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观系列
微观系列包括微观当代、微观历史、微观人物。每一个事件的讲述者都是从自我感情出发的片面表述,但是将多个片面组合起来,至少能构成事件的大致图景。为您及时剖析,可能会影响到世界格局的大事件,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着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大剧院  ·  温暖冬至,期待相遇 | ... ·  昨天  
跟宇宙结婚  ·  日常叨叨:上饿了么搜【跟宇宙结婚】领红包哟 ·  2 天前  
意外艺术  ·  那些年,卓文君教会我们的“再见爱人” ·  3 天前  
LCA  ·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除了情绪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观系列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我见过最恶心的一句话

微观系列  · 公众号  ·  · 2018-11-19 22:01

正文


最近有一条关于教育领域的重大政策公布——《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快速解读下《意见》,主要是以下内容


1,民办幼儿园,一律不准以任何形式上市

2,上市公司,一律不准通过股市投资营利性幼儿园

3,2020年前,全国学龄前孩子的入园率必须达到85%

4,2020年前,普惠性幼儿园全国覆盖率必须达到80%



这条重大教育政策《意见》,讲白了就是遏制肮脏的资本之手继续深入和掌控幼儿园以及孩子的学前教育

而引发这一《意见》那么快出台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红黄蓝事件

一个是全国生育率低下



红黄蓝恶性虐童事件大家都知道,北京红黄蓝幼儿园的老师为了“管住孩子”,给孩子喂食不明的白色药片,往孩子身上扎针眼。


事情一爆出,举国哗然。


而“红黄蓝虐童事件”的本质——就是资本逐利,并且严重控制学前教育产业的恶果。


怎么说呢?


红黄蓝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大型教育机构,当爆出虐童事件后,其股价暴跌38%



“红黄蓝公司”做出简单的道歉和简单的赔偿,但不管是道歉和赔偿都不是红黄蓝真正在意的


道歉值几个钱?

赔偿能赔多少?


“红黄蓝”真正在意的,是股价

这一条新闻,可能很多朋友都忽略了,但它非常重要

红黄蓝遭遇股价崩盘后,做的最大的动作是,立刻拿出5000万美元,在股市上拼命回购自己的股票


它回购股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稳住股价,让股价别继续暴跌了。


玩转资本市场的“红黄蓝”,这一招效果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当红黄蓝拿出5000万美元,大约3.5亿人民币砸进去后,股价开始企稳,我的股票,守住了。


然而,这正是资本的脏手,伸入孩子教育的最大恶果。

资本会为了疯狂追逐暴利,而做出任何我们难以想象和难以挽回的事情。


那些在红黄蓝幼儿园里被虐待的孩子,他们的心灵里永远会有个污点,那些纯真的孩子性格会因为红黄蓝的虐童而永远改变。


我们都知道,越小的心理阴影越难消出,红黄蓝所作的事情害的是孩子的一生。


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可能就因为曾经在幼儿园被“老师”虐待过,而改变了。



资本,第一考虑的永远是利益

虐童事件发生后,第一个想到的是花3.5亿稳定股价


我们可以这么想一下,如果红黄蓝拿出这3.5亿不是去稳定股价的,而是先拿出3.5亿去提高师资待遇的话,就根本不会有虐童事件。


虐童事件背后是幼儿园老师的薪资待遇低,生活压力大,将不满和愤恨的情绪发泄在无辜的孩子身上。


如果红黄蓝能先花3.5亿……别说3.5亿,你就是花1亿去提高老师的薪资待遇,那这起事件就可能避免。


但了解资本逐利本性的朋友,应该会懂

这样的如果,是不可能发生的


红黄蓝不可能事先主动去提高教师薪资待遇,提高教师福利,更不可能为压力大的老师开设心理辅导。


因为红黄蓝需要的是,最大限度的压低成本,广泛开园,随后上市,一旦上市,那就是在金库里捞钱了。



我来给大家描绘一下,资本黑手是如何只知道捞钱的。


我开了第一家红黄蓝,每个月学费上万,生意很好,入园的孩子很多,于是我开了第二家,第二家生意也很好,于是我要开第三,第四,第五,第一百家。


我要大面积扩张,我的幼儿园要开到全国。


如此一来,它就很像网红餐饮店在全国招商扩店,暴力式的催生猛长


为了开更多的幼儿园,我就必须拿出更多的钱去投入,那钱拿去开新幼儿园了,旧的幼儿园投入就必然一减再减,那些已经开了的幼儿园,维持在一个低位运营就行了。


老师的工资能不加就不加,设备的维护能省则省,还要拿钱出来搞教师心理咨询和疏导?

