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个理论,冯小刚他们应该一心一意为大众制作奶头,然后让每个沉浸其中的人乐此不疲,自己也名利双收。
很多精英们都是这么干的:
利用大众的需求、迎合大众的需求
,然后赚的盆满钵满,自己生活的幸福美满。
但如果中国的精英们都是这样,这个国家还会有什么样的希望?
即便你不喜欢许知远,也请你尊重这样的人:他们在流行文化和大众娱乐的局外,对于流行和喧嚣保持警惕并思考。与那些迎合大众的精英们相比,他们期望的是启蒙和引领。
即便从你的角度看他们是如此的不堪和迂腐,即便他们的观点和理论也不一定正确,但
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这些”不合时宜“的人们
,让我们在娱乐的狂欢与麻醉中不至于迷失。
某种程度上,冯小刚也是这样的人。如果不是情怀和理想,冯不需要去拍《芳华》:越战的题材敏感过审和各种因素多,战争内容成本高,类型片观众少而且对那个年代有记忆的大都是40岁以上的,他们也不是电影院的主流观影人群,票房难保证。
在采访中,冯小刚曾经说过,作为导演要为投资方挣钱,所以要去拍那些大众喜闻乐见看起来轻松惬意票房有保证的片子。但他自己也有自己想要拍的电影,这些电影的票房可能很难有多高,拍几部高票房的商业片后,投资者也会支持他去拍一些自己想要拍但票房没有保证的电影。
当一个国家的精英都想着去迎合、利用大众的需求去赚钱,甚至是利用各种手段和工具去放大人固有的劣根性时,那些不迎合、不利用的人显得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不合时宜;那些真正有独立思考与追求的人,那些希望去影响他人的人就会被嘲笑与鄙视,这难道不是一场悲剧?
鲁迅先生一生都在战斗,都在跟人吵架,估计当时也不招人喜欢;他的弟弟周作人却是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在抗战时期的日记里面埋怨整个京城找不到一家好吃的点心店,各家店做的点心越来越差。
你可以喜欢各种娱乐八卦吐槽并沉浸其中,你也可以反对严肃严谨追求快乐就好。但应该知道,
并非流行和所谓”主流“的就一定是好的
,这些可能是蜜糖也可能是陷阱。
作为庸庸众生,我们为生活和工作奔波的有一些麻木,在艰难的生活中喜欢带来快乐的东西本无可厚非。但任何时代,总有一些人替我们思考、启发我们思考,对于这样的人们,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511956894与他联系或加入他的【二班】)
该文内容是《如何成为专家》的素材,将来详细的内容(包括案例、方法和工具等)会放到书里面,这本书估计要2017年出版。
如果感觉有启发,用苹果手机的宝宝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就可以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