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诗词天地  ·  四大名著最经典的40句大俗话:话俗,理不俗 ·  2 小时前  
诗词天地  ·  四大名著最经典的40句大俗话:话俗,理不俗 ·  2 小时前  
国家人文历史  ·  晚清的“费洋古”们,在海外经历了什么? ·  昨天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为 ... ·  2 天前  
鱼羊史记  ·  “拿下”中年女人,这些方法就很奏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穆斯林在印度建国:冲突贯穿整个王朝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8-09 11:36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开挂的印度系列/周五更新/杨清筠(撰文)|


德里苏丹国存在的这三百年,其实并没有在印度建立起统一的帝国,稀稀拉拉在次大陆上存在的,是包括它在内的十余政权,这些政权与德里关系变化无常,完全动态,如果非要总结一下可以概括为:根据自身实力强弱与德里依附关系成反比。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与其后任的莫卧儿帝国相比,德里苏丹国似乎算不得一个“成功”的政权。

在南亚次大陆开启崭新的穆斯林统治的突厥人,原户籍所在地阿富汗,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他们正是凭借自幼刀尖舔血的强悍战斗力迅速在印度打下一席之地。然而伟大领袖毛主席还说过,枪杆子之后也意味着“万里长征(才)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路,单方面擅长打仗的突厥人走得显然没那么顺利。

进步空间较大的文化水平使得历任苏丹在治国理政方面总体上没有预期得那么得心应手,因而,在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印度历史剧情中,德里苏丹国武力值总是要比智慧值抢镜一些。当然,这种说法只是相对而言的,俗话(筠蛋)说总喜欢看别人家饭锅的人永远吃不好,单瞧德里苏丹国的三百年,也有不少有意思的点可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又A又飒女苏丹


我想肯定有好奇的宝宝想过,男性强势的伊斯兰政权有没有女性君主,就在印度的德里苏丹国,我来告诉大家, 第一代奴隶王朝就有一位女苏丹,她叫 拉齐亚 ,这是南亚次大陆上第一位女性的君主,虽然从她上位到失位仅仅几年之间过程极为坎坷,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已经是德里、乃至伊斯兰、南亚历史上一段值得称道的奇迹。

拉齐亚是奴隶王朝的第一位君主艾伊拜克的外孙女,她的父亲以女婿的身份继承苏丹之位。拉齐亚自幼聪明能干,很受父亲喜欢。这位开明的老爹没有让才智过人的女儿隐没在性别偏见的桎梏中,反而以培养继承人的态度教给她男孩子学的知识、武术。拉齐亚在这种先进的教育环境下茁壮成长为一名有想法、有才华的新时代(当时)女性。她关于政治、经济的独特想法让开明老爹深以为然——难道这都不算最佳继承人?!所以非常有勇气地决定把女儿立为储君。

女太子在男权社会显然是个不应该出现的bug,所以当时德里苏丹国的突厥贵族对拉齐亚表示了墙裂反对,按照“立长不立贤”(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的理论设法扶持了先苏丹的长子上位。可惜了的这位男太子不争气,比不上拉齐亚的一半能力,传说他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寡母手中。为了黎民苍生的福祉与开明老爹的重托,拉齐亚联合反对苏丹的人们发动政变,把王位抢回自己手中,终于成为了德里苏丹国开天辟地的第一位女苏丹!

图: 印剧《拉齐亚苏丹》剧照


拉齐亚这位女苏丹格外A且格外飒,她大胆地无视突厥穆斯林对女性的歧视,既不戴面纱,也不注意回避,常常身穿男子的衣服出现在众人面前。敢跨上战马领导作战,也敢在男人中间纵横捭阖维护国家利益,这么飒的女苏丹无疑给歧视女性的突厥贵族打了一记狠狠的耳光。

除此之外,拉齐亚更令保守派贵族不满的是,她极力抛却穆斯林对印度教徒的偏见,大胆启用非穆斯林的人才。熟记教科书的同学们都知道这样的字眼绝对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对于宗教冲突尖锐的德里苏丹政权来说,团结印度本土力量是壮大群众基础的必要手段。

