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ank资管
专注银行资管(理财),关注泛资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秦朔朋友圈  ·  为什么要读罗兰士?成功投资的要义与策略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人民币,大消息! ·  2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大片范儿十足!这十大经济名场面,你最pick哪个? ·  2 天前  
数据宝  ·  刚刚!35家公司预计业绩暴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ank资管

区域性银行经营模式启示

Bank资管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04 11:28

正文

我国区域性小银行的发展:目前享有发展制度红利;未来面临优胜劣汰、并购整合


原标题:他山之石,美国区域性中小银行的研究及启示
来源: 志平金融研究 刘志平,田维韦

投资要点

  • 美国区域性中小银行的经营模式

    与美国大型银行相比,区域性中小银行的经营模式有三点鲜明的特征:第一,客户结构差异性定位于农村、城郊等区域的中小企业、社区居民和农户;第二, 渠道下沉,员工全面融入经营区域,有效匹配客户需求和产品;第三,产品端贴近居民需求,在发放 “关系型”贷款的基础上,还针对性的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一对一”式金融服务,成功实现由过去单纯经营存贷款业务转向多元化经营。

  • 美国区域性中小银行经营情况

    1)注重运用个性化的“软信息”,净息差水平相对较高:中小银行净息差水平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2016年,中小银行净息差为3.75%,资产规模100亿美元以上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为3.36%,相差39BP2)盈利主要依赖利息收入,但整体上资产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盈利能力低于大型商业银行2016年,资产规模1亿美元以下的银行ROAROE水平分别是0.89%7.17%3)中小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整体好于大中型商业银行: 2016年,资产规模1亿美元以下以及资产规模在1亿-10亿间的中小型银行贷款净损失率分别是0.21%0.15%

  • 他山之石,美国区域性中小银行的研究对我们的启示

    由于我国银行业目前处于分业经营、严格监管阶段,市场竞争不及美国激烈,农商行等区域性小银行的经营模式仍以粗放型增长为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银行业务和产品相对单一;第二,企业贷款相对集中度高,区域经济特征强;第三,风险管控能力相对较弱,不良率较高。

    我国区域性小银行的发展:目前享有发展制度红利;未来将面临优胜劣汰、并购整合。1)制度红利还在释放。主要体现在近年来我国积极培育面向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则由2008年末的22家增加到2015年的859家;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在持续筹建。2)未来将面临优胜劣汰、并购整合。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准入放松以及大型银行“社区化”战略的推进,中小微企业及零售客户领域的竞争开始加剧,而且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也给中小银行形成了较大挑战。结合美国中小银行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区域性小银行未来将面临一个优胜劣汰、并购整合的阶段。

    美国区域性中小银行整体估值享有溢价,国内农商行溢价率高:美国中小银行板块整体估值较大型银行的溢价水平约20%-60%,但个股表现存在差异,个股估值取决于基本面。我国上市农商行的估值水平远高于美国中小银行及国内同业,从基本面的质地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给予上市农商行的估值溢价水平已非常高。

  • 风险提示:经济持续低迷,信用风险集中暴露;市场系统性风险等。







美国区域性中小银行的概貌和发展历程

美国区域性中小银行概貌

  • 美国更偏向将美国的中小银行归类为社区银行,其中的“社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既可以指一个省、一个市或一个县,也可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因此,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均可被称为社区银行,其资产总额一般低于10亿美元。由于社区银行的定义主要考察其规模大小,所以与我国地方性银行概念存在一些差异,例如,一些综合型银行由于规模较小可能被定义为社区银行,但却跨区域服务,相反,一些银行虽然为社区服务,但因为规模较大则也超出了社区银行的界定。从历史上看,美国社区银行存在并发展了100多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 虽然大量的银行并购使社区银行的数量锐减,但社区银行在数量上仍具有绝对优势:据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统计,到 2016年底总资产规模低于10亿美元(含)的银行共有5178家,占全部银行数量的87.57%,其中,资产规模在1亿美元以下(含)的银行有1541家,占银行总数的26.06%,资产规模在1亿美元-10亿美元(含)之间的银行有3637家,占银行总数的61.51%;资产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银行114家,仅占银行总数的2%

