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笑言,“法国人太爱思考了,谈人生,谈理想,谈哲学,对法国人来说,就像呼吸一样,既稀松平常又不可或缺。”
从2019年开始,法国高考甚至不再包括数学科目,而哲学却是雷打不动的必考科目“第一关”。
无论文科、理科、工科或是经济社会科,法国考生都要在三道哲学题中选择一个作答,比如:
这些看似“形而上”的议题,其实都深具人文关怀,与当下的社会问题紧密相关。
我们未必需要反复阅读卢梭、帕斯卡尔的书,但我们对世界和生活的思考从来不应停止。
对比西方重视哲学的教育传统,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欠缺“哲学训练”,或者干脆认为“中国哲学”是一个伪概念。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今天通用的“哲学”(philosophy)是来源于古希腊语的词汇,它的意义是“爱智慧”。不过中国哲学在研究方式、著述方式和传承方式上与西方哲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哲学与伦理、哲学与政治关系也十分密切,因此为了避免概念的混乱,
谈论中国哲学,不如谈论“中国思想”。
人类文明精神文明中的最高成就,作为文明的灵魂的东西,就是“思想”。“思想”可以是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文化、文学、历史、宗教,其中也有哲学。“思想”亦比所有的“学科”更古老、深邃和源始。
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你就已经站在“中国思想”的大门外了:
在动荡的大变局之后,如何重新建立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
从明朝至今都备受关注的王阳明学,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清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当时的思想家是如何“开眼看世界”的?
在每个不同的文化、社会、历史等背景之下,人们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特有的思维方式或世界观,这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作为中国人,当我们试图理解今日世界,回望我们的精神疆土,是什么样的智慧支撑我们一路走来?又是谁塑造了我们?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回溯传承、变化千年的思想文化,揭示历史发展真相,三联中读持续发力,自2019年11月起,以超强阵容推出了中国思想家精品课:
《谁塑造了我们——读懂“活在当下”的中国先哲》第一季
,主要关注从
先秦到唐朝的重要思想家
。
2020年2月,
聚焦宋、明、清三代
思想家的
《谁塑造了我们 第二季》
上线。
在第一季中,一批研究成果卓著的主讲人为我们重点解了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墨子、董仲舒、王充、嵇康、惠能和韩愈。
在接下来的第二季中,依然有10位重磅学者,为大家介绍
范
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司马光、朱熹、王阳明、李贽、顾炎武、
戴震、
龚自珍、魏源
、徐继畬、
曾国藩、李鸿章、梁启超等人。
这些先哲,各有特色,各有血肉与人生价值的选择,他们并不一定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也并非中国思想史的全部,但对于中国传统的形成意义重大。以他们为基点,我们能够管窥传统文化的样貌与潜在的可能性,令更多人得以观照时代与自身。
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探究今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来处,了解是谁塑造了你我,不妨收听系列课程
《谁塑造了我们——读懂“活在当下”的中国先哲》
购买合辑 | 第一季&第二季
2月3日-3月2日
限时直减160元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这门合辑课由
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
领衔,他会在总序部分和我们来一次亲近的交谈,你会听到一位史学大家讲述自己心中的中国思想。
许倬云是一位比肩黄仁宇的史学大家
尚年轻时,就得到了傅斯年的激赏:
“你好好读历史系,将来你到史语所来帮我。
”
后来,他成了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
用一本《万古江河》振奋了低迷的汉语史学界
著有的《中国文化的精神》影响极大
与此同时,来自
北大、复旦、武大、社科院等学术机构的专业学者
,已经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深耕多年,我们一一邀请到他们,为我们轮流解读各有特色的思想家,确保各得其宜、各尽所长。
2、
大框架:
一次了解
2000
多年的中国思想
从先秦到晚清
,为你从头细说,展现2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覆盖的思想精华。
春秋之礼、盛唐气象、大宋淳风、有明一代、晚清之变,这些精彩的朝代、历史时期,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