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一个辞职独居的中年男人,靠养花抵抗孤独?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别光顾着卷,看看科学家小时候是如何长大的 ·  4 天前  
新周刊  ·  郑钦文向前走,十堰静悄悄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中秋电影票房冠军,离“佳作”还有多远?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4-09-22 18:00

正文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肖浑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档,又有多部新片展开大混战,最终票房拔得头筹的,是殷若昕导演、王俊凯主演的《野孩子》。这部电影经历了之前暑期的紧急撤档风波,延期到中秋才上映,截至目前票房刚刚破2亿。虽然也是同档期冠军,但和之前的万众期待相比,这成绩却又显得马马虎虎,无论是热度还是口碑,都只能算勉强合格。
之所以会被万众期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导演殷若昕的前作《我的姐姐》。三年前,《我的姐姐》以八亿多的票房成绩,在当时的清明档成为一匹大黑马,甚至成为一段时间里的热门话题。重男轻女、生二胎、儿童抚养、女性成长……都是很容易引爆公共舆论的话题方向。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到底该不该抚养未成年的弟弟,无数人在网上给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为此而吵得不可开交。

《我的姐姐》剧照

这一次的《野孩子》,明显就是要沿着之前的成功方向再进一步。同样是现实题材,同样涉及到很具体的社会问题,同样是当红年轻演员领衔主演,甚至连片中主要的人物关系搭配都高度相似,都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搭一个十岁不到的小孩子。《我的姐姐》围绕的是亲生姐弟关系,《野孩子》则是讲述没有血缘的“野生”兄弟关系。片中小演员对着王俊凯饰演的男主角马亮无数次亲热地喊着“哥哥,哥哥”,片名干脆叫《我的哥哥》也没有任何不妥,还更能看出前作姊妹篇的基因传承。

《野孩子》剧照
和《我的姐姐》相比,《野孩子》还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拥有一个早已被很多人知晓的故事原型。2019年6月28日,央视《今日说法》播出了一期名为“流浪兄弟”的专题报道:陕西省渭南市警方侦破了一起连续盗窃案,有两名涉案人员,一个21岁,一个8岁。节目组分别给他们起了化名,大的叫马亮,小的叫轩轩。

马亮从小生活在陕西神木农村一个破碎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和,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离家出走,一去不归,爸爸又长期外出打工,马亮只能在亲戚家寄宿,父子俩感情淡漠。十四五岁的时候,马亮也离开了家乡,从此就独自在外流浪,以小偷小摸维持生计。

几年后,马亮在渭南的一个城中村附近,偶然间认识了小男孩轩轩。轩轩在一个废品收购站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的爸爸妈妈在非常年轻的时候生下了他,当时并没有结婚,而且很快就分手了,两个人都抛下他不管,外出打工,有了新的家庭,对他很少过问。爷爷整天忙着收废品,奶奶身体有残疾行动不便,没有人能给予轩轩细致的关爱。

大概就是因为相似的命运轨迹,让马亮和轩轩一拍即合,成为一对相依为命的难兄难弟。轩轩会帮着马亮去各家店铺销赃,马亮则会弄来一些零食玩具送给轩轩。时间久了,两人越来越难舍难分,马亮就此停留,不再转往别的城市,轩轩开始夜不归宿,就和马亮一起生活。两人的小窝在城市边缘的一处荒地里,这里野草蔓生,荒凉颓败,他们无片瓦遮头,也没有任何家具,所有的仅仅只是一床破旧的被子,然后就是一些零食玩具,以及那些非法获取随时要倒卖出去的赃物,比如手机、香烟,他们会把这些东西藏在荒地角落的一处墙缝里。

这期节目播出后,很快在网上传播开来,引发热议。很多人被这个真实故事刺痛了,因为故事中有太多让人揪心的细节,比如触目可见的贫穷,还有两个男孩原生家庭的破碎,都是刺痛观众的利刃。像这种父母明明健在却不能或不愿抚养的孩子,被称为“事实孤儿”。轩轩还有一个堂妹,也就是叔叔的女儿,和轩轩一样也是被父母抛给爷爷抚养的事实孤儿。由此可见,在某些地方,生而不养已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那期节目最刺痛人的一句话,我觉得是马亮在被捕后,记者问他,你流浪这些年,遇到的好人多还是坏人多,马亮一直埋着头,最后嗫嚅着说,“坏人多”。