  • 社区银行数量虽明显超过大型银行,但其资产规模却远远低于大银行1985年到2016年社区银行规模总额在1.6万亿美元之下,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重持续下降,2016年末,社区银行资产规模为1.26万亿美元,占银行总资产的7.54%,其中,资产规模1亿美元以下的社区银行资产总额768亿美元,占银行资产总额的比重仅0.5%;但数量占比仅2%的大型银行资产总额占比却高达82.0%。存款方面,2016年末,社区银行存款总额占银行存款总额的8.2%,其中,资产规模1亿美元以下的社区银行存款总额占比仅0.6%,大型银行存款总额占比高达80.9%

  • 社区银行净利润市场份额较低,但金融危机中表现较强的抗损失能力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社区银行净利润增速逐步下降,金融危机后净利润增速稳定在7-8%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社区银行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损失能力,在危机中的表现明显优于大型银行。另外,2016年社区银行净利润占比大幅提高,2016年社区银行净利润占比为16%,处于历史上较高水平。


美国区域性中小银行的发展历程

作为美国银行业金融体系独具特色、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与美国银行业的监管制度密不可分。在单一银行体制下,商业银行不得跨州设立分支机构,使其服务的客户和地域范围受到严格的限制,为社区银行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同时,美国实行的分业经营、利率管制等其他金融管制措施,也为社区银行的发展提空了广阔的空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政府不断放松金融管制,以及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社区银行的数量急剧减少。总的来说,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银行业自由发展阶段(1837年至1929年),社区银行快速崛起

    美国1837年颁布的《自由银行法》规定,最低资本金为10万美元的任何人都可以开设银行,申请手续简化,新成立银行如雨后春笋。1863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国民银行法》,规定银行最低资本额为25万美元,州银行与国民银行都不得跨州设立分行,实行单一银行制;1927年美国通过《麦克法登法案》禁止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一些州还限制银行在州内设立分支机构,使得当地金融市场很少受到来自外部的竞争,小银行快速崛起。

  • 第二阶段:银行业分业经营、严格监管阶段(1930年至1980年),社区银行发展黄金时期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有近万家银行倒闭,一时之间引起了极度混乱。为了防止银行危机再度发生及维护社会稳定,美国颁布一系列法案开始实行严格监管,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该法案通过禁止美国商业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小额存款的利率进行上限管制以及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证券(除国债以外)承销及投资银行业务等监管政策,隔离了银行业的地域竞争、价格竞争和产品竞争,美国银行业进入分业经营与严格监管时期。

    这一时期成为社区银行发展的黄金时期,规模较小、专门服务当地的社区银行能够在特定经营区域内专注从事存贷款、结算等传统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并逐步在一定区域内处于主导地位,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1980年,美国有14078家社区银行,占商业银行机构总数的97.51%,社区银行资产总额在行业中占比为33.4%

  • 第三阶段:银行业放松监管、混业经营阶段(1980年至今),社区银行经历并购浪潮

    美国银行业放松管制,社区银行面临更强的外部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限制性管制越来越妨碍金融业尤其是大银行的效率,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入了放松管制时期。这一时期,美国银行业顺利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绝大多数州取消禁止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限制。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瑞格-尼尔法案》实际上废除了《麦克法登法案》,结束了单一银行制,金融市场出现了长达五年的高并购期,大量社区银行被并购。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银行业混业经营模式确立,1999年国会通过了《格雷厄姆-里奇-比利法案》,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使管制放松的进程达到顶峰。银行经营地域和经营范围管制放松极大地便利和推动了大银行拓展业务、进军新市场,原有的市场进入壁垒消失,社区银行直面大型商业银行的冲击。

    科技金融技术创新以及金融市场脱媒给社区银行的传统服务模式带来了挑战:第一,信息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的广泛运用给银行客户提供了新的服务渠道,在提高银行经营效率的同时,也使金融客户不再依赖于营业网点。另外,由于大型银行往往能够更快采用新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大型银行的竞争优势。第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金融市场的脱媒,改变了美国企业的融资模式,客户越来越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使得间接融资比重不断降低,而社区银行更多依赖于传统的存贷业务,金融市场脱媒减少了社区银行存款来源和贷款投放,使其直接面临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经营空间进一步收窄。

