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理财师八宝 编辑
丨职伴君
来源 | 八宝画财(ID:licai8bao)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来自我好友:
八宝,
一位房子买在天安门旁的小富婆。
作为资深理财师,八宝不仅在个人理财规划、家庭理财领域、基金定投等,具备独到而深入的见解,而且是一个实战派,用5年时间攒下了1000万。
八宝是中信出版社签约财经作家,腾讯理财、京东金融等媒体的长期特邀嘉宾。曾供职于国有银行、顶级咨询机构、金融投行总部,曾被千万大号称为“最接地气的理财师”。去年被胡润中国评选为“中国TOP100金牌理财师”。
另外,八宝的书《半小时漫画理财课》真的非常有趣。 我很高兴看到,已经财富自由的她,去年终于开了自己的原创公众号:
八宝画财(ID:licai8bao),
虽然每周只写3篇,但每篇文章都值得一看,经常还有免费的理财公开课。
1
整理微信的时候,看到一个曾经的发小。
这位比我年长三岁,像姐姐一般的发小,在我记忆中一直为人热情又慷慨。上大学那会儿,我们常常聚会,无聊就在星巴克自拍。但一次借钱事件后,一切都变了。
当时一个共同的好友结婚,发小让我帮忙付了1000元的礼金。虽然有一闪而过的奇怪——稳定工作多年的发小,竟然连1000元都拿不出来吗?
虽然那时候,我也穷得一笔。
很惭愧,鄙人当时刚研究生毕业
(IndividualFinance方向),
在帝都经历了踌躇满志到四处碰壁,最后在一家金融企业拿着刚好3000元的实习工资。
我终究没有多想,果断借了钱。
没想到的是,发小再也不联系我了,啼笑皆非。
今天看到发小的朋友圈,看到照片里熟悉的星巴克,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一阵发酸。
此去经年,当我在给粉丝分享自己月入3K到资产千万经历的时候;32岁的发小依旧拿着3000元的工资,一如既往地晒着星巴克+自拍。有的人,仿佛时光按下了暂停键。
我停顿良久,终删了她的微信。
突然想起前几天,跟一个国有银行的朋友吃饭。
我当年实习那会儿,他是资深客户经理。工作兢兢业业,做到了小中层,年薪税后30万人民币,买了四五环的小房子,谨慎地花钱过日子。
再次见到这位尊敬的前辈,对方竟然说很羡慕我。
他说,当年一直觉得我太年轻,明明有机会留下,却选择了离开。他一直觉得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份稳定的收入,不敢放弃。
但现在,他这份薪水,越来越觉得鸡肋。吃不饱饿不死,就像每天的生活一样没劲。在北京这座有最活跃的创意、最多的资本、最密集人才的土地,自己好像是这座城市的局外人、旁观者。
离开的时候,前辈说他平时会看我的“资讯号”。
对着他的背影,我默默吞下了原本脱口而出的话——那个,是订阅号,不叫资讯号。
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2
想一想你们一起玩泥巴的发小,一起同窗过的好友,一起供职过的同事。为什么人与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这个问题,我也用了很多年才真正想明白。
大家先看看我画的一张图:
自己手绘的!不许说丑!
上图是一个对数增长曲线,特点是:一开始涨幅很大,到了后期涨幅变小,甚至趋于0。
非常不幸的是,劳动收入是典型的对数增长。
除了极少的一部分人,能突破对数增长的瓶颈,成为超级经理人,拿着天价的工资,大多数普通工薪族都会遇到职业天花板。
原因很简单,每个人的智力、精力、体力和时间等都是有极限的。一开始通过你的努力,效果会很明显,但是随着各种极限的来临,你会发现:
努力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结果。
那些简单、重复、缺乏技术含量的工作,尤其如此。
而另一方面,那些有先天优势的人,却不用对物质过于担心,可以在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去做别的事情。比如社交人脉,学习进修等等。
最后,他们的量变产生质变,变成了一条新的指数增长曲线。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人。
1999年,一个曾经拿着5万元收入的29岁年轻人,辞职后领着仅仅500元的工资,跟着他老板“流窜”于杭州的大街小巷。多年以后,在这个以西湖闻名的城市,诞生了新的地标——阿里巴巴。
那个29岁的年轻人叫谢世煌,他的老板叫马云。谢世煌在阿里巴巴有另外一个称谓,叫“马云影子”,可见其份量。
对我们的启示:避免从事简单的、重复的、缺乏技术含量的工作。
与其按部就班不如好好做一下职业规划。勇于改变,摆脱舒适区,给自己新的挑战。
如果你的工作目前已经处于闭着眼睛就能完成的阶段,那么你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放在长期会使你的薪水产生质的飞跃的地方。
3
那么,除了升职加薪,有别的法子呢?
说回我的老本行。
我是幸运的。毕业5年,我能从月入3000到资产1000万。除了工资增长,还要归功于我的「职业选择」。
当年在海外FinancialPlanning这门课里,我不仅找到了毕生的职业理想
(做一个代表客户利益的独立理财师),
而且逼迫自己不断试错,成长为了一名合格投资者。
早在11年,我就每天埋头于国内外金融理财市场研究工作。
甚至不断地拿自己做实验,尝试了各种传统的、创新的投资品。最后,我的理财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
令人惊喜的是,正因为收入不再依赖于工资,我对工作也更加注重长期价值,工资也实现了成倍的增长。
这是因为,不同于对数增长的工资收入,资本收入,是强大的指数增长。
还是画了一个丑丑的图。
上图是指数增长曲线:一开始涨幅很小,到了后期涨幅变大,甚至如核裂变似的成倍增长!
随着我们资本的增加,我们能接触门槛更高的投资品。
比如我们有足够的资金用来进攻,足够的资金用来防守,构建一个功能完备的投资组合。
当资产规模逐步扩大,我们也能接触到更多的资源人脉,获得普通人不可能获得的好的赚钱机会。
最重要的是,资本收入能够钱生钱。
复利这个概念,大家应该都知道,我就不讲概念了。
我讲个故事:17年的时候,腾讯有一个老员工,工作能力一般,工资待遇中等,是腾讯几万名员工中非常普通的一员。但这么一位平凡的腾讯员工......
10年的财富积累竟然超过了腾讯大部分员工。
为什么呢?
据说,只要发了工资,这位员工就用来买腾讯股票。分红也用了买股票。就这样,这位员工坚持了10年。这10年,从2007年到2017年,腾讯股票涨了52倍。
我这里不是说要买股票,只是希望大家明白:
一个普通员工,每天按部就班上班,工作还不是最优秀的。他的财富能积累成他努力工作同事的几十倍。
这就是我们投资理财的作用,也是资本曲线的后半段。
4
之前收到一个粉丝的倾诉:八宝,我今年35岁了,但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积蓄也不多;惶恐的是工作的行业在走下坡路;但又很难和刚毕业的年轻人拼体力了,想转型,又很迷惘。真担心自己失业。
说实在,这类问题挺难回答的。首先,行业的选择真的很重要。如果你所处的行业处于上升周期,那么你不用费很大力,就能有很不错的收入和前景。但如果行业处于下行的周期......
那么你再优秀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体》里面有句话:“我消灭你,与你无关”。社会是丛林法则,下行周期的杀人,从来不问原因。
其次,职业规划本身就是一个定制化的问题。要是金融领域我还能帮帮忙。当然,还有一个通用的办法,就是我上面说的:在你二十几岁到四十几岁的这个期间,积累充分的理财资产。
有了足够的资产,你会避免沦落至遑恐的境地;你的人生也会有更多的自由度。你可以选择跑跑审批、写写报告,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