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谢长雁 S0980517100003
■
业务恢复,Q3收入、利润保持双增长
20Q1-3实现营收1403.2亿(-0.2%),Q1-3分别实现营收404.5亿(-12.1%)、467.2亿(+0.3%)、531.6亿(+10.6%)。2020Q1-3实现归母净利润32.8亿(+6.8%),Q1-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4亿(-7.8%)、14.0亿(+21.1%)、11.6亿(+4.2%)。延续Q2情况,Q3收入、利润继续保持双增长。
■
工业端:研发费用加码,创新药、仿制药、制剂多轮驱动
Q1-3研发投入共计11.78亿,占工业销售收入的6.78%,其中研发费用10.40亿,同比增长20.97%,占工业销售收入的5.99%,占比继续提升。1)新药方面,多项I类新药取得阶段性进展:高血压新药SPH3127Ⅲ期临床方案获批;羟基雷公藤内酯醇片类风关适应症Ⅱ期临床首例受试者入组;肿瘤药c-Met选择性抑制剂SPH3348Ⅰ期临床首例受试者入组;急性脑卒中新药LT3001、重组疱疹溶瘤病毒T3011、肿瘤药SPH4336Ⅰ期试验稳步进行。2)仿制药方面:Q1-3共9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3)制剂方面:与九洲药业新设合资公司,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制剂研发平台;下属公司上海惠永启动A轮融资。
■
商业端:拓展高毛业务,推进创新项目
Q1-3成功获得12个进口新药、1个进口器械、2个进口疫苗总代资格,继续拓展高毛项目。与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疫苗产品委托生产、存储、配送以及供应链服务合作,范围包括康希诺与军科院合作的在研新冠疫苗。上药云健康已对接(包括正在对接中)65家互联网医院,并与多家达成独家配送委托关系,B轮融资顺利推进。
■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医保控费超预期、创新药研发失败
■
投资建议:创新开花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疫情,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4/53.5/62.4亿,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2/10.6/8.8X,公司是国内工商业一体化龙头,创新药方面研发投入加码、管线持续丰富、收获在即,分销方面拓展高毛业务、提升盈利水平,互联网医疗方面有望打造专业化医疗医药生态圈、带来业绩新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业务恢复,Q3收入、利润保持双增长。
20Q1-3实现营收1403.2亿(-0.2%),Q1-3分别实现营收404.5亿(-12.1%)、467.2亿(+0.3%)、531.6亿(+10.6%)。2020Q1-3实现归母净利润32.8亿(+6.8%),Q1-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4亿(-7.8%)、14.0亿(+21.1%)、11.6亿(+4.2%)。延续Q2情况,Q3收入、利润继续保持双增长。
工业端:创新药、仿制药、制剂多轮驱动
研发费用持续加码。
Q1-3研发投入共计11.78亿,占工业销售收入的6.78%,其中研发费用投入10.40亿,同比增长20.97%,占工业销售收入的5.99%,占比继续提升。随着未来创新品种的获批上市,工业部分利润有望释放。
新药方面,多项I类新药取得阶段性进展。
高血压新药SPH3127Ⅲ期临床方案获批;羟基雷公藤内酯醇片类风关适应症Ⅱ期临床首例受试者入组;肿瘤药c-Met选择性抑制剂SPH3348Ⅰ期临床首例受试者入组;急性脑卒中新药LT3001、重组疱疹溶瘤病毒T3011、肿瘤药SPH4336Ⅰ期试验稳步进行。其中,T3011(瘤内注射)为公司今年8月6日从深圳市亦诺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授权获得,拥有在大中华地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商业化的独家权益。
仿制药&制剂进展顺利。
9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与九洲药业新设合资公司,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制剂研发平台;下属公司上海惠永启动A轮融资。
商业端:传统业务、新业务相得益彰
分销方面:开发高毛业务。
Q1-3成功获得12个进口新药、1个进口器械、2个进口疫苗总代资格,继续拓展高毛项目。与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疫苗产品委托生产、存储、配送以及供应链服务合作,范围包括康希诺与军科院合作的在研新冠疫苗。
零售方面:拓展创新项目。
DTP 药房建立了慢病患者档案,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疾病史、用药史、购药记录等信息,为后续患者管理提供依据。
互联网医疗稳步推进。
上药云健康已对接(包括正在对接中)65家互联网医院,并与多家达成独家配送委托关系,B轮融资顺利推进。参股企业镁信健康携手泰康在线、腾讯微保,针对肿瘤等重大疾病推出了医药分期、患者福利、疗效保险等金融创新模式,累计服务患者近20 万人次。
估值与投资建议:分部估值668亿左右,建议“买入”
盈利预测:工业利润有望释放,商业毛利有望提升。
工业方面:剔除疫情影响,60个重点品种保持高增速。基于公司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我们认为创新药部分将在未来3~5年看到产出,而近两年内的业绩则主要靠老品种、高端仿制品种支撑,21-22年有望保持10~15%的利润增速。商业方面:考虑到商品结构的改变、高毛业务占比提升,有望保持15~20%的利润增速。
分部估值:工业、分销、零售、云健康。
以21年盈利预测为基准,工业板块未来值得期待,但考虑集采的常态化,参考工业端业务相近企业华润三九、步长制药估值水平,给予10-18倍PE,估值141~254亿。考虑公司在分销领域的领先地位,给予分销板块8~14倍PE,估值305~534亿。考虑公司在零售方面目前体量尚小、不易形成品牌及规模效应,但由于DTP药房的高单价、高坪效及潜在的高成长性,参考一心堂、益丰药房、大参林等估值水平,给予零售板块30~40倍PE,估值19~26亿。20年10月17日,三诺生物拟1.5亿增资上海医药大健康云商股份有限公司(届时将持股4.95%),由此反推公司所持上药云健康部分约28亿。四部分加总,合理估值区间493~842亿,中值668亿。
投资建议:创新开花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疫情,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4/53.5/62.4亿,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2/10.6/8.8X,公司是国内工商业一体化龙头,创新药方面研发投入加码、管线持续丰富、收获在即,分销方面拓展高毛业务、提升盈利水平,互联网医疗方面有望打造专业化医疗医药生态圈、带来业绩新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相关报告:
【国信医药】上海医药:工商齐发力,业绩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