    上述因素使得社区银行市场份额受到侵蚀,不少资质较差的小规模银行倒闭或被并购,社区银行数量锐减。截至2016年末,资产规模小于1亿美元的银行数量已降到1541家,约只有1985年的十分之一,总资产规模为915亿美元,只有 1995年资产规模的26.6%,仅占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的0.55%。但资产规模在1亿-10亿美元的中小银行数量维持稳定并且占比持续提高,成为美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机构,一方面是因为该类型银行业务经营相对较好,抗风险能力较强;另外一方面是在并购浪潮下多家规模较小的银行合并以提高竞争力,但是该类型银行机构资产规模扩张缓慢,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重持续下降,截止2016年末该类型银行机构资产规模占比为7%,较1995年末下降了11个百分点。

    尽管表面上来看,社区银行的数量减少、资产和利润份额下降,但是,社区银行仍然在美国银行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美国银行体系中85%以上的银行仍是社区银行;同时,社区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企业和农业发展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社区银行经过市场的筛选和行业的并购整合后已经进入经营的稳定和发展的稳固阶段。


美国区域性中小银行的发展和经营模式

客户结构差异化定位

  • 美国区域性中小银行将当地中小企业、社区居民和农户视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大中银行则主要面向高中端企业客户。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使中小银行具备了集中经营的优势,在市场业务准入以及占领市场后中小银行不会面临其他银行的强烈竞争和阻碍,能将资源集中在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客户,能够克服自身规模小的缺陷,通过以专补缺、以质取胜的集中专营方式,深化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更具针对性地满足目标客户群的需要。

  • 在美国,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下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总贷款额的比重达到30%-80%;而资产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的上述比重仅15.6%。统计表明,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多数集中于规模较大的中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主要是由中小银行来满足。


80年代美国区域性中小银行的渠道及产品创新之路

  • 早期社区银行的雏形是在1867年成立的Kens Vally银行,由Lykens Valley的居民集资组建,它服务的区域和对象是针对当地居民和所在社区的一些中小型企业,主要办理一些基本的银行业务,比如货币的存储、兑现和简单交易这些方面。1980年之前,受益于经营地域和经营范围的严格管制,社区银行在当地主要以存贷款等基本银行业务为主,业务和产品单一。1980年后,银行业进入管制放松、混业经营阶段,经营地域和经营范围的限制放松,这种制度环境的变化无疑使社区银行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挤压,面临空前严峻的生存危机,社区银行开始通过自身业务的深化和转型,谋求发展。整体来看,社区银行业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渠道方面创新;二是产品方面创新。


渠道方面:渠道下沉,全面融入社区;并加快电子渠道建设

  • 全面融入社区,更加注重人缘、地缘:社区银行全面融入社区,金融服务和功能基本围绕社区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展开。除了满足社区居民存贷款、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外,还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深入社区,与客户建立亲密的关系,多渠道为客户提供便民服务,使银行从社区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变成社区的成员,最大化软信息优势。

    美国Umpqua银行是这方面的典型,Umpqua银行学习零售巨头Nordstrom的经营理念,设立零售导向的旗舰店,均以“门店”自称,打破了传统的“总行-支行”的观念,它以提供温馨和人性化的服务作为主打牌,通过可触式客户体验、别具特色的门店布局以及与顾客的亲密活动来获得顾客的认可。公司员工定期充当社区义工,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举办各式各样的精彩活动,基于社区特色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粘性,例如位于旧金山的旗舰店考虑到旧金山有很多客户喜欢骑公共自行车,便开设了室内自行车停放处;波特兰的旗舰店考虑到附近年轻客户居多,便在移动电脑上下载了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应用程序,并开始推行“发掘当地音乐”的活动。Umpqua银行通过一支拥有社区文化理念、意识的专业工作人员团队,分析总结各个不同地区的社区客户群体的差异之处,准确提供符合各地区特色的不同的网点经营模式,从而大获成功。

  • 运用丰富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客户群:随着客户金融服务偏好及需求的演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区银行开始利用信息技术的操作平台来吸引那些希望通过电子平台进行交易的客户群体,通过打造传统物理网点与电子银行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渠道扩展金融服务边界,实现对客户群体的有效拓宽。例如,Umpqua银行的电子交易平台就涵盖远程储蓄系统、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电话银行、高等自助银行、产品互动一体机以及稳健、安全的互联网网站。

