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
“
恩典365
”
进入点击关注!
神存在的真实性——《
游子吟》
前言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国学生、学者赴美求学、深造,有机会接触基督教。他们聪慧、勤奋,富于进取。不少人开始翻阅《圣经》,步入教堂。然而,
“神六日内创造天地万物”,“童女生子”,“死人复活”象一盆盆冷水劈头盖脑浇来。他们或满心疑狐,或面露轻讽。唯物主义、科学至上和世俗骄傲横卧在神与人之间。他们虽仍偶尔参加教会一些活动,寻求的心门却渐渐关闭了。
我理解他们的挣扎,因为我曾经历过。同时,我坚信基督教信仰与科学、理性没有根本冲突。
1992年起,我在教会开办慕道班,按《圣经》的观点,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探讨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并到其他教会参与布道事工,使不少人得到帮助。为和更多人分享,在众教会的弟兄姊妹的多次敦促下,才将大纲、资料整理出来,成为此书。书中的信息首先不是为了劝说别人,而是为要说服自己。
神借着大自然和《圣经》这两本书向人类启示他自己。神创造大自然,科学家研究大自然,《圣经》和科学决不会彼此相悖。基督教信仰是植根于耶稣复活这一历史事实的客观真理,经得起质疑和推敲。有幸来到神面前的诚实人,都会相信耶稣,因为他是又真又活的神。我不企望借着这本小册子,把一个人几十年形成的无神思想体系一下子扭转过来。拆除藩篱,使人能够谦卑地走近神、亲自面对神,是本书的主要目的。
两年多的写作过程并非坦途,但常得到神奇妙的引领。感谢各教会的弟兄姊妹用恒切的祷告托住我,感谢我的家人的全力支持。这本书从策划到付印,始终得到《海外校园》杂志社苏文峰牧师、苏郑期英师母和同工们的直接帮助。没有他们的鼓励、参与和忍耐,本书现在是无法和读者见面的。
旅美逾十载,仍梦思萦绕着故土。人生近半百,始回到天父怀抱。我以双重游子的身份,将此书献给神,献给海外学人和国内同胞。愿更多灵魂被拯救,盼望祖国繁荣昌盛。愿神使用这本书,得到他当得的荣耀。
里程1996年8月 11日
第一章
神存在的真实性
在无神论教育下成长的知识分子,大都有相似的关于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观念,就是当人类处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阶段,人们对雷电、洪水、地震等自然现象产生恐惧心理,因而开始拜雷公、水神、山神、地神,产生了宗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明白这一切都是自然现象,并不是什么超自然的神明,因而确定了无神论信仰。也就是说,有神论是人类愚昧无知时期的产物,无神论则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后的必然归宿。因此,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持无神论观点被视为理所当然并引以为豪。
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学者到西方学习和工作。面对美国这样一个既有世界第一流科学技术水准,却又是有神论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我们的惊愕和困惑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要让我们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向,重新面对我们过去不屑一顾的有神论,无论在感情上还是理性上,都是十分困难的。我个人旅美的前八、九年,坚决抵制有神论,从不接触基督教和任何宗教。
可是,神的存在是一个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对神的存在所持的态度与每一个人休戚相关,没有人能够回避。凡追求真理,勇于在真理面前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的人,或迟或早都会认识到神的真实存在。哲人培根说过:
“神对无神论者,并没有创造奇迹来说服他们,而是他们看见宇宙间那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不由地不相信起来,人们之变成无神论者是因为对哲学没有深切的了解;倘对哲学的研究甚为精湛,那就不会不皈依宗教了。”不仅象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相信有神,连达尔文主义的先锋战士赫胥黎也承认:“从纯粹哲学立场上看,无神论是站不住脚的。”
近几年来,经过反复探讨、思索和挣扎,我放弃了无神论观点,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有神论,接受了耶稣基督作我个人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宰。现在,我拟从几个方面探讨神存在的真实性,与大家分享。
一、神的普遍启示
神的普遍启示又称自然启示,是神借着他创造的大自然(包括人类本身)向人们启示他自己,这是在任何时间、地点,人人均可领受的启示。
井然有序的宇宙
宇宙的浩瀚无际一直令人叹为观止。太阳系有一颗恒星、九颗行星、几万个小游星和无数流星。地球带着月亮以每秒三十公里的速度绕着太阳旋转,太阳则带着九大行星以每年一千五百亿里的速度在一个大轨道上绕着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昴星)旋转,每转一周需要几千年。昴星又绕着不知名的中心旋转。太阳系所属的银河系的星云总质量是太阳系的两千亿倍,大得难以想象。但银河系只是一个小宇宙而已。大约一千亿个小宇宙构成一个中宇宙,其直径达一百五十亿光年。至于大宇宙有多大,大宇宙之外还有什么,目前只能猜想臆测。
宇宙如此宏恢,又这样精确,很难让人相信是自然碰撞形成的。对天文了解越多,越叹服造物主的大能。所以不少天文学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牛顿是基督徒,但他的一位好友却总不相信神的存在。据说有一次他到牛顿家作客,见到一具精美的太阳系模型。只要摇动曲柄,众星球就各按其轨道运转起来。他玩弄良久,爱不释手。他问牛顿,这模型是哪一位能工巧匠设计、制作的。不想牛顿却不经意地说:
