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习以为常,所以不曾看见。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空间盲点」。日常空间的盲区不计其数,被忽略最多的应是建筑的屋顶。
追踪近代城市历程,一个具体而微的视角,即为建筑屋顶的升降起伏。荷兰人落脚纽约,第一次大规模营造,「河旁每边都有一组带有山形屋顶的传统荷兰房屋,它们造成一种错觉:将阿姆斯特丹移植到新视界的尝试已经大获全胜。」库哈斯在《癫狂的纽约》中写道。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现代化历程上的北京。
▲1964年的长安街规划,没有现在的大屋顶
1964 年,北京城曾有一个很少被提及的规划。规划预期在 1969 年之前,用统一的建筑风格,把长安街两侧盖满。如果没有文革,长安街必将是另一幅面孔。如果真的被一种风格填满,即便全是苏联式的,那也会很壮观。
后来规划方案被否定,但取了折衷,长安街两侧的建筑要盖上中国式大屋顶,这一折衷方案塑造了现在的长安街。
▲1964年的长安街规划,没有现在的大屋顶
如今,当初的山形屋顶已成为纽约稀有的古迹,现代社会对屋顶有了新的理解。传统与现代思想有别,处理相近的问题,方式也不一样。现代城市不再接受本质主义的表达,从形式上颠覆空间的逻辑。1871 年,浴火重建的芝加哥,堪称平屋顶新城的典范。
▲芝加哥是彻底平屋顶主义城市
当回望传统时,在屋顶上,人们找到了传统与现代最显著的区隔:屋顶的斜与平。不论中西,古代城市的斜屋顶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唯一的例外是中东北非地区,因为干燥、少雨、炎热,所以屋顶被做成平的,还兼具了夜晚纳凉的用处。
由斜到平,展示城市本身完全不同的生长逻辑。传统的斜屋顶只是为了被看,被摩拜,它的美藏着秩序,它的曲线蕴含着生硬的张力。在现代都市里,除了少量摩天大楼高耸入云的尖塔,互相争夺着优雅而庄重的天际线,绝大部分的平屋顶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立足点,可以俯察自己的居所,了解整座城市,包括它的边界和局限。
▲鸟瞰城市的屋顶酒吧
任何一种人居形式的建造,都意味着牺牲另一种形式。如果把建筑定义为庇护所,那其定义的依据便是它的屋顶。
100 多年,平面混凝土屋顶成为主导的建造形式。直至今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都市景观。甚至还从平屋顶上发掘了无限的生命力。屋顶餐厅、屋顶泳池、屋顶花园、屋顶酒吧、屋顶露营、屋顶农场、屋顶运动场等等,平屋顶俨然成了微缩版的新都市传奇。
《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每部影片结尾都有一个家族欢聚的场面,第八部的聚点,搬到了纽约摩天楼的屋顶花园。
▲《速度与激情8》| 屋顶花园家庭聚会
1926 年,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针对迈耶别墅的设计,首次阐述了新「建筑五点」思想,这五点包括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水平长窗、自由立面。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在现实世界的等级秩序中,最宝贵的是精神。」为了推动都市营造新精神,柯布西耶对城市空间进行了拆卸与重构。一座建筑物的五个面都要独立自由,古典的斜屋顶是藩篱,要解除禁锢,磨平棱角,城市要做好准备迎接更高的智慧、更高的真实。
屋顶花园应运而生,但是在他的认识里,屋顶花园不是指向具体的花园,而是提醒屋顶,要参与城市的行军。
他指出,「钢筋混凝土为住宅带来了自由平面,各层不再按照承重墙相互重叠,他们是自由的。每一平方厘米的精确使用,将带来建设量的巨大节省。」
「每一平方厘米的精确使用」才是最彻底的工具理性,最温情的良苦用心。他所表达的立场是城市空间要尽其用。