  • 面对城市化水平提高对于社区银行客户基础的削弱,社区银行区域上不断向农村集中,提高在农村的核心竞争优势:随着城市银行间竞争逐渐加剧,社区银行客户被削弱,大多数社区银行逐步收缩城市营业网点及业务,经营重心逐步向竞争较小的农村及城郊地区转移,保持自身在农村和城郊的核心竞争优势。2012年末,社区银行经营网点在城市的市场份额仅29%,较1990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但是在城郊和农村的营业网点市场份额分别是57%71%,较1990年均仅下降7个百分点。存款来源也越来越向乡村市场集中,1990-2012年间,社区银行在城市的存款市场份额下降了17个百分点至14%,在城郊和农村的市场份额分别仅下降5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至56%71%


产品方面: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和专业金融服务提高客户粘性

  • 社区银行在经营中非常重视传统存贷款业务:在提供小额信贷业务上,社区银行利用独特的信息优势,向当地中小企业和居民、农户提供关系型融资,建立起互惠共存关系,打造了核心竞争力,社区银行一直是小型商业贷款和农业贷款市场上的主力军。在吸收小额零星存款上,美国社区银行立足于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和社区内的农场主、小企业和居民等存款客户之间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形成了以这些客户存款为主的核心存款,这部分资金来源相对比较稳定。同时,由于社区银行在经营区域内拥有天然的地缘人缘资源,对目标实行集中经营,因而比大银行具备更有利的信息优势,便于开展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可以向小企业贷款时收取较高的放款利率,提升了社区银行吸收核心存款的竞争力。

  • 丰富金融产品,提供“一对一”式金融服务:早期的美国社区银行经营业务主要是储蓄、兑现、简易结算三项,随着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不断创新以及客户需求逐渐多元化,社区银行也重视开拓新的领域,保持业务的创新性,不少社区银行由过去单一经营存贷款业务转为多元化业务渠道经营,积极开发证券、保险、信托、咨询等新的业务领域,以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另外,社区银行以社区成员现实生活中的个性化金融需求为导向,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例如,保富银行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精心设计出了一系列的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针对医生、律师、会计师和娱乐业等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提供特色信货产品、进行账户管理;针对不同国籍的高端人士提供定制化的私人银行业务,行内拥有一支精通各国语言的熟悉国内外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团队,为客户处理本地以及国际银行事务。

  • 但美国也有社区银行只专注于特定的业务,业务形式比较单一:典型案例是美国科罗拉多州联邦储蓄银行,专门从事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业务范围遍及美国50个州,但资产不足5000万美元,公司盈利能力却在全美中小银行中名列前茅,ROE一度保持在30%以上。美国科罗拉多州联邦储蓄银行的成功在于其专注一项业务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多种措施规避了房地产行业的波动,使得其长期保持在同业领先地位。


美国区域性中小银行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净息差较高;盈利主要依赖利息收入

  • 注重运用个性化的“软信息”,净息差水平相对较高:中小银行相对大型商业银行最大的核心优势体现在软信息优势上,为这些客户提供“关系型”贷款,获取更高的收益,因此中小银行净息差水平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2016年,中小银行净息差为3.75%,资产规模100亿美元以上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为3.36%,相差39BP

  • 资产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盈利能力低于大型商业银行,2016年,资产规模1亿美元以下的银行ROAROE水平分别是0.89%7.17%,资产规模在100亿以上的银行ROAROE水平分别是1.00%8.20%。小规模银行净息差较高但盈利能力却低于大型银行主要归结为以下三个原因,1)中小银行业务相对单一,缺乏非息收入增长的来源, 2016年,资产规模1亿美元以下的银行非息收入/总资产的比例为0.89%,远低于大型银行1.49%的水平; 2)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存贷利差收窄,对中小银行收入产生了更大的冲击;3)近两年,大型银行杠杆率(总资产/股权权益)逐步提高,已超过小银行,大型银行ROE表现较好。




