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岛晨报
半岛晨报-----离事实最近,离百姓最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夜读】明天开工!是时候刷新自己了 ·  2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汽车行业淘汰赛,加速到来 ·  2 天前  
扬子晚报  ·  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为何流感会致命? ·  3 天前  
半岛晨报  ·  大S徐熙媛离世!年仅48岁 ·  4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你的立春朋友圈文案,来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岛晨报

假期结束为何马云还在澳洲旅行?横跨40年的感恩之旅不需要理由

半岛晨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05 17:45

正文


开假了,上工了。

听说王健林今天一早就到万达打卡,雷军发了条鼓劲动员的微博,而马化腾也例行地备好了开工利是,迎接腾讯大楼外边排成长龙的鹅厂员工……

而这时候的马云,正在澳大利亚。

他的开工第一件事,是给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大学捐赠奖学金。


(马云在纽卡斯尔大学讲述他的故事)

这个总金额高达2000万美元的奖学金,被取名为“Ma & Morley”。

“Ma”自然指的是马云自己,那么,“Morley”呢?

“Morley”,是一段缘分,一场福报,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这故事,可能会说得很长很长,长得已经快有40年……

40年前的马云,还是个15岁的初中生,如果要加个特殊一些的状语的话,是个疯狂学英语的初中生。

疯狂到什么程度?疯狂到他敢一个人单枪匹马杀到杭州西湖拖个老外就求练习口语的程度。

要知道,那可是1980年代,别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初中生在读什么,那个时候的老外,在中国那都是珍稀动物……

然而作为本文主角享有运气光环加成的马云,还真的就在西湖孤山附近“捕获”了“珍稀动物”——来自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的Morley,莫利一家人。


(马云在西湖边偶遇莫利一家,图中大卫,图右苏珊)


父亲肯·莫利是一位当时刚退休的电气工程师,母亲叫朱迪,他们有三个孩子,大卫,斯蒂芬,还有苏珊。他们参加了一个澳中友好协会旅行团,在1980年的夏天,来到了中国。

根据大卫·莫利的回忆:“有一天晚上,我们在公园里玩火柴的时候,一个男孩儿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他想锻炼一下自己新学的英语口语技能。他介绍了自己,我们互相寒暄了几句,约定之后再来这个公园碰面。”

(15岁的少年马云和同龄的大卫·莫利)


随后马云和同龄的大卫·莫利迅速成为了好基友。当然,在那个没有论坛没有QQ的年代,友情的维系依赖的就是传统书信,所以这种关系的别称,叫做笔友。

在莫利一家人回国后,小马云仍然和他们保持着信件往来,而且这种通信依然很有效地激励马云同学进一步燃爆学英语的动力。

因为,肯·莫利爸爸一直在一丝不苟地帮着马云修改和指正信件里的英语语法问题,还跟马云说,让他写信时候把行间距留大点,这样方便莫利爸爸在回信的时候,在间距空白处“纠正”语病。也许,肯爸爸的做法,可能是后来促成马云在职业生涯初期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的启蒙……

但对于马云而言,肯爸爸和莫利一家人更加重要的影响,是帮助年轻的马云第一次走出国门,真正见识到,中国以外的,外面的世界。


(马云和莫利父子逛悉尼动物园)


1985年,也正是“出国热”开始兴起的时候,马云受到了莫利一家人来自海外的热情邀请。由于当时少有此类先例,马云的出国访友申请屡遭使馆退回,拒签次数高达7次。但是在肯·莫利等人锲而不舍的努力沟通下,马云历经多番周折终于获得人生第一个签证,来到南半球,踏上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的土地,在那里待了29天,看过悉尼的歌剧院和动物园,也看过纽卡斯尔繁忙的港口和吞吐的巨轮。

这些放在当时远超寻常的经历,令年轻的马云受到了巨大冲击,开始重新思考人生。

“我的澳大利亚之旅真正地改变了我。是我没法想象这么大的改变。我出生在中国,100%是中国制造。在纽卡斯尔待的那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在那接下来的10年,我都在想中国需要改变。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思想,我们要用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以前我一直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马云后来说,“在我到了澳大利亚后,我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我开始觉得必须得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

而彼时的肯·莫利,同样也为正在努力思考着的年轻马云,扮演了启蒙人和引路者的角色。

根据马云的回忆,早在80年代,肯·莫利平日里关注的,就已是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本土文化培育、边缘人群权利等等这些议题。这些议题在当时还没有那么流行,但今日,早已成为全球热议的焦点。而那个时候的肯·莫利,却非常愿意将这样的视野、将这样的心得和体悟,和他那位远在异国的忘年之交在书信里尽情分享。


(马云在悉尼)


这大概可以充分解释,为什么此后马云到了美国,和其他人全然不一样地,兴致勃勃地迷上了互联网这样前程尚未明朗的的新兴事物,最终捣鼓出了阿里巴巴,捣鼓出了淘宝、天猫、速卖通……这不得不说肯对于马云的启迪功不可没。

不仅如此,在马云开创阿里巴巴成为马爸爸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肯·莫利爸爸和莫利一家人还一直地和马云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并为马云的学业和事业提供大力的帮助。

Ken没有上过大学,但经常与马云谈起纽卡斯尔大学,可想他对大学的向往。而大学时代的马云,生活上一度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肯·莫利爸爸得知后便施以援手,每隔6个月就给马云寄来上百美元的支票贴补生活费,两年多时间里总共寄了大概两百澳元……马云曾经表示,肯爸爸和莫利一家人为他付出的所有,无法用任何言语来形容。


(肯·莫利带小儿子斯蒂芬回访杭州,马云盛情款待)


而让善良又大方的莫利一家人欣慰的是,马云更是个懂得感恩的人。

90年代的时候,肯·莫利爸爸带着子女来杭州回访,马云忙前忙后亲力张罗,从起居安排到下厨款待到设局宴请,在莫利家小儿子斯蒂芬·莫利的回忆里,那些无疑都是极真诚极亲厚的礼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新闻周刊  ·  汽车行业淘汰赛,加速到来
2 天前
半岛晨报  ·  大S徐熙媛离世!年仅48岁
4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你的立春朋友圈文案,来了!
4 天前
爱卡爱羊毛  ·  京东有券:个护、建材、美妆、文具
7 年前
全球顶尖视觉  ·  承认吧,这画的就是你!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