如果不了解马亮的故事,只凭“小偷”这个身份,马亮应该也是我们眼里的坏人。可在轩轩眼里,马亮却是会关心照顾自己的好哥哥。轩轩对记者说,自己就愿意跟马亮在一块儿玩,因为马亮会给他讲故事,会唱歌给他听,“我就像他的跟屁虫一样,他给我买牛奶啥的,他觉得喝牛奶能长高,长得快,长得胖乎乎的”。

马亮入狱服刑后,轩轩一直问哥哥要过多久才能出来。而马亮在入狱后,因为自觉羞耻,说不愿意见弟弟,不想让弟弟看到自己这副样子。记者问马亮,怕不怕四年后弟弟把他给忘了,马亮说,忘了就忘了。记者又问,那你会不会把他忘了,马亮沉默了一会儿,埋着头小声说,忘不了。

很多人在网上说,看《今日说法》那期节目哭了很多次。这个兼具残酷与温情,直指社会痼疾与人性冷暖的故事,一看就是个上佳的电影改编模本。从这个故事框架,影迷们会很容易看到一些国外经典电影的影子,比如社会边缘人抱团重组家庭靠偷窃为生的《小偷家族》,生而不养导致孩子到处流浪的《何以为家》,都是前几年世界影坛的亮眼作品。所以大家才会期待,殷若昕导演和她的团队也能带给我们一部打动人心的现实题材佳作。

我看了电影,觉得《野孩子》的拍摄也不可谓不用心。电影选择完整保留《今日说法》节目里兄弟情的故事主线,甚至连他们在节目里的化名马亮和轩轩也沿用下来,整个故事就围绕着他们的感情来展开,从相遇,一开始的利用,到慢慢产生羁绊,轩轩如何黏着马亮不愿离开。马亮本来想换个城市,就因为轩轩哭着不让他走,让他想到当初自己也是这样哭喊着挽留妈妈,妈妈却头也不回地离开,于是他心软了。包括马亮强迫轩轩喝牛奶,马亮入狱后埋着头说“忘不了”,也都在电影里复刻了一遍,成为一个个催泪弹。

《野孩子》剧照
马亮和轩轩的对手戏,无疑是整部电影的成败关键。王俊凯这几年很努力地想要摘掉偶像和流量的标签,从前不久的文艺片《刺猬》到这部《野孩子》,都可以看出他的野心。在《野孩子》里,他塑造的蓬头垢面沉默寡言的流浪汉形象,比起他在舞台上那些精致光鲜的造型,比起他之前演过的一些角色,当然是反差巨大,进步明显。可是在一些细节的表现力上,他的表演依然稍欠些火候。最明显的,当他脱了衣服露出一身细皮嫩肉,还有轩轩哭着挽留他的那场最浓墨重彩的感情戏,他情感流露的层次不够细腻丰富。而演轩轩的那个小演员关子勰,因为更本色纯真,感情又比较直露,倒是抢走了不少风头。

不过我觉得,演员表演只是有瑕疵,但不算严重,还不是这部电影主要的问题。电影更大的失误,在于剧本对故事原型的加工处理,如何把简单的案情扩充成一部蕴含丰富信息的电影,还没有想得很好。比如加的那条犯罪团伙的线,团伙要吸纳马亮,被马亮拒绝,双方有几番交锋,后来马亮为了轩轩又主动加入其中。我理解导演是想让故事更刺激一点,想在马亮和轩轩之外还拍出一组人物群像,但这条故事线实在是有点混乱,反而模糊了叙事重点,还让后半段的节奏显得拖沓。

还有一个也许更要命的问题,是故事色彩与调性的改变。原型故事如果用颜色来形容,肯定是灰扑扑的。所有那些刺痛人心的部分,都弥漫着一层灰色。但是在电影中,这些刺痛都被柔化处理了。贫穷不再触目惊心,而是一带而过,所有的窘迫艰难很快都能被解决。
荒地里的小窝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处废弃的游乐场,兄弟俩在那里找到一个小屋,拉来皮质沙发等家具,还在墙上画了画,整个屋子看起来简直是五彩缤纷,温馨可爱。再配上时不时响起的欢快音乐,快速切换的生活片段,一起游泳、过生日吹蜡烛、过年还能穿上新衣服……你会恍然迷糊于,这讲的到底是艰辛苦难的流浪生活,还是熊孩子离家出走的潇洒幸福生活。至于马亮在狱中说的外面“坏人多”,就更是无从展开了。