整体资产质量较好

  • 中小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整体好于大中型商业银行:中小银行重视运用各种个性化的软信息,风险管控较好,资产质量表现好于大中型商业银行。2016年,资产规模1亿美元以下以及资产规模在1亿-10亿美元之间的中小型银行贷款净损失率分别是0.21%和0.15%,较年初分别提高1BP和下降1BP,而资产规模在10亿-100亿美元和资产规模大于100亿美元的中大型银行贷款净损失率分别是0.28%和0.58%,环比分别提高5bps和10bps,绝对水平和增长幅度均远高于中小银行。同时,中小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水平较高,2016年,资产规模小于1亿美元/1亿-10亿美元/10亿-100亿美元/大于100亿美元的四类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总贷款的比例分别是1.46%/1.35%/1.22%/1.29%。


美国上市区域性中小银行的经营情况

  • 我们分析了4家美国区域性上市银行(宾州银行、Umpqua银行、夏威夷银行和加利福尼亚银行)的经营情况和估值情况,希望能对目前我国上市的农商行和城商行的研究给出一些参考。选取这4家银行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1)按照资产规模划分,这四家区域性银行虽然不属于社区银行,但这4家银行上市前均属于典型的社区银行,上市后资产规模和区域虽有所扩张,但社区银行业务一直是公司核心业务,广义上仍属于社区银行,经营模式与我国农商行经营模式相似,即在一定的区域内为当地中小企业和居民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2)这四家区域性银行资产规模与我国上市农商行规模比较接近,与我国上市农商行具有较强的可比性。FNB/宾州经营区域包括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马里兰州、维吉尼亚州、田纳西州、肯塔基州;Umpqua银行经营区域包括加州、华盛顿、俄勒冈州、爱达荷州;夏威夷银行客户分布在夏威夷、关岛和其他太平洋岛屿;加利福尼亚银行专注于服务加州的圣地亚哥市、奥兰治县、圣巴巴拉县等多元化民营企业和社区。


资产负债结构:定位传统存贷款业务;零售客户有流失

  • 中小银行存贷款比重高于大型银行:从资产负债结构来看,传统存贷业务始终作为中小银行的核心业务,中小银行资产中贷款比重和负债中存款比重均高于大型银行。4家上市中小银行存贷款占比均值分别为90%70%4家大型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存贷款占比均值分别为66%41%

  • 传统上,中小银行是以零售业务(小微企业和个人)为主,并以关系融资作为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不过过去几十年中,随着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大银行在零售业务上急速拓展,极大的挤压了传统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中小银行不得不通过业务调整加以应对,积极拓展工商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务,这与大银行的调整方向正好相反。2016年末,4家上市中小银行的商业贷款占比平均在55%左右,其中Umpqua银行最高达到68%,消费贷款占比则在40%左右。而4家大型银行的商业贷款占比基本在50%以下,消费贷款占比接近50%


盈利来源以利息收入为主;ROE表现有差异

  • 主要从事传统银行业务,盈利来源以净利息收入为主:中小银行主要从事存贷款和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业务模式单一,拓展非息收入的能力相对有限。2016年,4家上市中小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平均值为68%,高于4家大型银行均值54%的水平14个百分点。

  • 净息差水平相对较高4家上市中小银行净息差水平整体下行,但明显高于大型银行,2016年,4家中小上市银行净息差水平均值为3.46%4家大型银行净息差均值2.63%。尽管中小银行的净息差高于大型银行,但由于收入结构比较单一,净息差收窄对其产生的负面冲击明显高于大银行。

  • ROAROE水平差距较大:4家上市中小银行中,夏威夷银行和加利福尼亚银行ROAROE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宾州银行和安快银行表现较差。4家大型银行中富国银行和摩根大通表现较好,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表现较差。


资产质量明显优于大型银行

  • 上市中小银行资产质量表现明显好于大型银行08年金融危机后,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呈下行趋势,2016年末,宾州银行、安快银行、夏威夷银行、加利福尼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是0.44%0.16%0.20%0.22%,明显低于大型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不良贷款率分别是1.04%0.77%0.84%0.85%。这一情况,反映了中小银行所倚重的关系融资技术,在特定领域的风险防控方面有独特优势。


