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
没发过的一篇文,
大幅修改一下,
看能不能发出来。
西藏是很
神奇的地方,自从有记载以来,就和宗教脱不了关系。
当然中原地区也有宗教,不过我们的宗教为世俗服务,老百姓有什么需求便去求神拜佛,有效果还好说,一旦没效果转身就走。
西藏不一样,很多年来西藏都是世俗为宗教服务,老百姓一辈子生活凄惨没关系,但是信仰一定要虔诚。
我们都知道,
西藏人民信仰的是藏传佛教。
这是几种宗教混合的东西,其中一种是文成公主带去的汉传佛教,另一种是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去的印传佛教,最后一种是西藏土生土长的苯教。
经过几百年传播融合,再加上信教人民的战争和屠杀,最终形成独树一帜的藏传佛教,也叫喇嘛教。
时间进入明朝,喇嘛教分化为很多派别,各派都有不同的主张,对经典的解读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于是西藏出现一场宗教的百家争鸣,以至于人民的信仰也混乱了。
大和尚们沉浸于争权夺利、娶妻生子,几乎没人在意修行学问。
有个法号“宗喀巴”的人看不下去,号召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能继续胡闹了。
此人原本就是学霸,在藏区传经讲学多年,积累了巨大的人气。
被大家认定为大师以后,便重新整理经典、划定秩序、组织制度,并且和弟子们建立起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等六大寺院。
在当时的西藏,宗喀巴简直是一股清流。
他完全从混乱的局面中走出来,开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格鲁派”,迅速风靡藏区,信徒与日众多,因为喇嘛都戴黄色帽子,格鲁派也称为黄教。
不过宗喀巴只是黄教的祖师爷,真正让黄教获得荣誉地位的,是第三代弟子索南嘉措。
和祖师爷一样,索南嘉措也是一枚学霸。
被确认为转世灵童以后,他就拜师苦读,成年后四处讲学传教,不仅在藏区名声日隆,还把黄教传播到青海和蒙古。
庞大的宗教影响力,意味着什么?
当然是强势的话语权,以及左右地区世俗社会的能力,所以有了影响力的黄教,
不仅得到西藏政权的扶持,也换来明朝的尊重礼遇。
这也是统战工作的精髓之一,有影响力的才是无党派人士,没有影响力的是吃瓜群众。
就在这个时候,历史课本里非常熟悉的“俺答汗”来了。
哥们在北方闹腾多年,经常到北京搞武装大游行,终于把明朝打回谈判桌上,开放了11处边境贸易口岸做生意,赚了很多钱,然后就想搞一点精神文明建设。
1578年,他给索南嘉措写信:
“到青海约一波?
”
蒙古大汗来信,当然没问题。
索南嘉措收拾包袱跑到青海,和俺答汗喝茶盘道,互相表达思念之情。
等表面功夫做完,二人心照不宣的开始商业互吹:
俺答汗尊称索南嘉措为“达赖喇嘛”,根据辈分,他属于第三世,当然前两世是追封的。
索南嘉措做为回报,承认他是成吉思汗的化身,并且奉上尊号为彻辰汗,有权力统治全蒙古。
总而言之,这次商业合作很成功,双方都得到想要的东西。
黄教第一次有了世俗政权的加持,再加上庞大的宗教受众,在西藏地区一枝独秀,很快就成为势力最大的派别。
但这些远远不够。
一个偶然的时机,黄教获得了西藏的统治权,达赖喇嘛也一跃而成西藏的最高领袖。
明朝末年,新疆是瓦刺蒙古的地盘,就是曾经俘虏英宗朱祁镇的部落。
不过此时的瓦刺蒙古已经衰落,迁徙到新疆之后,分裂为和硕特、准噶尔等四个部落,统称卫拉特诸部。
那个影响西藏命运的,便是和硕特部。
和硕特部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后裔,所以在四大部落中地位尊贵,长期担任总盟主,类似于蒋委员长的角色,如果有什么事需要其他部落效力的话,只能开会商议,而不能直接命令。
到了崇祯年间,固始汗成为和硕特部的首领。
1634年,蒙古林丹汗和后金军屡战屡败,得天花病死在青海,其子第二年率领部落投降皇太极。
从此以后,整个漠南蒙古归附于后金,皇太极也兼任蒙古大汗。
新疆的固始汗发现局面有变化,马上派遣使者去东北,代表卫拉特诸部参加了这场满蒙大联盟,做了后金的附庸。
既然抱上大粗腿,和硕特部自然水涨船高,固始汗也成了西北最亮的崽。
正是那一年,固始汗收到一封来自西藏的信。
那时的西藏大权,属于噶举派和藏巴汗,对于他们来说,黄教是不折不扣的邪路,绝对不允许继续活下去了。
黄教喇嘛没有枪杆子,想生存只能找外援,于是写信给新疆的固始汗:
“我们过的水深火热,如果您能率大军南下,我带路。
”
署命是3个人:
索南群培、罗桑嘉措、却吉坚赞。
简直了,这些名字太难写了......
