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纪末以前,北欧建筑都并不突出,因为气候原因,在满足功能之余,纳维亚半岛的建筑风格往往都是从他国借鉴而来。而在二十世纪初,来自北欧的建筑师们逐渐逃脱了过去的枷锁,从国际风格中汲取元素并用传统的语言去进行诠释。
至此,北欧建筑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简约美学和对自然的敬畏,建筑师们通过优雅的线条和高质感材料,创造出既具现代感又保持传统温暖的空间。其设计不仅是艺术的体现,更是对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的体现。
本次LAC的北欧建筑簿从北欧五国精选了11位你不能错过的建筑师,由他们的带你领略冰雪世界下的建筑之美。
Beate Hølmebakk
Beate Hølmebakk是挪威著名的女性建筑师,师从Fehn,建筑师Per Tamsen于 2004年共同创立了Manthey Kula建筑公司。项目在 2009 年、2011 年、2019 年和 2022年获得了密斯凡德罗奖提名。
Hølmebakk的设计风格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她致力于创造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的建筑。她的作品可能展现出对材料的精湛运用和对光线的敏感把握。她强调简洁和功能性,并通过精细的细节来增强建筑的整体美感。
渡轮码头
Forvik ferry port
码头的等候室整体设计通透,尽可能的将峡湾的景色展示出来。透过建筑,不仅能看到对面的山水,还可以清晰的看到建筑内部的结构。
由两堵混凝土山墙和一个倒置的拱顶组成。拱顶采用了10毫米厚的镀锌钢材料制成,其优雅的弧度横跨在两堵山墙之间,呈现出优美的曲线并为建筑增添了轻盈感。
屋顶下方由细长木框架和隔热玻璃支撑,为建筑内部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线,同时确保了室内的恒温,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有舒适的等候空间。
从房间内部望向上方,可以清晰地看到连续的钢制拱顶贯穿在玻璃天花板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线。该结构的截面采用不对称设计,南面设有悬挑的遮阳篷,既美观又实用。
建筑外观的设计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旨在展示出结构的每个部分,并充分利用倒置拱顶的负空间,体现了设计者的巧思与匠心。
在景观设计方面,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区域,同时迎合沿海地形独特而随意的形态。通过消除沟渠和挡土墙,精心规划基岩切割等手段,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使得整个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和谐而统一的景观。
整个建筑的旨在以精巧的几何形态,轻巧的融入自然当中。
汉堡之家
Hamburgö house
项目坐落于瑞典的巨石海岸上,为了保护自然遗址的完整,避免挖掘、爆破或填埋对其造成任何破坏,该房屋被设计成一座横跨29米的桥梁,连接着两个基岩。
这座桥梁的承重结构由两个层压木拱组成,横跨着12,000多年前冰川留下的巨石。结构是通过直升机运送到现场的,并且经过螺栓固定在钢支架上,这些钢支架经过精心的布置并钻入花岗岩中。两个精致的钢桁架将建筑物与地形连接起来,抵御着沿海地区强劲的风。
这座房子接入了电网,基础设施和地热供暖通过非承重的“倒置烟囱”输送到结构中。房子内部设计独具匠心,不断变化的周围自然环境与细长拱形结构相得益彰。室内设置十二扇滑动门,增加空间的灵活性,同时创造出视觉通道。
在选择外部材料时考虑了气候因素,使用了经过硫酸铁处理的木材,窗户和门采用了铝板,配件和结构元素则采用了不锈钢,屋顶选用了锌材料。
整体设计展现建筑材料的原始自然之美,呼应巨石海岸的粗狂之美,整个形体精致轻盈的站立在岩石之上,又与自然风霜形成对立的美感。
这个小亭子是台北2016年设计之都的一部分,旨在展示城市的创新和设计能力。四位国际建筑师受邀为台北设计具有公共功能的微型建筑。
Manthey Kula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设计方案,一个流动书摊,为周边社区提供了一个聚集的场所,并鼓励人们分享和交换旧书。
这个微型建筑的白色外观在色彩斑斓的环境中格外显眼,与周围的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内部空间设计简约,捕捉周边的生活场景和不断变化的城市灯光,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静谧而富有灵感的阅读空间。
Beate Marie Hølmebakk的设计理念注重于创新性、功能性和与环境的融合。致力于打造简约现代的建筑作品,同时强调人性化设计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追求简洁、清晰的几何形式。
REF:
https://www.mantheykula.no/projects/forvikferryport
https://aho.no/no/ansatt/beateh
https://www.mantheykula.no/projects/house-on-hamburgo
https://www.mantheykula.no/projects/taipeibookcro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