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细胞内存在高度复杂的微环境,在这一环境中,众多由酶所驱动的过程呈现出同时活跃的状态。这些过程虽然精确高效,但在体外环境中实现类似控制尚不成熟。膜无细胞器(MLOs)作为一类新兴的细胞器,通过复杂的凝聚过程形成,其动态结构和成分交换能力使其能够敏锐地响应各类生物化学信号。这些结构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功能,但其在合成系统中的复制仍是一个挑战。为了在合成系统中复制生命体的行为,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酶控可逆凝聚-溶解过程,以及利用酶来调节凝聚体的形成和溶解。PIC技术是一种通过聚合反应诱导凝聚体的形成,并利用酶来控制凝聚体的溶解的技术。这项技术具有在温和水相条件下实现生物过程与合成材料整合的潜力。目前,大多数合成凝聚体由聚合物(如多糖、核苷酸)组成,它们与对聚合物或小分子相互作用。然而,由于相互作用和熵之间的微妙平衡,使用小分子实现凝聚仍然具有挑战性。
作者利用生物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BioATRP)技术,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催化剂,合成了聚(2-(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PDMAEMA)。PDMAEMA在pH低于其pKa的条件下,与ATP形成凝聚体。通过正交和拮抗酶对(如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己糖激酶、酯酶和脲酶)控制凝聚和溶解过程。实现了在温和水相条件下,借助酶促反应,能够直接以小分子前体为原料,高效合成聚合物,顺利实现凝聚体的生成与溶解。开发具有选择性货物摄取能力的凝聚体,并作为微反应器进行反应。该工作为人工细胞和细胞器模型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图1. 酶促反应网络(ERNs)利用水溶液BioATRP驱动聚合物原位合成,时间控制的复合物与ATP共存和溶解
图2. 通过BioATRP合成PDMAEMA的方案
要点一
:作者通过生物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BioATRP)方法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催化剂,控制聚合反应,合成了聚2-(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PDMAEMA)。两个不同批次合成的聚合物P1和P2的分子量分布图,表明它们具有20-40 kDa的分子量,聚合度约为200,分散度低(~1.1)。PDMAEMA与ATP和ADP的浊度滴定展示了PDMAEMA与ATP和ADP的相互作用,PDMAEMA 与 ATP 的复合物在较低浓度下形成的浊度,而与 ADP 的复合物则需要更高的浓度,表明ATP比ADP更有效地与PDMAEMA形成复合凝聚物。PDMAEMA与ATP形成的球形复合凝聚物的CLSM图像,证实了复合凝聚物的形成。荧光漂白恢复实验(FRAP)表明了PDMAEMA与ATP复合凝聚物的荧光恢复动力学,进一步证实了复合凝聚物的形成和可逆性。
图3. 单酶诱导的瞬时凝聚
要点二
:作者通过在体系中加入添加尿素和乙酯酶来调节pH值,酯酶通过将乙酸乙酯转化为乙酸和乙醇来降低pH值,而脲酶通过催化尿素水解产生氨来提高pH值。在乙酸缓冲液中(pH 4),聚合物与ATP结合形成凝聚体,表现为高浊度。加入尿素会生成氨,提高pH值,导致聚合物去质子化,从而引起凝聚体溶解。相反,加入酯酶和乙酸乙酯会在原位产生乙酸,降低pH值,从而重新诱导凝聚和浊度。ALP催化ATP的水解,从而降低ATP的浓度。实验中,将不同浓度的ALP(2.5、5和10 U/mL)加入含有PDMAEMA和ATP的溶液中。没有ATP时,吸光度或浊度没有变化,表明没有凝聚。加入5 mM ATP后,开始凝聚,导致浊度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ALP催化ATP的水解,观察到凝聚体溶解。增加ALP单位会加速溶解的开始,表明凝聚的动态调节。接下来作者展示了使用酶反应网络(ERN)来控制凝聚过程。通过引入磷酸肌酸激酶(CPK)和己糖激酶(HK)及其底物,实现了ATP的动态合成和分解,从而控制凝聚和溶解。
图4. BioATRP和ERN驱动的共凝聚过程
要点三
:在凝聚体中CPK-488、BSA-TAMRA、HK-647和GOx-647的共定位。所有测试的蛋白质/酶都被共凝聚体均匀地捕获,表明它们都位于共凝聚体内部,并从内部进行反应,确保对液滴的快速和高效作用。生物PIC过程中HRP催化单体通过BioATRP聚合,单体和聚合物反应后的浊度以及过滤后的聚合物浊度变化来证明。ERN-PIC过程中HRP通过BioATRP催化单体聚合,在ATP存在下发生共凝聚,随后通过ALP介导的ATP水解到Pi发生溶解。在ALP对照实验中,浊度会因APL的添加与否发生变化,在ALP存在的情况下,浊度先增加后减少,表明ERN-PIC过程的发生。生物PIC共凝聚体无法摄取在共凝聚后添加的标记蛋白质,而小分子染料(如resorufin、TAMRA和Nile Red)可以进入共凝聚体。这表明共凝聚体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渗透性,可以根据制备方法排除或摄取蛋白质。
本文利用生物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BioATRP)技术,通过辣根过氧化物(HRP)催化小分子2-(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DMAEMA)聚合,形成聚合物PDMAEMA。PDMAEMA在pH低于其pKa值时,与ATP形成凝聚体。通过引入不同的酶,如碱性磷酸酶(ALP)、磷酸肌酸激酶(CPK)和己糖激酶(HK),以及它们的底物,实现了对凝聚过程的动态控制。例如,ALP催化ATP水解,导致凝聚体溶解;而HK和CPK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调节ATP的浓度,从而控制凝聚体的形成和溶解。通过ERN-PIC系统,实现了对聚合、凝聚和溶解过程的完全控制。在BioATRP反应中,HRP催化DMAEMA聚合,形成凝聚体。随后,ALP催化ATP水解,导致凝聚体溶解。发现了凝聚体具有选择性渗透性,可以控制分子在溶液和凝聚体之间的交换。为生物模拟材料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在人工细胞、细胞器模型、靶向药物递送、生物传感、组织工程、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得到应用。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21620
来源:
TheDream Group 则君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