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前,我还是个乡下小孩,对旅行和拍照毫无概念,但已经开始喜欢看文艺杂志了。
杂志里有篇游记,一直念念不忘,那是篇关于北方隆冬的故事。
文章的开头,作者很装逼地写道:“冬天的夜里,到达边境的满洲里,天气冷得狗都不叫,小客栈里只剩一盏孤独的灯。”
文字是最魅惑的,“
满洲里
”这个名字,仿佛来自遥远陌生之地,应该是个荒凉僻冷的小地方。
许多年之后,
很无意地,居然去了
满洲里。
初到时,大吃一惊,这里居然是我梦也梦不到的漂亮精致,建筑难得的色彩缤纷,街道难得的整齐干净。
这里一点也不荒凉冷清,街上商贸繁忙,商店招牌都是俄蒙中三种语言写成,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圆脸细腰的蒙古国姑娘,无不漂亮妖娆,异常养眼。
开往莫斯科和海参崴的远东火车,繁忙地停靠,带去中国的小商品,运回矿产和木材。俄罗斯小贩为了避税,把进货来的服装全穿在身上过关。
满洲里我去过的北方城市里,最梦幻童话的一个。
到得冬天,城外浩瀚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碧绿成了衰黄,一场雪下过,积雪在阳光里折射着光芒,无边无际的呼伦湖,结成了一大块惊人的巨冰。
而城里依然彻夜喧闹,酒吧夜场宵夜烧烤K厅,时尚男女,往来商客,歌女舞娘,交织着无数悲喜故事。
然而驶出二道街的国际列车,已经喘着浓厚的冬季蒸汽,开往冷寂的西伯利亚大荒原。
海拉尔开往满洲里,草原上的路笔直而向天际,冬季积雪里的牧草,在阳光下泛着暖黄的光,色彩美妙难言。
呼伦湖畔的牧场,牧羊人在山脚躲风避寒,羊群安静地吃着雪地里的干草。
夕阳里,冰封的小湖泊。
蒙古骑手踏雪而行。
冬季的牧民定居点。
呼伦湖早早就结了冻,冰层厚达三米,可以在上面自由玩耍。
沙子一样的雪吹过冰面,凝固的湖面在阳光下透出碧蓝的光彩。
在湖面疾驰而过的汽车。
湖上的冬捕活动,渔民们凿开坚冰,放入拖网,捕起大批的鱼儿。
捕获的鱼儿在零下三十度低温的冰面,没挣扎几下,就会冻得冷硬。
冬捕的鱼儿,特别巨大肥硕。
俄罗斯族人的餐厅,他们喜欢载歌载舞,喝蒙古王酒,吃大列巴沾蓝莓酱,说一口标准的东北话。
俄罗斯餐厅的烟烤狗鱼。
雪中的满洲里,是一座安逸干净的北方城市。
城外小山上的教堂,满洲里人都喜欢在这里举办婚礼,因此这小教堂被叫做婚礼宫。
草原上随处可以见的巨大风车。
满洲里老火车站是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火车站附近,还有许多陈旧有历史的建筑,有些已经被废弃,在残雪中孤寂冷落。
旧时的老房子被称为木刻楞,有浓厚的俄罗斯风格。
剩余的木刻楞已经不多,它们散乱在百年的火车站旁,默默纪念着满洲里的往昔时光。
满洲里城很小,一道街,二道街,三道街,四道街,五道街,过去就是城外了,城区里建筑华美整洁,傍晚的华灯初上,让人暂时忘记了边境的严寒。
下课放学的小朋友。
中苏路是满洲里的市中心,也是商铺饭馆酒吧最集中热闹的地方。
夜里的地下小酒吧,俄罗斯姑娘跳着钢管舞。许多年轻漂亮的俄罗斯姑娘,在这座小城以唱歌跳舞为职业。
街上的商铺,招牌都是以俄文为主,中文为辅,一般来说,招牌上没有中文的商铺不做中国人生意。
满洲里的国际选美大赛在寒冷的冬天举行,最大的特色是有中俄蒙三个国家的选手参加,比赛的主持也是三种语言交差进行。
参赛的蒙古国佳丽,室外气温零下三十度,室内的观众也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她们还有耗时特别长的泳装环节,也是拼了。
这届比赛的冠军,最后由蒙古姑娘获得。
国门附近的冰雕世界,晚上放起烟花。
清晨,窗户上的冰花。
去呼伦湖的路上,太阳带着暖光升起。
小山上的房子。
货运火车开往边境的国门,国门之外便是俄罗斯。
城外空旷的草原,朝霞如烟云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