对我国区域性小银行的发展和研究的启示

我国区域性小银行的发展:目前享有发展制度红利;未来面临优胜劣汰、并购整合

  • 我国区域性小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我国区域性小银行业务和产品单一,近年来不少中小银行针对客户需求也在积极优化产品和服务,但整体来看,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这块做得还是远不及美国中小银行,反映在产品的定价能力方面相对就较弱,美国区域性银行的整体息差水平要高于国内的农商行;第二,企业贷款相对集中度高,区域经济特征强:我国区域性小银行对当地部分中小企业依赖度高,例如,5家上市农商行(常熟银行除外)前十大客户贷款比例在25%-50%之间,处于较高的水平;此外,各地中小银行的区域性特征强,信贷投向上偏向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第三,风险管控能力相对较弱,不良率较高:我国区域性小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相对比较弱,在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风险的抵御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在这一轮经济降速的周期中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处于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农商行不良率高于2.0%,而美国的中小银行在08年经济危机中的表现出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不良率仅在1.5%左右,之后一直回落,目前美国中小银行不良率在0.5%以下。

  • 我国区域性小银行的发展: 1)目前享有发展制度红利,行业结构正在调整。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制,积极培育面向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制度红利还在释放,一方面多家信用社合并组建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农信社数量持续缩减,由2008年的4,965家缩减到 2015年末 1,373家,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则由2008年末的22家增加到2015年的859家;另一方面,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在持续筹建,截至2015末已筹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邮政储蓄银行)达到1,375家,资产规模达到8.30万亿,已接近农信社8.65万亿的资产规模,但低于农商行15.23万亿资产规模。2)未来将面临优胜劣汰、并购整合。2015年,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为3678家,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的86%,但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占比仅为17%,与美国中小银行数量多但市场份额低的情况类似。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准入放松以及大型银行“社区化”战略的推进,中小微企业及零售客户领域的竞争开始加剧,而且,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也给部分地区的中小银行形成了较大的挑战。结合美国中小银行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区域性中小银行未来比较要面临一个优胜劣汰、并购整合的阶段。


国外区域性中小上市银行的估值情况:整体估值上略有溢价,个体差异取决于基本面

  • 4家中小银行整体上享有估值溢价,但个体存在差异:按资产规模选取的4家上市银行(FNB/宾州银行、Umpqua银行、夏威夷银行和加利福尼亚银行),从估值情况来看,4家银行刚上市时PB值都低于1倍,后来随着中小银行运营模式的逐步优化以及市场对中小银行差异化营运模式的认可,估值持续修复,截至2017324日,夏威夷银行、加利福尼亚银行、宾州银行和Umpqua银行PB值分别是2.91x1.45x1.25x0.97x。与4家大型银行估值相比(富国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的估值分别是1.61x1.36x0.96x0.78x)并没有表现出绝对优势,中小银行中宾州银行基本面较差,估值则相对处于低位;大行中的富国银行和摩根大通基本面较好,估值则相对处于高位。我们认为美国上市银行估值更多的反映经营层面的因素,尤其是与盈利能力ROAROE水平相关性较大。但是,整体来看,4家中小银行板块PB值(按总资产加权平均)较4家大型银行一直存在一定的估值溢价,溢价水平大致位于20%-60%之间。

  • 考虑到上述4家银行上市时间较早,业务虽仍以社区银行业务为主,但经营区域和业务都做了较大的扩张,因此我们还筛选出了2006年之后上市的10家中小银行,1)首先,从上市时的估值水平来看,2010年之前的中小银行上市时的PB值高于1.0x,之后中小银行上市时PB值小于1.0x,但整体估值水平在持续靠拢,除了Porter银行PB值处于高位外,其余九家上市银行PB值介于1.00x-1.55x2)整体来看,这10家中小银行板块估值近两年提升较快,目前PB值高于大型银行,截至2017324日,10家中小银行PB值(按总资产加权平均)为1.47x,高于4家大型银行估值溢价水平分别为23%

  • 我国农商行估值溢价处于高位:截至2017324日,张家港行、江阴银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和吴江银行的PB值分别是6.50x4.08x2.77x2.76x2.52x,估值水平远超国内同业及美国中小银行。从基本面的质地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给予上市农商行的估值溢价水平已经非常高。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Bank资管》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交流、合作、投稿等事项请添加小编个人微信号:bankziguan02,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添加(添加请备注机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