可惜拉齐亚对立面的突厥贵族显然没有学好历史教科书,他们再一次充当了万恶的阻碍社会进步势力。身为女性的拉齐亚并没有因为才干就摆脱女性身份的束缚,本就松散的国家叛乱不断,在位仅仅三年余,拉齐亚就在突厥贵族的叛乱中被打败。

虽然在印度历史学家的评价中,拉齐亚是一位深谋远虑、勤政爱民的好苏丹,但还是未能逃脱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强势压迫。很遗憾,德里苏丹国显然没有学习到隔壁前辈唐王朝在性别方面的先进性与包容度。

图: 《拉齐亚苏丹》海报


宗教王者之战:印度教vs穆斯林


从宗教强势程度上看,谁都不好惹。

所以在十三到十五世纪的南亚次大陆上,上演了长达三百年的最强王者之战,旁观到今天为止,还在战斗,没有赢家。双方始终在势均力敌的碰撞中极不情愿地互相融合——即使可能谁都不想承认,但不能否认。

突厥人在宗教问题上的态度可以说不太有策略,历史告诉我们面对宗教冲突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怀柔,而突厥人硬核的CPU根本就不耐受这种方法。从根本上,德里苏丹国的穆斯林是不忌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印度人的,他们都沿袭了游牧民族直接而残暴的统治方法。因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在不少本源问题上无法兼容,所以印度教徒要么改宗转信伊斯兰,要么就要忍受穆斯林的鄙夷压迫。德里苏丹时期的穆斯林统治者一直没有开放对印度本土的大门,印度教被视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异端。若不是凭借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群众基础勉强在南亚次大陆立住脚,惨遭“灭门”的印度佛教就是前车之鉴。

好在历任苏丹尚且明白“水能载舟,亦可赛艇”的道理,没有和当地广大的印度教徒往死里杠,否则历史大概又要改写。比伊斯兰教义更加深入人心的种姓制度仍然是社会上坚韧的纽带,无论古兰经怎样强调信徒的平等,也没有成功替代种姓鄙视链在印度社会的传承。

图: 印度教雕刻


没有办法彻底让印度改头换面全员穆斯林,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就在南亚次大陆上进行着蹩脚而尴尬的融合。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德里的库特卜塔。

这是一座极具特色的印度穆斯林建筑,最早是由奴隶王朝的开国高祖修建的,后来经过多次修缮。因为库特卜塔原址是印度教寺庙,被穆斯林统治者下令拆除,又用一部分拆下来的石头建了新塔。石头上还存留着原来寺庙里的印度教雕塑,明显极为不愿意存在在穆斯林的“胜利之塔”当中,恰似在伊斯兰政权之下强势保留性格的印度教徒——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亚子。

这种如同错位的拉锁一般无法咬合还没法分开的突兀尴尬局面,一直持续了三百多年,强迫症看了男默女泪,CP粉看了莫名满足。

图: 印度库特卜塔


这种非主流的奇异局面自然要被历史洪流抛掉,松散的德里苏丹国到底并非长久之计,历经五个颠沛流离的王朝之后,突厥人用硬核拳头捶来的土地没有适配的统治制度,最终走向瓦解,另一波铁拳更硬的力量将会取而代之。

开挂的印度

从哈拉巴文明到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到底有多顽强?

印度的高嫁妆:嫁女如网贷,一入穷三代

斯里兰卡:种姓制度在这个小国家如何变形

阿三说:揍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啊……

从“阿欲王”到“阿育王”,孔雀王朝的传奇

拒绝张骞的大月氏国,却转头去欺负了印度……

从“超日王”到“戒日王”,中世纪印度经历了什么

印度高考:独木桥上何止千军万马

印度饮食篇:你以为只有咖喱和飞饼吗?

印度文化篇:女人到底有多悲惨?

一个严肃的问题:印度的疾病与医疗发展史

德里苏丹:印度的陌生面孔,穆斯林来了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