遇到送上门的便宜,固始汗没有理由拒绝,他整顿兵马积蓄牛羊,逐渐从新疆南下,用几年时间吞并青海,然后冒着严寒进入西藏,把手里的烤全羊换成牦牛腿。
1642年,藏巴汗灭亡。
这又是一次十分完美的商业合作,固始汗获得青海、西藏的广袤领土,成功建立了和硕特汗国,而黄教也得到西藏的政教大权。
写信的3人和固始汗一起,组成执政四人组,索南群培是黄教的摄政者,负责管理西藏的日常事务。
罗桑嘉措是五世达赖,负责精神文化建设,旗下的寺庙还有赋税的支配权。
却吉坚赞得到一个称号:
班禅博克多。
后来,这个称号被清朝改成“班禅额尔德尼。
”他就是四世班禅,当然前三世也是追封的。
从此以后,达赖和班禅成为高原上的双子星。
和硕特汗国还是灭了。
因为准噶尔部在背后捅刀子,直接把四大部落联盟变成准噶尔汗国,不仅南下占
领西藏,还准备和清朝较量一番,《还珠格格》等清宫戏里,都有这个段子。
直到雍正年间,清朝才琢磨出一个思路,想平定准噶尔叛乱,必须先拿下西藏,因为那地方是精神信仰的源头,
如果把精神信仰的解释权握在手里,平叛便能事半功倍
。
这个思路简单点说就是,治疆先治藏。
多说一句题外话,现在的疆藏信仰不同,是因为新疆的蒙古人在战败之后,几乎都被乾隆给屠了,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新疆的草原河谷都荒无人烟。
回到正题。
清军费了很大的力气,击败准噶尔军,开始在西藏驻兵,并且设立驻藏衙门,和达赖班禅一起治理西藏。
这段历史也挺有意思。
根据教义,班禅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达赖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所以在宗教层面,班禅的地位高。
而在世俗方面,达赖和驻藏大臣是西藏的领导。
他们之下有一个办事机构叫嘎厦,由3-5人组成,日常政务由他们商量决定,然后上报达赖和驻藏大臣批准。
嘎厦,其实相当于明清的内阁。
这个世俗权力机构,班禅是不能参与的,但日喀则是班禅的地盘,达赖也不能随意伸手,相当于西藏最大的诸侯王。
这样就形成相互制约的局面。
班禅的宗教地位高,但是没有世俗权力,达赖是西藏的最高领袖,但也不能兼并班禅的日喀则。
清朝皇帝又让他们互相寻找转世灵童,并且拜师授业,不管权力和地位的大小,年纪大的就是师傅。
在班禅和达赖之下,还有转世的摄政活佛、监督的驻藏大臣。
你看看,制约、感情和监督都有了。
再加上乾隆设立的金瓶掣签制度,把任命达赖和班禅的权力,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终清朝始末,西藏都没有大问题。
由于有政权做后盾,黄教获得前所未有的地位,几乎所有藏民都皈依了宗喀巴的流派,而信奉噶举派的藏民,则建立了不丹国。
宗教和政权的双管齐下,让达赖、班禅成为西藏的神。
但就在新疆和西藏刚刚平定不久后,“万年搅屎棍”英国到了印度,搅动起风云变幻。
金瓶掣签
1818年,印度诸侯承认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再过40年,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管理印度的13省、700多土邦。
在英国的殖民体系中,印度不仅是重要粮仓,还是劳动力和原材料出产地,简而言之就是一头奶牛,需要多少挤多少。
英国能成为日不落帝国,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印度,如果没有印度输血,以英伦三岛的基本盘,根本撑不起日不落帝国的江山。
印度重任在肩,丝毫不能有失,但印度的地缘格局太奇葩,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如果其他国家想进来挤奶,简直不要太容易,英国想保护印度奶牛的安全,就要给印度戴上保险套。
这个保险套就是
一个内湖、两个同心圆、三个缓冲区
。
一个内湖,便是把印度洋打造成英国鱼塘,没有英国的同意,谁都不能进来撒野。
两个同心圆则是以印度为中心,把不丹、尼泊尔、锡金做为小圆,伊朗、阿富汗、西藏、缅甸和泰国做为大圆,这两个圆圈就是陆地势力范围,共同保护印度奶牛的安全。
三个缓冲区就是阿富汗、西藏和印度洋,分别阻止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国家进入印度。
为了保护印度,英国最想占领的就是西藏。
因为喜马拉雅山的地势太高,印度面临无限可守的局面,很容易被冲过来的中国军队一波带走,而英国从印度北上则非常困难,如果从喜马拉雅山南坡仰攻,简直太要命了。
而且西藏和四川很近,稍微费点力气便进入长江流域,可以和长江中下游的英国势力会师,逐渐把整个江南收入囊中。
这样一来,
印度—西藏—江南的势力版图形成
,给英国的日不落帝国插上一对翅膀。
在这个版图中,西藏做为印度和江南的中转站,属于一盘大棋里的棋眼。
而要夺取西藏,必然关系的达赖和班禅。
此时的西藏,是十三世达赖掌权。
1903年,麦克唐纳率领2000英军入侵西藏,由于实力悬殊,装备简陋的藏军根本不是英军的对手,虽然西藏军民付出巨大的牺牲,也没能阻挡英军前进的脚步。
1904年8月,英军进入拉萨。
西藏政府被迫和英国签订《拉萨条约》,包括赔款、通商、不经英国同意西藏不能和外国接触等等,但朝廷不同意。
朝廷也明白,西藏太重要了,于是派唐绍仪和英国继续谈,再加上其他列强的阻挠,英国终于在1906年承认:
英国永不占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
这话说的很漂亮,永远不占西藏,但如果有人来求我,那我也没办法了对不对?