怎么可能呢


孩子的死活和我有什么关系,教师的情绪和我有什么关系

摆在我面前的目标现在只有一个,就是开更多的幼儿园


当我的幼儿园规模够大,打下国内江山后,我就去上市。


国内上市条件太高,那我就去美国,美国上市条件低


走,我们去美国上市。


孩子成了资本的工具,上市的代价


所以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见,我的目标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

就是不断的开幼儿园,不断的开,一直开到覆盖全国,开到能去美国上市。


红黄蓝在中国300个城市,开了1300家亲子园,500家幼儿园,2017年,它跑去美国上市了。

上市以后,它可就赚到金山银山了。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资本肮脏的实例,开幼儿园和教育理念无关,和孩子成长无关,只和钱有关。


为了上市而不断开园,为了不断开园而不断压低老师薪资,所以我才说,你让红黄蓝先拿出一个亿,去提高老师待遇,这是不可能的。


有这一个亿,我不会再去开两家新幼儿园啊,两家新幼儿园一开,离我上市目标就更近了。



这种肮脏的资本之手伸入幼儿园的行为,在上周被一刀斩断。


当中央发布《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后

红黄蓝股价,一天内雪崩式重挫52.97%,这回红黄蓝别说拿5000万,就是那5亿,也于事无补了。



有些人说,这份《意见》是一刀切的干扰教育市场的自由发展,以后没人会再投资幼儿园了,没人投资幼儿园,幼儿园会变得越来越差,随后变成为一个由政府垄断的“产业”。


但是在我看来,教育在中国他其实根本不是个产业,而是一个越来越偏激的信仰。


幼儿园的排队长龙,做家长的都经历过


在中华文化中,教育是一个带有极强宗教属性的东西

我们没有信仰,教育,就是我们的信仰。


中国人,迷信教育的程度,超过欧美任何国家。


中国孩子,小学都还没上,先上一大堆的辅导班,要求幼儿园多教孩子这个,多教孩子那个,恨不得自己孩子是超人,把能学的全都学上。


要是看到其他孩子在学这个,我孩子没学,就惊恐的不得了,我孩子会不会落后啊,会不会输在起跑线啊。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句多么恶心的话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教育宗教”,最为狂热的信条。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上的是上海虹口区某幼儿园,早上8:30分开园上学,下午3:00放学,学费一个月13000元


13000元的学费,在幼儿园待6个小时,还要扣去小朋友吃饭一个小时,睡觉一个小时。


等于是每天在幼儿园就“教育”4个小时,一个月学费13000

你说这不是暴利,什么是暴利


重点是你说花了这13000,孩子每个月的教育就比其他孩子更好吗?



我们要认清楚一点的是,幼儿园并不属于自由市场的一部分,它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以教育为宗教的基础上的,赚取的是宗教财。


就像中世纪欧洲,教廷对大家说,必须来买赎罪券,你买了赎罪券,上帝才会赦免你的罪,你就没罪了。


今天的中华文化圈,园长对大家说,必须来读我的幼儿园,你来读我的幼儿园,孩子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你的孩子才会成功。


中国人对于教育的迷信,和当年欧洲人对于赎罪券的迷信,是一样的。


其背后都是焦虑和恐惧在作祟,加上整个社会,你的朋友,你朋友的朋友,全都不敢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一看我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读,一万一个月的幼儿园也去读。


幼儿园教育,或者我们说的学前教育,最荒诞的地方在这。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匪夷所思的地方就是

中国的教育支出,完全是倒挂结构。


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中国接受教育,学龄越低越贵

最贵的是幼儿园,然后是小学,高中,最后是大学。


因为幼儿园不是九年义务教育防范围,动辄3000,5000一个月学费是很正常的,一个月三五千你一年多少?

一年不要个三五万?


反观中国的大学学费,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又便宜的多


哈佛大学一年学费杂费加起来平均35万人民币

北京大学一年学费平均5000人民币,杂费1000人民币




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教育,是有附加值的

一个大学教授所教授的东西,其附加值必然比学龄前老师大得多。


而且对于一个幼儿园老师,最大的要求是什么?

最大的要求不是什么专业知识,而是耐心和善良。


老师教育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耐心和善良,是最核心的资质


可耐心和善良,它又是一个无法量化的东西,幼教老师去应聘时也不可能拿出一份善良证书或者耐心证书


所以

耐心值几个钱?

善良值几个钱?



也正因为耐心和善良的无法衡量,绝大多数幼教老师的薪资水平始终维持在3000上下。


也正因为薪资低,压力大,风险更大,孩子擦破点皮,老师可能就面临家长责骂,你怎么看孩子的?


中国幼教缺口已经突破300万,没人愿意去当幼教,而幼教老师少,原本一个老师负责20个孩子,现在要负责30个,这就造成,压力更大,风险也更大,那就更少人愿意去当老师,幼教缺口就越来越大。


这是中国目前学龄前教育的恶性循环。


幼儿园赚的盆满钵满,追求不断开新园,追求连锁上市,可幼儿园老师的待遇却一直无法提高。



现在一纸《意见》让幼儿园彻底和资本市场做切割,国家很明显是打算做一个“学前教育国有化”的预警动作,让目前


“资本疯狂推高幼儿园学费,而学费又无法真正花到提高教育上去”的现象,得到遏制和改变。

 

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绝不是一个应该被资本把控的产业。


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更不应该是一个被神话的产业


什么“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类似于“赎罪券般”宗教信条的口号,罪恶深重


教育机构靠着这句贩卖焦虑,煽动攀比的话


不断提高每个家庭的教育支出

不断加大每位父母的生活压力

不断加剧父母和父母间,孩子与孩子间的相互攀比。



广告法中应该明文禁止,任何机构在广告宣传中,不得出现“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


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证明,学前教育花的钱越多,学的东西越多,孩子的大脑发育的就越好,孩子将来就越成功


相反,有数不胜数的数据证明,学前教育花费正成为父母,乃至家庭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学前教育和资本脱钩

和焦虑脱钩

和攀比脱钩

我支持。


微观系列



如果喜欢此文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