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闽南日报  ·  漳州“千亿双雄”,“来电了” ·  昨天  
闽南日报  ·  漳州“千亿双雄”,“来电了” ·  昨天  
购机帮你评  ·  Pro ... ·  3 天前  
购机帮你评  ·  Pro ... ·  3 天前  
中国能源报  ·  ​国内首台,已发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卫视

声音 | 人工智能时代 中国如何换道超车?

凤凰卫视  · 公众号  ·  · 2017-07-18 17:19

正文

Alpha Go打败柯洁,无人驾驶汽车驶入北京五环

不管我们是否准备好

人工智能必将颠覆我们的生活

对于未来的智能时代

我们有憧憬,有困惑,也有忧虑

《世纪大讲堂》世界智能大会特别节目

业界、学界大佬唇枪舌战

共话人工智能未来

主持人:田桐

世界智能大会现场


人工智能,会带来哪些改变?


提到人工智能你会想到什么?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还是机器猫、大白、钢铁侠的智能管家?究竟哪些黑科技可以走出科幻电影走进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可以改变些什么?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云


马云:“未来的机器一定比你更了解你”


智能时代到底为了什么?我的理解,智能时代是解决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及了解人不能了解的东西。 机器做人能做的事情,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机器要做人做不到的事情才了不起。


数据最可怕的是,我了解你像你了解自己一样。人类这么多年来,工业化的发展到了顶点就是IT,信息技术,IT让人自己越来越强大,IT让人对外部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们人的眼睛是往外看,所以我们看到了月亮,我们看到了火星,我们天天在考虑是否到其他行星去做点什么事情, 其实人类最不了解的还是自己,而大数据有可能解决一个了解自己的问题。所以有一点是肯定的,未来的机器一定比你更了解你。


至于前段时间比较热门的AlphaGo,人跟机器下围棋,我认为这是个悲剧,围棋是人类研究出来自己玩的东西,人要跟机器去比围棋谁下的好,就像人要跟汽车去比谁跑步跑的快,那不是自己找没趣嘛,它一定比你算的快。所以我认为AlphaGo和AlphaGo2.0比一比才有意思,两辆汽车比比谁快我倒是觉得很好, 人要跟机器去比谁快没有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 潘云鹤


潘云鹤:“Deep Mind不仅有Alpha Go,还有一项为Google节省了几亿美元的发明!”


我们看到Alpha Go的发明公司Deep mind 已经在为谷歌数据中心的节电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人工智能的软件,它把它的制冷系统、风扇、窗户、室外的天气、室内的人的使用情况等等120个变量,实时地进行了一次计算,最后使Google数据中心的用电效率提升了15%,这15%节约了几亿美元,等于把Google买Deep mind 的钱已经都赚回来,所以大家认为 Google是赚了一笔大钱。


懂人工智能的人都知道,这个技术实现并不难。 我们国家耗电量达到100亿度,相当于一个三级水电一年的发电量,如果我们用类似的计算,节电15%的话,这也是很大一个的数字。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彦宏


李彦宏:“智能技术让复杂的世界变简单”


就是在昨天,南洋机场已经实现了刷脸登机,不用登机牌了,这个在过去很难想象的事情,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全球的共识大概在2021到2022年之间,无人驾驶会成为现实。 目前互联网公司、汽车运营的、汽车制造公司、汽车零件公司都已经加入到了无人驾驶的研究和开发行业,这个大潮看起来谁都挡不住。


我们也尝试着用AI的技术,用人脸识别的技术,去帮助寻找走失的亲人。 最近的一个案例,重庆的一个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走失,27年以后他生活在福建,通过人脸识别比对找到了他的亲人。还有一例是陕西的一对老夫妇,带着他智障的儿子到北京去看病,结果儿子走丢了,因为是智障说不出来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他们在北京徘徊了八个月后,还是靠人脸识别技术给他比对上了,找到他的时候已经满脸络腮胡子,跟照片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机器可以识别出来。


智能语音的交互, 比如对电视说话,用语音来控制电视现在也已经实现了,在长沙我们就已经落地了一个机顶盒,它完全可以用语音来进行操控,你问它那个演员是谁,它真的知道。


互联网时代讲究“互联网思维”,智能时代也要有人工智能的思考方式,如何适应新浪潮做出改变?


李彦宏:“ From think Mobile to think AI


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方式跟互联网时代是非常不一样的。智能手机现在已经完全普及,所以手机仍然会长期存在,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再重新创业,你说我靠移动互联网能够起来,这个已经非常困难了。


此外,需要把思维方式从Think Mobile 变成Think AI, Mobile时代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什么东西我都要用手划来划去,是纯软件的一个东西。但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你必须要思考软硬件的结合。


再就是很多人讲数据秒杀算法,马云DT时代讲了好多年了,而我认为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是算法,马化腾的说法是,最重要的既不是数据也不是算法,是场景。其实没有必要去做这样的争论,大家说的本不矛盾。


