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呆了七天,聊几个印象深刻的事:
1
和老妈看了《探案2》和《红海》,场场爆满,电影票非常难买。春节前3天票房累计突破32亿,这几天带爸妈看场电影成了一种潮流。
每年饭桌儿上面对亲戚们的例行盘问、长辈逼婚、感慨在外的不易和回家的催促,我已经懒得搪塞了。
代际之间的信息查虽然在缩小,但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不可能互相理解,也很难坐下来彼此理解地讨论点儿什么。
能和老妈吃吃逛逛、看看电影我觉得就足够了。
春节对我这种独生子女来说,“休闲放松”的意义要大于“团聚”。
家庭单位越小,这种感受就会越深。
2
家里有亲戚想投资商铺,问我的意见,被我极力劝阻。
因为商铺谈不上涨幅,主要看租金回报。而商铺的不可控因素又太多,可能仅仅是朝向这种细微区位都会对后期经营产生影响。投资房产,盯着刚需户型的住宅足够了,认知门槛没那么高,且涨幅是最大的。
这不是我拍脑门给的建议,论涨幅排行,一定是:
刚需户型 > 改善户型 > CEO盘
这个结论绝对是有数据支撑的,可惜我目前还没找到。
3
我们之前在👉
一个很重要的城市趋势
这篇文章中有个结论:城市和服务业天然趋向集中。
4
简单地聊聊沈阳的地段和楼市,先看一张沈阳地图:
红色细线为地铁1号线
黄色细线为地铁2号线
蓝色圆圈是公认的商圈
浑河横穿沈阳,浑河以北类似上海浦西,以皇姑、和平、沈河、大东、铁西五大老城区为主。浑南区类似上海浦东,是沈阳重点发展的新区。
图中正中心的红点,是地铁1、2号线的交汇点—青年大街站。从这里沿地铁2号线望南,也就是青年大街—五里河—奥体一线是沈阳的CBD,集中了各种高档写字楼和高档住宅。
市政府为了发展浑南新区,曾从老城区迁至浑南办公,现在浑南发展起来了,又迁了回去。套路啊...
但不可否认,沈阳是往南向发展的。
五大老城区已经没有新盘,想买只能「淘笋」。其中,和平区跟沈河区的资源是最好的。
目前最热的板块,都是有大量土地存量的郊区—于洪(西)、沈北(北)、浑南(南),各大地产商拿地火热。
上图中重点标注的和平区长白半岛,是我个人最看好的居住板块—绿化和河景资源数一数二、汇聚了大量一线开发商,区域规划整齐干净。美中不足的是交通稍差,目前还没有地铁,不过已经在规划中。
目前长白岛已不便宜,大部分都在1.1W/平米以上。
浑南具有中国所有新区的毛病—位置偏僻,肌理不够丰富,生活成本高
(没车是真不行)
,房价却已集体跑赢老城区。但这些都只是目前的问题,可以通过行政和规划的力量去解决,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