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读书会
一个新鲜有态度的平台,不定期开展各种大牛干货、小咖风暴、阅读+(策划、演讲、游玩)等活动,让我们一起把阅读变成更快乐的生活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广东已正式成立民营经济局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破75亿!2025春节档电影票房再创新高 ·  3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深圳过年“文化大餐”,超丰盛!|文化中国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读书会

卡尔维诺:重要的事情只能通过非常缓慢的过程来实现

深圳读书会  · 公众号  · 深圳  · 2018-11-05 20:00

正文

深圳读书会
为每个阅读者创造舞台
关注





重要的事情

只能通过非常缓慢的过程来实现


文:饮笑丨图 :妙妙



01



在大陆 ,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 ,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 ,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周四夜读第62期,读书君和大家一起读 卡尔维诺 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也聊了聊《树上的男爵》、《分成两半的子爵》、《不存在的骑士》、《看不见的城市》等作品。


有从香港、东莞过来夜读现场的书友,感谢大家的热心参与,夜读因你更加美好。




02


每个作家都有他的气度,卡尔维诺的形象气度就像他的作品一样引人入胜。主持人读书君在活动中让大家观察ppt上呈现的卡尔维诺经典形象照:


一头纯正的黑发,侧面视角,像弓一样挑起的眉毛,紧蹙的双眉,犀利的眼神,带着一些狡黠,握起的拳头遮住了脸的一半。


这是我们“看见”的卡尔维诺。耐读。


开场播放了由法国纪录片导演安德烈拍摄的王小波视频,视频中小波提及自己40岁才成为小说家,喜欢南欧的作家 ,比如卡尔维诺和尤瑟纳尔。


在小波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喜欢卡尔维诺,看过朋友送的《未来千年备忘录》之后就更喜欢他了。


作家们眼里的卡尔维诺、小圈子的卡尔维诺、文化人的卡尔维诺,穿过时间与空间,城市与人群的迷雾,最终,我们还是相遇了。




03


1924年10月15日, 伊塔洛·卡尔维诺 出生于古巴首都哈瓦那郊区。 父亲是一名热带植物学家与农学家,母亲是植物学教授。


1925年,举家迁回意大利,卡尔维诺就在一个充满奇花异草的环境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二战期间,他参加了意大利的抵抗组织,战后就读都灵大学,取得文学学士学位。


二十多岁的时候,卡尔维诺写的作品主题大多与他参加抵抗组织的经历有关,是一系列写实小说。


从50年代开始,卡尔维诺转向写既古典又奇幻的寓言作品,创作了著名的三部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后此三部小说结集为《我们的祖先》出版。


从写实开始,到新现实主义的转变基因,是因为战争。因为厌恶战争,让他开始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


60至80年代,卡尔维诺与当时的哲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等交往甚密。期间出版了许多寓言式的后现代小说作品,也被认为是他文学成就的高峰。


1985年9月19日,卡尔维诺因脑出血去世。主治医生告诉传媒记者,他从未见到过像卡尔维诺这样复杂而精密的大脑。


卡尔维诺曾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却因当年猝然辞世与诺奖失之交臂。


博尔赫斯梦见了他的图书馆,纳博科夫神驰于文本和纪事文学,而卡尔维诺描绘了许多脆弱的图景。阅读他创造的文学图景,就像聆听无垠太空里寂静鸟儿的歌唱。




04


你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寒冬夜行人》了。请你先放松一下,然后再集中注意力。把一切无关的想法都从你的头脑中驱逐出去,让周围的一切变成看不见听不着的东西,不再干扰你。门最好关起来。那边老开着电视机,立即告诉他们:“不,我不要看电视!”如果他们没听见,你再大点声音:“我在看书!请不要打扰我!”也许那边噪音太大,他们没听见你的话,你再大点声音,怒吼道:“我要开始看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了!”哦,你要是不愿意说,也可以不说;但愿他们不来干扰你。


这是《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开头,非常有意思。夜读现场温文尔雅的王锐给我们朗读了两段。


小说一共分为十二个章节,“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在马尔堡市郊外,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不怕寒风,不怕眩晕,望着黑沉沉的下面;在线条交织的网中,在月关照耀的落叶上,在空墓穴的周围,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既是小说的标题,也是内容的提示,一次惊喜的阅读,让读者、作者和作品碎成万花筒里的玻璃,使其自由变幻着世界。


小说故事的开端有一个人买了一本小说回家,读了一阵,发现页码错乱,内容不对,于是他拿到书店去更换,原来这本书装订错误,和另一本小说订在一起了。读者带了另一本小说回家,看了一阵,发现又不对,结果再去换,就这样一直不停折腾。每一次读者读到的都是小说的开端,到了中间就断了,一连十次都是如此。


这是小说叙事的创新,也可以说是卡尔维诺的狡黠。


卡尔维诺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他是从电视网络和一些出版商实施的市场调查中得到灵感的。这些调查的目的是确定受众想要听什么、看什么,然后根据需求制造它。


我们习惯了线性叙事的故事,我们习惯了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后的内容……一切意义都在他人的“掌握”之中。这部用小说搭起的迷宫,是无声的反抗,也是一种考验,他在考验作为读者的“你”是否有耐心去读这部未被程式化的、无拘无束的小说,是否可以顺着他的思路进入角色,与小说中的人物,与卡尔维诺一起,去认识艰难、迷乱的现实生活,去突破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迷宫”。


“阅读就像在密林中前行”,打开书本,就是一场冒险。不要在乎起始和终结,所有的意义都在于过程。



精彩花絮


为你朗读

畅所欲言

为你朗读

合影留念


书友互动


1

2

3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下期预告


周四夜读第63期

致敬经典

——艾丽丝.门罗

《亲爱的生活》


时间 :11月8日 19:30-21:30

点: 深圳市福田区新洲路

文化创意产业园D栋D4-01室

【地铁】沙尾站B出口


活动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读书君( szdushujun 报名

备注“门罗”

活动前读书君邀请您进群哦~



联合主办


深圳读书会 x椰小鲜



11月预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