「屋顶花园」的最早倡议者,也没有被概念所束缚,从一开始,柯布西耶就把屋顶当作都市新舞台。他设计的马赛公寓,屋顶上就设有游泳池、儿童游乐场、影剧院空间、健身房等,还有一个 200 米长的跑道,他把集合了各种功能空间的屋顶,比作大型邮轮的甲板,人们在此体验的是在城市上空的浮动。
▲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
虽然看上去,屋顶只是简单的外壳,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和建筑内部打通,把它和社区融为一体。屋顶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意象,而是成了可以推门而入的空中后院。
柯布西耶在与大学生对话时,把建筑空间比喻为交响乐的旋律,建筑内的各个节点,随着脚步的移动而被解读为不同的节奏,「脚步将我们引到各个角落,让我们的眼睛尽情欣赏围合的墙面,或是远方的景致,为我们打开预期的或意外的一扇扇门,展现出意想不到的空间。」
在脚步的带领下,去体检建筑的空间秩序和功能划分。德国作家勋伯格在《穷得有品位》一书中就大力提倡爬楼梯运动。他已赞美的口吻推崇歌星麦当娜的爬楼习惯,她每次巡回演出,几乎不使用酒店的健身房,而是花上十五分钟上下楼梯。如果这样的爬楼运动能够延伸到屋顶,那么爬楼梯就像一首乐曲,屋顶成了高潮的部分,一种历经艰险而重见天空的飞升感。
路易斯·康所说,「建筑自身应当由两个建筑构成——一个外部的、一个内部的,给予建筑一个相互分离但又彼此联系的作用。」
「外部的建筑」,电影里使用频率最高。绝大部分动作影片,都有屋顶追逐的场景,似乎没有在屋顶上奔徙,就不能算一次真正的逃亡与救赎。
动作电影里的屋顶已然有了某种范式,以至于发生在建筑里的追逐,人们都要往上跑,似乎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一样,打开天台的门,接下来就是自由的世界。虽然有时候在屋顶等着的是厄运。
从传统向现代,城市空间在本质上,从静止转向了运动。因为传统的空间是礼序的,是定点的看与被看,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规律性运动,线路是恒定的。现代的空间则不然,它把人们在竞技场上全部的运动方式,均匀地洒向了城市,也落在了屋顶。
屋顶变平之后,首先迎来了哲学上的美感。如爱德蒙柏克所说,「美是通过缓解整个坚实硬直的体系而逐步产生的。在视觉美中,美感来自使肌肉放松,并且感觉光滑的效果,而那些粗糙的和生硬的物体则激起和刺痛感觉器官」。
▲大阪棒球体育场旧址更新设计的屋顶花园,
颠覆了人们对购物中心的传统认知
与此同时,在屋顶赏花、弄月、吃茶、看风景,是对城市生活的复制和在再现。在上面大汗淋漓的奔跑,又是现代性极强的体验,这不仅拓展身体的空间,更进一步体验了建筑本身,可以用脚丈量屋顶,预示着对城市每一平方厘米的解放。
电影里侠客们奔腾不息的脚步,让我联想到了青年建筑师阮昊所设计的天台第二小学的屋顶跑道,虽然它只是众多屋顶运动场的一个,但是看着从远处拍的照片,我依然能感受到空间的流动。流动是现代性的本质。
▲屋顶跑道
当我们带着这种思维重新设计都市时,设计师对土地信息的输出,就不再是教条的平面图或三维图,而是顾念到在特定的年代,什么对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是必需的。安放空间,既要考虑方便性,也要考虑品位。
如果把城市比作无垠的大海,屋顶则是大海里漂浮的群岛,这种立体的都市观才是对现代都市的完整表述。与其始终挣扎在人地关系矛盾里,纠结在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不如从屋顶开始,重新思考「每一平方厘米的精确利用。」
这时,脑海中重温了冯仑董事长倡导多年的立体城市。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崔骥 编辑|潘聪峰
总编|喻潇潇 顾问|王淑琪
-商务联系-
阿牛|13311153963
微信| niuniu-fengman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