不仅是刺痛之处被柔化处理,本来可以挖掘的悲剧源头更是全程回避。两个男孩的原生家庭怎么回事,台词一两句话就交代了,抛弃他们的父母都没露过面,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并没有得到正面展现。造成生而不养的社会土壤、经济条件、个人因素,表达一概欠奉。轩轩从头到尾都在盼着妈妈回来接他,仿佛在说,你无论怎么伤害一个孩子,他都能无条件地爱你等你原谅你,只要你回来,就还是其乐融融一家人。
既然这种题材的电影已经有了《小偷家族》和《何以为家》的成功先例,我们就很容易看到这其中的差距。

《何以为家》是一部方向明确,充满力量的电影。故事紧紧围绕着那个流浪中沦为难民的小男孩,讲他何以沦落至此,重点表现了他的原生家庭,父母如何只知道生不知道养,生得越多家里越穷,还有小男孩自我意识的觉醒,最后把父母告上法庭,说出那段振聋发聩的台词:“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和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住在这里的地狱,我像一堆腐烂的肉。”电影的落点就是要揭露,要控诉,不整任何虚的,就是要一拳一拳结结实实打到你胸口。

《何以为家》剧照

《小偷家族》则把控诉藏起来,转而拍出了大量看似平淡却丰富细腻的生活细节,这一家人是怎么连接的,其中有多少现实的相互利用的因素,又有多少感情成分;他们平时怎么吃饭,怎么在拮据的条件下尽可能尝到美味,比如反复出现的可乐饼的吃法;还有那个家的陈设,各位在家里的状态,总呈现出一种黏糊糊、汗津津、脏兮兮的感觉,你仿佛能闻到那股不太宜人的味道。这部电影情节性不太强,纯以细节取胜,安藤樱、树木希林等人的演技也是大加分。

《小偷家族》剧照
《小偷家族》的题材和风格,其实延续了是枝裕和导演更早之前的一部作品,也就是让柳乐优弥获得最年轻戛纳影帝尊荣的《无人知晓》。《无人知晓》讲的是妈妈离家出走,让四个孩子自生自灭,于是哥哥扛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这样一个故事,其实离《野孩子》的内核更近。

不论是走《何以为家》犀利直接的力量路线,还是走《无人知晓》《小偷家族》细腻铺排的温柔路线,都可以完成一部好电影。但很可惜,《野孩子》卡在了中间,可以犀利的地方都软掉了,可以细腻的地方又毛毛糙糙。最后勉强算是及格线以上,中规中矩,与佳作是无缘了。

《野孩子》剧照

前不久的《逆行人生》上映后遭遇的批评,几乎都可以原封不动地照搬到《野孩子》。现实题材到底该怎么拍,我们的电影人好像越来越迷糊了。曾经我们以为《我不是药神》只是个开始,如今才发现那就是巅峰,然后就是无尽的下坡路。我们所期待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批判”已经不大可能,连“再现”都困难。
如此看来,要了解现实,还得靠媒体。《今日说法》二十分钟节目的信息量和戳人的点,比《野孩子》两个小时都多。看完电影后,我找到一篇去年北京青年报的报道,了解到流浪兄弟后来的处境。轩轩被安排进了学校上学,慢慢在适应校园生活,还加入了校足球队和篮球队。他爸爸和继母一度回到渭南,和他一起生活,但后来又离开了,轩轩现在还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马亮刑满出狱后,在姐姐的店里帮了一阵忙,可半年后,他再次离家出走,不知所踪。如今的马亮已经27岁,轩轩14岁,他们并没有再见面。但是马亮曾在看守所接受采访时,在记者的录音笔里给轩轩留下了一首自己唱的歌,就是苏芮那首《亲爱的小孩》:

“小小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

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

漂亮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

却找不到别人倾诉

聪明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

在风中寻找 从清晨到日暮

我亲爱的小孩

为什么你不让我看清楚

是否让风吹熄了蜡烛

在黑暗中独自漫步

亲爱的小孩

快快擦干你的泪珠

我愿意陪伴你 走上回家的路”

虽然电影所能带来的社会影响有限,可我依然希望大家能多关注“事实孤儿”的处境。我还了解到,自2020年1月1日开始,我国已经将事实孤儿全面纳入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平均每人每月1140元。这当然是好事,不过钱能不能到位,怎么实实在在用在孩子身上,这个数额够不够,除了物质以外孩子的心理健康又怎么维护,如何保障他们能得到最起码的教育,这些都是整个社会要面对的问题。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桃桃 / 审核:然宁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