“没有人。”他的朋友大惑不解:“怎么会没有人呢?”牛顿问道:“如果一具模型必须有人设计、制作的话,为什么象这具模型这样实际运转着的太阳系却会是偶然碰撞形成、而没有一位设计者、创造者呢?”这位朋反一时语塞,顿然醒悟,逐接受了有神论。
地球本身是设计的证明
人类生活的地球,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妥当。太阳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恰到好处。如果地球离太阳比现在更近,地球将太热,反之则太冷。地球绕太阳旋转时有一个偏角,各地才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如果没有这个偏角,热的地方将总是热,冷的地方将一直冷。月亮对地球的山脉和海洋的形成、乃至生物体内的韵律都有重要作用。可无人知道月亮是怎样形成的。按照公认的假说,月亮是地球在旋转时
“甩”出去的一部分形成的。按此假说,地球岩石和月亮岩石应是同源的。但是美国登月火箭从月球上采集的月岩标本,经化验,与地球岩石的组成有很大差异,说明地岩与月岩不同源。这在天文学界产生巨大反响。不少天文学家承认,这是对至今为止提出的有关月亮形成的各种假说的致命一击。地球大气层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如果地球的直径比现在小,大气层中的氢气、氧气就不能被地球的引力吸住:如果地球的直径过大,地球的引力又将太大而使人体无法承受。
水的重要性不须冗述。水的一个重要特性是
“反膨胀”。地球上的物质,大都是热胀冷缩。但水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低于4℃时,反而膨胀,所以冰总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水也越冷越缩,一结冰就会往下沉,那在冬天,河、湖、塘、池从上到下将被冻得结结实实的,没有任何水生生物可以继续生活。由于水的反膨胀,冬天的水面皆被冰所覆盖,起到保温层的作用,使冰下的水生生物不受严冬的伤害。这是何等奇妙!人们可以从水化学的角度解释水如何会反膨胀,但却解释不了为何水会反膨胀。这是造物主的独具匠心。
奇妙的生物界
地球上的生物变化万千、奇特多姿,但彼此配搭得十分巧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变为植物体中的化学能,直接或间接地为所有的动物提供了食物,而动物的排泄物和遗体又是植物生长的原料。六、七十年代在大陆兴起的县级小化肥厂,是用水,
CO2和N2合成碳酸氢胺(NH4CO3)。这一简单的合成需要高温、高压才能完成。可是在生物酶的催化下,植物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合成各种复杂的有机物。“将来有一天,当我们能在体外复制叶绿体和各种酶的时候,在温室里,这边输进,那边就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牛奶、面包、肉类、水果……”这是中学生物老师曾为我们描述的令人无限憧憬、神往不已的前景。几十年匆匆过去了。要实现这个目标,谈何容易啊!
除食物链外,气体循环也很合理。动物呼吸时,需要吸收
O2,吐出CO2,植物的光合作用则用CO2合成各种有机物,同时释放出O2。这些巧妙安排,只能是造物主的精心设计。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生物学正蕴酿着重大突破,遗传物质的秘密即将被揭开。当时,第一流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大都倾全力研究蛋白质。当时普遍的想法是,生命现象如此复杂,只有象蛋白质这样复杂的大分子才可能是遗传物质的携带者。令人颇为意外的是,Watson和Crick于 1953年发现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证明DNA才是遗传密码的携带者。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仅由四个不同核甘酸组成的DNA竟是控制千变万化的生物活动的遗传物质(想了解详细情况的读者可参阅H. F. Judson, The EighthDay Of Creation)。 但事后想来,也不难理解。每一个氨基酸是由DNA长链上三个相连的核甘酸所决定的。一个由300个氨基酸组成的中等大小的蛋白质分子,则需由大约含一千个核甘酸的DNA来控制。因为DNA仅由四种核甘酸组成,这一DNA分子的核甘酸就有不同的排列组合,一共41000(4的1000次方)或100600(100的600次方)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大家可能对这个数字没有什么概念。让我举一个参照数。有人估计,整个宇宙的电子数是1080(10的80次方)。这样一比,就知道100600(100的600次方)有多大了,也就可以理解DNA为什么可以成为遗传密码的携带者。“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五五8~9)每当想到生物学这段历史,我都不禁由衷地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大能。
三年前,我们需要一批新生小鼠做实验。一组要剖腹产的,另一组要自然分娩的。母鼠本来就不大,加之多胎,新生鼠会很小。因此在剖腹产以前我们做了精心准备。当我们把母鼠的腹部切开时,子宫立即突了出来,象一支长茄形的氢气球,子宫壁已被撑得半透明了。我们小心翼翼地把子宫剪开,看见了八只小鼠。但每只小鼠还被一个衣袍紧紧地包着。若不尽快剪开衣袍膜,小鼠就可能被窒息死。衣袍膜非常薄,我们不敢下剪子,怕伤及小鼠,只好改在解剖镜下操作。新生鼠没有毛,皮肤又红又嫩又薄,就象粘膜一样,紧紧地与衣袍贴在一起。好容易才把衣袍去掉。但脐带无法处理:太细,无法结扎,不敢剪断,怕小鼠会失血过多。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