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


本次世界智能大会还设有世界智能科技展,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家企业参展,其中多家国内科研机构、IT企业和制造业企业都展示了最新研发的人工智能产品,这些极具科幻片既视感的黑科技均出自国内研发者之手,让人不禁好奇,中国的人工智能真的已经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了吗?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钹


张钹: “大家不要认为大数据可以解决一切”



很多人经常会向搞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提出这么个问题,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人工智能处在什么位置上?现在的标准答案是这样的,我们跟世界人工智能的差距不是很大,这几年我们在学术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多进展,在重要的国际会议,重要的杂志上,中国的文章也占了相当的比重。中国有这么多的网民,中国在网络数据上占有相当优势的地位,而且中国有这么大的需求,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中国赶上和超过世界人工智能的水平,必须也是可以做到的。 这个答案对不对呢?我今天的报告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不完全对”,首先头一句话,中国的人工智能的水平,研究水平也好,开发水平也好,产业水平也好,跟世界相差不大,这句话不完全,我认为在基础、方法、算法的研究上,中国跟世界的水平还相差甚远,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大家知道人工智能1956年成立的时候,是美国人建立的这个学科,这61年中,一直是美国在引领这个领域的发展,这个当然是成为过去了。 问题是现在还是美国再加上加拿大等北美的国家在引领这个领域的发展,他们不断地在创新,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个,不在这个领域中间赶上他,会非常制约我们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的能力。如果这点不重视,不抓紧,我认为要赶上或者超过世界的先进水平是有困难的。


数据、计算能力和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法宝,是不是所有的问题只要有了这三大法宝,人工智能都可以完胜人类呢?


张钹:“人工智能的研发受到条件限制”


是不是所有的问题,只要我有数据就能解决呢?我说不是的,这个问题必须受四个条件的限制,第一个条件当然需要有大量的数据,第二需要完全的信息,第三是确定性,第四是单领域或单任务。


我们说相当一部分问题不符合我们刚才讲的四个条件。简单举一个例子,就是无人驾驶车,大家现在做的非常多,但是大家知道,无人驾驶车到现在为止,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用它,如果在交通非常繁忙的地方,美国、德国都规定这个司机不能下来的,无人车上头都必须得有司机,那么为什么有这个规定呢?这不是坐无人车的人的责任,这是人工智能的问题, 因为这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面,大数据解决不了它,大家不要以为大数据能够解决一切,新的场景,新的路况是层出不穷的,你不可能把它所有情况都学了。


中国式过马路


人工智能现在的学习是举一百反一,它是学过的才能够识别,没学过的识别不了,也就是推广能力差 ,所以我们有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做,我们要解决小样本甚至零样本学习的问题。而且深度学习也不是非常完美,它需要大量的样本,但有些问题我们很难取很多样本,比如罕见的疾病。


现在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人和机器如何合作的问题,那么这里面就包含着机器如何理解人,人如何理解机器。 过去我们的重点是放在机器如何理解人上头,比如说我们的语音命令它能否听懂,其实我们忽视了另外一个点,就是人如何理解机器,这是由深度学习引起的,因为深度学习做了以后它做出来的事情人非常不理解,这就给人机共同合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人工智能时代, 中国如何换道超车?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伴随着质疑声不断,数据垄断会不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会不会造成巨大的失业问题?面对智能时代让人既期待又忧虑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准备?


马云:“相比于弯道超车,我更相信换道超车”


今天有人甚至提出来,中国要防范数据垄断,那太幼稚了,今天的数据跟物联网十年以后的数据来讲,什么都不是。


指南针是我们发明的,人家拿去做航海,我们去算命和看风水。火药是我们发明的,我们做鞭炮,人去做了枪炮。其实我认为航母也是我们最早想出来的,三国赤壁大战把船连起来,是最早的航母思想,一把火烧了以后谁都不能再碰了。 其实我觉得,犯错误都很正常,但我们不能把自己给锁在那儿。


所谓的数据垄断在今天来提为时过早。25年以前,大家能够想象互联网是今天这个样子吗?我认为,数据时代才刚刚开始,中国有机会走出一条独特之路。我特别不喜欢很多今天的科技人员,特别是写论文为主的科技人员讲,美国做了这个事情,所以我们必须做这个事情来填补中国在这个科技领域的空白, 干嘛要去填补这些空白,应该填补未来的空白。中美之间的比较没有多大意义,美国有了我必须有一个,是未来有我们必须要有,我们要为未来去定标准。


我觉得对中国而言,毫无疑问有巨大机会,我坚信换道超车,不太相信弯道超车,弯道超车十超九翻,而且前面那个人也不会让你超,你以为弯道超车,前面平道都落后了,你弯道还能超车啊?那种概率太低,就别乱想,我们应该在不同的道上面来进行竞争。


由于我们在不同的道上竞争,才会有今天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IT基础设施太差,才会导致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才会有可能进入互联网和大数据;中国原来的商业的零售环境太差,才有电子商务;中国原来的金融体系太不好,才会有互联网金融。 所以不好是一个机会,关键是你怎么样在不好的过程中寻找机会。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就业吗?我们该做什么准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