从此以后,英国放弃直接占领西藏的谋划,而是准备策划独立。
拉萨条约
这么重大的事情,达赖好像没出面?
是的,达赖跑了。
在英军进入拉萨之前,十三世达赖就离开布达拉宫,经过青海跑到外蒙古,甚至还想跨越边境线进入俄国,幸好被钦差大臣劝阻,达赖才没有成功。
再想到后一代达赖常年留滞国外,感觉达赖跑路成保留节目了。
这种行为太恶劣,哪个国家都不能容忍啊,驻藏大臣上报朝廷,请求革除达赖的称号。
朝廷同意了,让班禅暂时管理西藏事务。
但是在西藏,宗教领袖有神一般的地位,听说达赖喇嘛被罢免了,群众感到信仰崩溃,不能接受朝廷的处理结果。
朝廷也无奈啊,无非是罢免一名干部而已,怎么反而做错了呢?
不过为了稳住西藏,朝廷还是恢复了达赖的名誉地位,并且加封为“佛。
”意思就是赶紧回去吧,好好干。
达赖喇嘛完全辜负了朝廷的信任,之后发生的偶然事件,也成为西藏历史的转折点。
在英军入侵之后,朝廷派2000川军进入西藏加强防务,一边威慑地方,一边抵御外敌。
可川军纪律实在太差劲,刚进入拉萨就到处开枪,和鬼子进村似的,一名大喇嘛惨死街头,布达拉宫也受到枪击。
达赖在布达拉宫里慌的一批,心想是不是针对我的?
军队会不会杀掉我?
我可是有黑历史的呀,以后该怎么自保?
达赖越想越害怕,结果跑到印度去了。
印度是英国的地盘,达赖跑到印度,当然是找英国做外援去了。
此时已经是1909年,2年后清朝收摊打烊,驻藏大臣回到中原,十三世达赖才从印度回来,不知道他是不是带着任务回来的。
刚刚回到布达拉宫,达赖便吞并班禅的领地和职权,把下属抓进监狱,逼的班禅北上流亡。
从此以后,西藏没有
驻藏大臣,班禅
也
流亡了,
全部权力
归于达赖一人之手,何去何从都在他的一念之间。
一会和英国勾肩搭背,一会和国府你侬我侬,做了几十年的墙头草,唯一目的就是谋取最大利益。
直到解放军入藏前,西藏都是半独立状态。
经
过“二战”的一顿折腾,英国势力大损,已经不能维持庞大的殖民地,只好同意印度独立。
印度独立前派代表到西藏传话,说
印度继承了英国在西藏的一切权益
,然后在拉萨升起印度国旗。
印度总理尼赫鲁的想法很简单,继承英国留给印度的一切东西,包括西藏在内的地缘战略。
如果实在不能占领西藏,也要保留对西藏“内政外交”的决定权,只把宗主权让给中国。
当时中国正在进行解放战争,没功夫理睬印度,直到1951年5月西藏才和平解放。
十四世达赖和十世班禅年幼,这件大事基本是噶厦一手操办的,赴京谈判的首席代表,就是阿沛·阿旺晋美。
那时候的印度雄心勃勃,不了解新中国的底线在哪里,便
继续给西藏贵族提供武器,支持他们搞事情。
那旧贵族为什么要搞事情呢?
其实和内地一样,还是和土改有关系。
在政教合一的旧西藏,5%的上层僧俗霸占了全部农田、牧场、牲畜和人口,在他们眼里,底层牧民基本不算人。
那些人皮唐卡、人骨法器,就是用底层牧民做的,非常残忍。
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幼小的心灵特别受伤。
这么恶劣的社会环境,新中国绝对不允许存在,底层牧民也想改变现状,做个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