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之水,来的比预想的要快。
上文“债劫难逃”专题已经唠过了。结论也很直接:结构性宽松已经在路上。
利好科创和中小微。
具体的分析逻辑也很简单:
老美要稳住美股的基本盘,我们要稳住就业和消费的基本盘,放水必然是各个群体最容易达成共识的突破口。
注意,未来内外货币的“宽”发生的共振。
饭碗,永远是最大的正确。
最近美联储+联邦财政部面对10月债务上限的最后日期,最终还是露出了底裤。
纽约联储继续延续购债,国内已经开始提前使用明年的基建额度,资本市场逆回购净值也在释放暖意。
当下最大的宏观:“逆周期调节”。
现实:消费、基建、出口开始拐头向下,开始有一些经济增长压力。
操盘:逆周期的操作,两个字“托住”。
宏观其实研究到最后也没那么复杂,都是在已知的工具箱里拿出最趁手的工具,以前是傻大黑粗的基建地产,现在是新基建科创和分配更均衡。
美国财长耶伦最近更是直接喊话:如果不紧急对债务上限进行延期,美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都将遭受沉重的打击。
至于8月份的居民通胀和原材料通胀,抱歉,华尔街大佬们只能装作看不见了。
如下图美国通胀连续四个月5%以上:
什么信号?
印钞机继续开,药不能停。
否则,大家一起完蛋。
美元和一众次级货币构成的世界货币体系,内涵是什么?
如何理解美联储收割全球这个观点?
本质就是美元与各个国家货币之间的权力结构。
既有的权利结构现实下,美元“一超独霸”的货币权力不用,就是浪费。你的屁股坐在这把龙椅上,你也会不由自主地这么干。
苏联解体之后,当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变成一超独霸的现实。那么与其相伴生的货币,金融,文化也都必然出现一超独霸的现象。
美联储收割全球这件事情,其本质上就是一超独霸的政治经济实力在货币上的超额收益。
怎么理解呢?
大家可以想一下,每一次遇见世界性的危机,世界各国央行采取的动作都是一致的,大家都在开动印钞机放水对冲。
不同的是什么呢?
美元占全球储备货币的61%左右,而我们知道全球大多数货币都不是储备货币,也就是在国际上的本币水池是0。
这就造成了一个美联储只要开启印钞机,那么印钞所带来的代价将会有61%被美国以外的“美元湖”所承担,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印钞的代价,比如通胀只能危害本国的国民,只能稀释自己国民的储蓄。
另外,超发货币本质还是一种税收。当美联储超发货币的时候,其中61%的铸币税被美国以外的“美元储蓄国”所承担。
这种游戏规则的设定,只要美元还是全球一半以上的储备货币,那么美联储的就没有理由不继续扩大印钞规模,去征收更多的“铸币税”。
这就是美联储收割全球这个观点的底层逻辑,它本质上是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在货币金融领域的投影,表面上看是各个国家的货币尊卑有序,实际上还是二战前世界各国按照政治经济实力划分权利等级的“霸权逻辑”。
老美嘴上一直啰嗦着:“按照实力来对话”,背景就源于此。
目前世界储备货币的格局美元拿走6成,剩下的一半归欧元,日元和英镑再拿走剩下的一半份额,最后是其它。
未来世界储备货币的格局变化,大概率会顺应政治经济格局的现实,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超过日元和英镑几乎是看得见的,至于说20年之内能否跳两级超过20%,那一定是美元或者欧元出了大问题。
这个大问题是什么目前不得而知。
但这个大问题所造成的结果大概率是引发欧美两极的至少一个出现了整体实力的降维。
有人说,人民币会不会出问题?
按照一贯“稳甚推进”的原则,人民币大概率会稳。
绝不会激进冒进,而且大家要清楚,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事情,而不是非要追求个KPI。
爱用不用,这才是我们的态度。
反正人民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卫财富的能力是最强的。
索罗斯98年金融风暴,席卷整个东南亚,如入无人之境,最后却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第一次尝到败绩。
跟国际野蛮人对阵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家都对对方门清。
导弹与枪炮的对阵是实战,金融场上的大国杀伐较量就不是实战了吗?
人民币的护城河足够的宽,抗击打能力也经受住了几十年来国际顶级金融大鳄的冲击,这也是一场血与火的贴脸肉搏战。
在民间,可能大家还不太熟悉,但在世界上绝大多数主权基金眼里,他们都是见证者,那么在未来旧的货币金融体系发生动荡的时候,人民币核心资产池这个能够帮助诸多中小国家保护血汗钱的能力会被再次重视。
信用,是打出来的。
人民币的信用也是一样。
98年金融风暴本来日元是可以担当起货币大哥的角色的,但出于政治格局的原因却落井下石率先竞争性贬值,唯有人民币抗住了压力,一直保持币值稳定,用自己的抗揍能力帮东亚的一众小弟扛住了底线。
患难见真情,话听着很俗,但在具体的实战中却很有说服力。
新一轮宽松,承接着上一轮的救市,08年次贷危机到现在,甚至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直延续到现在,世界的底层逻辑根本就没有变过。
哪怕是二战前后,按实力对话的国家丛林法则停止过吗?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