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展示云
学习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社区发布  ·  减肥变厌食症!上海一成年女子体重只剩40余斤 ... ·  17 小时前  
上海社区发布  ·  减肥变厌食症!上海一成年女子体重只剩40余斤 ... ·  17 小时前  
环球网  ·  俄乌冲突三周年,联合国秘书长发表声明 ·  22 小时前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多款专属周边陪你一起踏上《猫猫的奇幻漂流》! ·  昨天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多款专属周边陪你一起踏上《猫猫的奇幻漂流》! ·  昨天  
参考消息  ·  商务部最新回应:敦促美方停止! ·  昨天  
谈理说法  ·  杨幂,申请强制执行! ·  3 天前  
谈理说法  ·  杨幂,申请强制执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展示云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全景式叙事岭南人家

展示云  · 公众号  ·  · 2024-06-04 08:20

正文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广东非遗馆”),是 广东省省级重大标志性 文化工程建设项目,是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广东非遗馆分为 基础陈列区、专题展厅、传承工坊 三个板块,以“人民非遗 时代新彩”为基础陈列区主题,设计打破传统非遗门类界限,将 “家国根脉” 的精神内核融入展陈脉络之中,提炼出总体设计理念 “家的载体,情的归属;湾区情缘,家国一体”

一至四楼每层分别以 “文脉”“生活”“艺术”“交流” 为关键词为内在逻辑,以此勾勒出大湾区非遗、广东非遗背后共同的文化根脉。


文脉: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展馆围绕非遗情缘、国家战略以及广东定位,引领展陈叙事逻辑、结构与联系。


生活: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全景式的展陈叙事展示岭南人家的生产生活,唤醒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让人民记住乡情乡愁。

搭建春节“行大运”的沉浸式展陈空间,以数字化多媒体结合通济桥牌坊等艺术装置共同营造“行”的多样场景,将人们新年的祈盼融入各种仪式活动和热闹氛围之中。

在玻璃幕墙旁,设置东莞中堂龙舟(制作于 1997年),龙舟底部地面采用深灰色波纹板,侧边采用蓝色水纹灯,照射出波光粼粼的水面效果,映衬在龙舟的底部,营造动态氛围。

构建岭南地区热闹的“秋色”场景,观众在此入情入境,沉浸式感受岭南团圆氛围。


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巧夺天工的传统工艺品展陈为主,凸显广东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同国家发展同步。

将木雕、灰塑、满洲窗等广东非遗作品与岭南文化符号进行组合,打造成空间艺术隔断墙,既满足分隔空间的功能,同时形成空间的视觉焦点,引导观众进入展厅的情绪印象与震撼感受。

设置“佛山木版年画”展示区,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年画传统雕版、工具及年画作品等,并设置互动体验空间,让观众能体验传统年画的创作,感受岭南的街市烟火与生活意趣之美。

结合多媒体透明互动屏幕,让观众可以360度欣赏非遗作品之美,呈现广东雕刻中牙雕、玉雕、榄雕等精致而高超的匠人技艺;结合传承人互动展示台,近距离感受专注的匠人精神。

搭建岭南传统民居的室内外场景,根据岭南人家的书斋布局和家具摆设进行区域还原,观众走进其中,便如同置身于真实研修环境之间,感受岭南文化的传统学习氛围与美学理念的现代转化。


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以传承、传播为关注点,强调广东非遗在文化交流互鉴中的作用,“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
南风有韵,传梦珠江。戏台场景结合多媒体影像、灯光、音乐的形式,打造岭南戏剧视听盛宴,演绎粤式人生。

和光熙融,春满湾区。空间中央陈列《湾区同心》大型骨雕作品,形成空间亮点的同时,并可以作为观众湾区非遗之旅的起点。多媒体结合图文内容讲述背后的创作故事。

八方和合,团结一心。利用开阔空间,还原打造粤剧艺人的精神祖屋——“广东八和会馆”建筑场景,以空间建构粤港澳三地粤剧艺人的集体记忆,结合八和会馆的主题影片,体现粤港澳三地文艺界共同的精神纽带、凝聚力。

多媒体结合场景,打造湾区各城人在山海之间共食“一桌团圆饭”的虚实无界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从一楼到四楼,清晰的展陈叙事,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重大战略,呈现出岭南文化开放包容、多元务实、兼容并蓄的特点。

同时,非遗因其“非物质性”“活态性”等特质对非遗馆的建设提出了有别于博物馆的展陈要求,创新非遗馆陈列布展模式是重中之重任务。

广东非遗馆通过创造性提出“ 以人为本”、“以物为证”、“静态+动态+活态” 多种展陈方式灵活结合以及 “非遗+数字化”四大核心设计理念 ,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非遗馆生态,让优秀传统文化再现时代气息和创新活力。

“以人为本”:重视“观众”和“非遗传承人”的作用

“以物为证”: 过程性静态展品引发内在想象

”静态+动态+活态”: 综合运用静态展览、动态展示、活态展演、互动体验四种展陈方式


“非遗+数字化”:数字技术赋能非遗创新呈现

在深入理解和挖掘广东非遗及广东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广东非遗馆选取一棵向上生长的 “榕树” 作为空间主体形象,通过大量艺术创作,在展馆多层面展现“榕树”根脉枝叶,象征广东非遗扎根大地,岭南文脉生生不息。

空间设计上 ,整馆设计以 岭南风情、与时俱进、质朴大气 的空间调性为主,兼融建筑特色、空间结构、展品特点、场地自然光等实际情况,通过现代化的空间形式以及富于地域特色的空间语言,演绎出广东非遗 独特性、活态性、地域性、当代性 等特点。

“见人见物见生活” 的活态展示理念同样也贯穿于非遗馆的建设中。通过重点打造广东人的生活场景,将“什么是非遗”鲜活还原至原生场景中,旨在让本省人民及海内外的参观者感受到“非遗在身边”。

展馆内 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灵活运用 ,也为现代非遗技艺的展示带来更多可能。全息投影技术打造的光影幕、裸眼3D戏剧橱窗……设计团队充分挖掘非遗数字化潜力,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交互式的非遗体验。

提出 展陈设计中的共同创作理念 ,广东非遗馆凝聚多方力量,联合多位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共同创作部分重点展品,开辟了全新的展陈设计方式,打造出广东非遗特色鲜明、地域文化标识度强,彰显强劲非遗生命力的非遗馆。

广东非遗馆立足广东非遗保护的实践经验,探索创建国家非遗传承保护的高质量综合示范平台,不断拓展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创新,推动广东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有标准、有体系、多方位、全流程的建设实践,为全国非遗馆建设中提供了一份精彩的 先锋示范样本

(视频来源: 广东太一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视频号)


- THE END -

对于这个设计,您有什么感想

欢迎点赞留言!



近期热文:

广东文学馆——岭南文化巨轮,广东文学殿堂!

根在侨乡——江门华侨华人历史陈列博物馆

九江锁江楼数字文化体验馆设计

千古遗韵 匠心传承——修水非遗文化体验馆

南通 “大生织造·织艺行”展览空间设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