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中读
三联中读是著名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打造的新一代内容发布和付费知识阅读社交平台,是安静、舒适、深度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家园。中读有最好的专栏作者,意见领袖,知识红人,我们希望把用户、粉丝、和内容创作者聚拢在一起,让最好的故事、思想与知识得到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新加坡双彩虹刷屏!绝美画面惊艳全岛 ·  13 小时前  
新加坡眼  ·  新加坡大手笔发钱,到底哪些人能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中读

中国人缺乏哲学教育?那你可想错了

三联中读  · 公众号  ·  · 2020-02-13 18:03

正文



对哲学的痴迷,可能是法国人骨子里的文化标识。

有人笑言,“法国人太爱思考了,谈人生,谈理想,谈哲学,对法国人来说,就像呼吸一样,既稀松平常又不可或缺。”

从2019年开始,法国高考甚至不再包括数学科目,而哲学却是雷打不动的必考科目“第一关”。

无论文科、理科、工科或是经济社会科,法国考生都要在三道哲学题中选择一个作答,比如:

人能否逃脱时间?
理性能否解释一切?
承认义务是否就等于放弃自由?
是否唯有能够交换的物品才存在价值?
法律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吗?
最好的政治是道德吗?
工作会让人群分化吗?



这些看似“形而上”的议题,其实都深具人文关怀,与当下的社会问题紧密相关。 我们未必需要反复阅读卢梭、帕斯卡尔的书,但我们对世界和生活的思考从来不应停止。


对比西方重视哲学的教育传统,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欠缺“哲学训练”,或者干脆认为“中国哲学”是一个伪概念。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今天通用的“哲学”(philosophy)是来源于古希腊语的词汇,它的意义是“爱智慧”。不过中国哲学在研究方式、著述方式和传承方式上与西方哲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哲学与伦理、哲学与政治关系也十分密切,因此为了避免概念的混乱, 谈论中国哲学,不如谈论“中国思想”。


人类文明精神文明中的最高成就,作为文明的灵魂的东西,就是“思想”。“思想”可以是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文化、文学、历史、宗教,其中也有哲学。“思想”亦比所有的“学科”更古老、深邃和源始。


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你就已经站在“中国思想”的大门外了:


如果人生来“性恶”,后天该如何学习改造?
时代偶像是如何诞生的?
真正的“佛系”精神是什么样的?
在动荡的大变局之后,如何重新建立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
朱熹是如何重构儒家经典的?
从明朝至今都备受关注的王阳明学,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清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当时的思想家是如何“开眼看世界”的?


在每个不同的文化、社会、历史等背景之下,人们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特有的思维方式或世界观,这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作为中国人,当我们试图理解今日世界,回望我们的精神疆土,是什么样的智慧支撑我们一路走来?又是谁塑造了我们?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回溯传承、变化千年的思想文化,揭示历史发展真相,三联中读持续发力,自2019年11月起,以超强阵容推出了中国思想家精品课: 《谁塑造了我们——读懂“活在当下”的中国先哲》第一季 ,主要关注从 先秦到唐朝的重要思想家


2020年2月, 聚焦宋、明、清三代 思想家的 《谁塑造了我们 第二季》 上线。


在第一季中,一批研究成果卓著的主讲人为我们重点解了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墨子、董仲舒、王充、嵇康、惠能和韩愈。

在接下来的第二季中,依然有10位重磅学者,为大家介绍 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司马光、朱熹、王阳明、李贽、顾炎武、 戴震、 龚自珍、魏源 、徐继畬、 曾国藩、李鸿章、梁启超等人。

这些先哲,各有特色,各有血肉与人生价值的选择,他们并不一定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也并非中国思想史的全部,但对于中国传统的形成意义重大。以他们为基点,我们能够管窥传统文化的样貌与潜在的可能性,令更多人得以观照时代与自身。


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探究今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来处,了解是谁塑造了你我,不妨收听系列课程 《谁塑造了我们——读懂“活在当下”的中国先哲》


购买合辑 | 第一季&第二季

2月3日-3月2日 限时直减160元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课程亮点








1、 重磅阵容: 20 多位主讲人倾情讲解





这门合辑课由 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 领衔,他会在总序部分和我们来一次亲近的交谈,你会听到一位史学大家讲述自己心中的中国思想。


许倬云是一位比肩黄仁宇的史学大家

尚年轻时,就得到了傅斯年的激赏:

“你好好读历史系,将来你到史语所来帮我。

后来,他成了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

用一本《万古江河》振奋了低迷的汉语史学界

著有的《中国文化的精神》影响极大


与此同时,来自 北大、复旦、武大、社科院等学术机构的专业学者 ,已经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深耕多年,我们一一邀请到他们,为我们轮流解读各有特色的思想家,确保各得其宜、各尽所长。



2、 大框架: 一次了解 2000 多年的中国思想



从先秦到晚清 ,为你从头细说,展现2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覆盖的思想精华。 春秋之礼、盛唐气象、大宋淳风、有明一代、晚清之变,这些精彩的朝代、历史时期,近在眼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