刘强东说:以你的能力将来可以回咱们宿迁做县长, 在你的能力范围内为宿迁的老百姓做点有意义的事。 从那之后,刘强东的梦想就是做宿迁的县长。

刘强东在高考结束后,志愿只报了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学校。 他表示,对自己来讲,上什么学校并不是最重要的,但一定要去中国最大的都市去上学。

1992年,刘强东成了宿迁的高考状元。其实当时刘强东的成绩完全可以考得上清华大学的物理系,但是刘强东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却填写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学。

刘强东说, “我坚信在那儿我可以站得更高, 我可以看得更远,走得更远。”

现在刘强东依然在看书学习,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表示,“并不是仅仅为了事业的成就,我希望每天的学习都让我看得更远。我每天的努力都能让我走得更远。”


从戏曲少年到高考状元

生于山西阳泉的李彦宏并不觉得自己小时候有多么大志向,像所有心都玩野了的孩子一样,每天看上去也都是忙忙碌碌的,但都不过是在“随大流”罢了。父亲常常带李彦宏去看戏曲电影,为此他还一度迷上了戏曲。

但李彦宏对戏曲的兴趣很快就淡了。李彦宏的大姐在刚刚恢复高考的那年就考上了大学,引得四邻艳羡。相比于学戏,上学因为正统而更具有吸引力。对于李彦宏学戏曲,还可以做一种解读,他其实真正喜欢的不是戏曲,而是那个舞台。 只有在舞台上,才能一招一式展示自己的才华,感染更多的人。这与现在百度坚持的“用技术改变生活”的理念一脉相承。

19岁的李彦宏考取了山西阳泉市的高考状元。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高中时参加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大赛的他,毫无疑问地喜爱计算机,但是第一志愿却不是北大计算机系,而是信息管理系,因为他考虑到: 将来,计算机肯定应用广泛,单纯地学计算机恐怕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有前途。

读北大,学会独立思考。面临毕业,正是沉闷的1991年,决定“走出去看世界”的李彦宏如期接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入学通知。

留学读研期间。偶然间,导师一句话,“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应当有未来”,这时候,1992年,互联网在美国还没开始普及,但李彦宏已经开始行动——从专攻计算机转回来,开始钻研信息检索技术。并从此,认准了搜索。


祝天下考生金榜题名

搜狐董事长张朝阳属于同龄人里较早有念书意识的一批人, 很小就懂得,要出人头地,学习特重要,很多自学成材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他。 他成绩一直非常好,经过5年苦读,从西安的一所厂矿子弟中学转到了西安中学,1981年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提起往事,张朝阳对高考那段岁月依然难忘。“我高考的时候没住校,每天早上七八点的时候,和一大帮同学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去自习室温习功课。”张朝阳回忆,“那时候父母给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只是自己喜欢学习,特别是喜欢学物理。我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不少企业家不是一出生就特别优秀的,经历过3到4次高考的富豪们也不占少数。甚至国内有很多富豪在成名之前都没有读过什么书。 高考只是一个人生必经的一段路,愿今年的高考学子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来源:央视财经、凤凰网、新华社、网易财经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